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小故事汇总5篇幸福是什么呢?蜜芽知道,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活动,收到最多的答案就是,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家庭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家庭小故事1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华裔导演,吴宇森以痴迷电影著称,他早年因为专注于事业而忽视妻儿,导致夫妻俩矛盾不断,险些分手。
吴宇森与妻子在经历了32年的婚姻之后,不仅和睦恩爱,还双双获得了事业的成功。
谈及自己的婚姻经历,吴宇森无限感慨:“男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找准事业、家庭的平衡点。
”一年情书挽救家庭危机吴宇森在香港和记者交谈时说:“原来在香港时,我太拼命了,将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工作上,放在家庭上的心思和时间少得可怜,渐渐演变成了家庭危机。
”吴夫人牛春龙带着孩子移民到美国后,吴宇森执著地写了一年多的情书,时至今日回忆起情书;吴夫人仍很害羞:“他的信写得让我觉得自己很重要,里面经常说我很爱你啊之类的话,哦,原来他那么爱我啊,感觉好像还不错哦。
”后来,为了家庭和睦,当时还没看到好莱坞前途的吴宇森,也咬咬牙去了美国。
吴宇森说:“到了美国之后,周末不用工作,就有了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家庭关系也好了起来。
”在《康熙来了》中,吴宇森害羞地承认现在会陪夫人去健身房压压腿、抱一抱。
交足三十二年的“家庭主妇”功课后,牛春龙迎来了吴宇森迟到的温柔——“《赤壁》就像我的夫人”,恐怕是她听到的最炽热的情话:“这都是拍我马屁嘛,他以前都不拍的。
”吴宇森向妻子承诺了三十年的蜜月还是没实现,他始终停不下电影的脚步,“在他心里永远是事业第一,家庭最后。
我现在时间多了,因为他没时间陪我,所以我必须黏过去,我老在等他,如果他跟我说这一分钟要退休,我可以马上拿着行李跟他一起走。
”不愿太太、女儿弄脏手,甘愿做家庭“主男”吴宇森有两个女儿,关于女儿的学业和事业选择,他和夫人都本着尊重女孩自己兴趣的原则。
在家庭教育中,吴宇森不否认夫人的功劳最大,从做人到做事的方式,她都为女儿做了很多榜样。
“我的大女儿喜欢教书,两个女儿的个性和爱好都有所不同,小女儿的话不多,她喜欢观察,虽然我们交谈的时间不多,但是她跟我一起工作了八年,她是我的工作助理,她很喜欢我的电影,这就是最大的沟通。
”在女儿面前,吴宇森是那个最贴心的父亲,也是最“乖”的爸爸。
如他所言女儿说什么,他就听什么。
“我的大女儿叫我不要抽烟、喝酒,我都遵从,我怕女儿比怕夫人还要多。
”吴宇森在美国工作期间,他有意把家安在相对宁静的郊区,他们很享受这份宁静和温暖。
吴宇森“讨好”夫人和女儿的看家本事是煮菜:“我经常煮菜给她们吃,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一有空闲就跑到厨房煮菜,她们很高兴。
我会尽心尽力地做好一顿饭菜,不管是三个小时还是八个小时,她们会从中领略到家庭的温暖。
我不想夫人的手弄脏,也不希望女儿的手弄脏,一定需要帮忙,我就找我的小儿子。
我的工作太忙,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所以在家务工作中,我尽量让她们舒服一些。
”女儿是他的默契拍档吴宇森的小女儿吴飞霞在他的电影《剑雨》中客串了几场戏。
吴宇森评价小女儿:“我在《剑雨》现场看过她演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次,但演得很好。
