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优质教案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制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探究各种生态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发言等,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应用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意识;
(3)确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观点,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相互联系。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学生自制的小生态瓶(或缸)、PPT课件、“生物圈II号”实验的阅读资料。

【教学方法】引用一些直观的图片和身边的实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指导编组
2、指导设计、制作小生态缸(瓶)1、按座位编组,
拟定小组长
2、阅读课文,设
计、制作小生态
缸(瓶)
让学生自行复习生
态系统的相关知
识,并提高动手能
力和小组分工协作
能力
引入1、课前让同学们制作的小生态缸(瓶)
带来了吗?请举起来展示一下。

教师
巡视全部作品,选择代表性作品的小
组回答。

要求说出制作方法、成分和
持续时间。

2、教师总结制作情况并质疑:你们制
作的生态瓶内的生物能长久生存吗?
为什么?引入“生物圈II号”实验
1、学生实物投影
仪上展示自己制
作的小生态瓶,
并说出制作方
法、生态系统成
分和待续的时
间。

2、不能。

小生态
瓶内的生物少,
结构简单,难以
长久维持稳定
学生通过将作品相
互对照评比,促进
相互学习,提高口
头表达能力,激发
学习兴趣
3、打开PPT课件,展示“生物圈II 号”实验室图片,分发该实验的阅读材料,并要求思考问题:
问题一: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II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这个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使科学家中途撤出了?
问题二:生物圈I号出现这些问题了吗?“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4、引言: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工制作的生态系统都难以长期维持稳定,因此人类应当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唯一家园。

那么现有的生物圈为什么能够自我长期维持稳定呢?应该怎样保护呢?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3、阅读“生物圈
II号”实验的材
料,小组讨论后
回答问题(答案
见资料)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望,同时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和小组
协作能力等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1、展示PPT课件:草原生态系统羊与
狼的数量存在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
回答总结出“负反馈”的概念。

2、还有什么例子?学生举例之后阅
读课文P109第三段, 安排一个“思考
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建构羊与狼这
两个种群之间的负反馈模型
3、讲述: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
调节现象,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4、结合课件,指导阅读课文P110的
“森林火灾后的恢复”部分,总结: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

1、思考、讨论得
出“负反馈”现

2、通过举例感知
“负反馈”现象
常见,并通过活
动建立模型
3、听讲、思考,
加深对概念的理
解。

1、从身边实例总结
规律,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提高总结
能力。

2、建立模型,帮助
理解概念
3、通过引导,让学
生充分理解概念的
范畴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1、讲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
调节,这种调节是自动发生的,即生
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正是这
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
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通过前面学
习的知识可知:这样就使生态系统的
结构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
性即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指导读书,画出概念。

让学生例举
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保持、
1、听老师的讲
述,充分思考、
想象,利用旧知
理解新知
2、根据概念思考
例子,积极发言,
相互学习
1、注重概念的归
纳,使知识更加具
有完整性和条理性
2、让学生举例,充
分调动积极性,体
验获得新知的快乐
有限性面,那么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否一样
呢?(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要视其自
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是否都可以恢复原状呢?(当外界
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自
动调节能力就会丧失,生态系统就难
以恢复原状。

)正确答案。

小组协作精神。

2、学生通过通览课
本,继续巩固课本
知识,并将知识升
华。

应用: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思考: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相关知识,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为人
类造福呢?
先由学生回答,若有困难可通过指导
读书,提供思路,根据学生回答共同
总结两条主要措施。

各小组充分发表
意见,相互补充
教学目标巩固完成课件和课后习题,组织学生讨论
得出正确答案
自行或讨论完成
习题
最后通过学生练习
来巩固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问: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小组抢答答并相
互补充
学生通过自已总结
本节教学内容,有
助于充分回顾主要
内容,并建立知识
框架体系。

【作业布置】
1、作业:练习册的本节习题。

2、课外读:课本P102《恢复生态学及其应用》
【板书设计】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1、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2、不同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表现有差别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生态瓶和“生物圈II号”实验来引入新课,学生十分兴趣,
容易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效果很好。

但在学生表述生态瓶制作过程时,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花费时间多,较难控制节奏。

2、本节引用家乡河流“污染自净——污染破坏——恢复原貌”的例子来作为两种稳定性的
教学,效果也很好,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学难点。

3、本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学生的表述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要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本节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1、概念
2、原因: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二、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
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相互关系
3、不同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表现有差别
4、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