”同时,吴飞霞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吴宇森的助理。
“大概从21岁起,我开始做和电影有关的事情。
比如广告片、独立电影。
刚开始,我只是研究助理,主要负责查阅和准备拍电影所需的资料,后来,父亲开始让我做他的个人助理。
”吴飞霞说道。
在片场,吴飞霞是很好的助理。
吴宇森说:“我们俩之间,有时会聊几句,时间不会太长。
虽然她就在我的旁边工作,但是我们都不大习惯讲话,两人以眼神交流为主。
我在好莱坞拍戏的时候,有蛮多不如意的情况发生,一想发脾气呢,她就按住我、安抚我,让我马上冷静下来。
她对我很了解,我对她也是。
”“他快发脾气时,我是有直觉的。
即使当时我不在他身边,当我感觉他要发脾气了,就会走过去站在他身边,他的情绪就会控制一点点。
”吴飞霞笑着说道。
家庭小故事2最初,她不喜欢我。
她21岁生日那天,现在我叫做老公的这个男人带我去给她过生日。
天下着雪,我的手被男人握在掌心里,暖暖的。
彼时,我和这个男人才恋爱两个月,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冒着青春痘的脸上明白地写着爱情。
她本来是高兴雀跃地在车站等我们,可是,看着我们互相纠缠的手,她眼里的笑一下子就没了。
我带了礼物给她,她也是皱着眉头不屑一顾,连敷衍的笑也不愿意给,眉里眼里都是委屈。
那时我还不理解,只觉得她任性又难缠。
10年之后,我才明白。
是我和那个男人忽略了她的感受,我们忘记了21年来,我身边的这个男人都只疼她一个,尽了力地疼。
别人给他一块糖,馋极了拿出来舔一口,也赶紧包回去,只为了拿给她吃;走路一直牵着她的手,从2岁到21岁,一直有她的专属称呼,他只叫她臭妮儿。
忽然地,我来了,那好吃的糖块成了我的,那双手的温暖成了我的,连那个属于她的称呼都给了我。
那么多原本属于她的爱被我横空抢了去,换做谁也会心生不快。
可是,谁叫终成眷属之前,爱情一定会比亲情重要些。
不管她喜不喜欢,她哥哥终成了我的男人。
她在城西,我们在城东,难得见一次面,关系不远也不近,客气里带着刻意的疏远。
我比她小一岁,那时我们还没有一纸婚书,甚至连对方的父母也还没见,所以她不称呼我嫂子,只是语焉不详地叫“哎”或者“嗨”。
第一次亲近,是她哥哥出了车祸。
我和她都接到了医生的电话。
在医院大门口遇见了,两个人,两张流满泪水的脸,我们牵着手往急诊室里奔。
男人已被送进去手术了。
我们被隔在门外,手一直牵着,仿佛这样可以慰藉彼此。
漫长的半个小时,我们除了站起来透过门缝探望,其余时间紧握着彼此的手。
她说,没事的。
我也说,一定没事的。
当看到那个无大碍的人,我们都哭得落花流水。
那次之后,我们开始主动给对方发短信,偶尔约对方逛街。
她也给了我特定的称呼。
她叫我美女,然后解释说:“其实你也不是长得多漂亮,就是习惯性叫法,讨你喜欢。
”我叫她天使,叫得她满大街追着我跑,她嫌这称呼太寒碜她。
有一些人,原来很可爱。
她恋爱了,我们却闹僵了。
她的男朋友我们都不喜欢,又劝阻不了。
我们给爹妈打了小报告。
她的生活被折腾得兵荒马乱。
可最终,还是捱到了她的婚事。
爸妈不让我们参与她的婚礼筹办。
她赌气自己忙里忙外地买东西,一个星期瘦了4斤。
我还是心疼她,列出单子,忙到夜半去把她需要的东西一一买回来,结了红绳贴了喜字。
看着那一堆的红色,真像嫁女儿一样难过。
有一些人,其实真不舍得她离开。
过后,我们看她的结婚录像,最不高兴的只有两个——她的妈妈和我。
转眼我们已经过了30,有了各自的孩子,两个宝贝差了10天。
第一次放在一起,他们就知道握着彼此的手。
她蹲在两个宝宝身边说:“这是你的哥哥,这是你的弟弟,你们一辈子要相亲相爱,就像我和你妈妈这样。
”时光已经把我们打磨成相亲相爱的—对,忘了她什么时候改口叫我嫂子。
我和男人吵了架,最着急的一定是她,她对着男人大吼大叫,惹急了还会给我婆婆打电话告一状。
我写字的时候,她正好来我家,不经意地瞄了一眼,看到题目,笑嘻嘻地问我写谁。
她说r“嫂子,如果你有蓝颜或者小秘密,一定要告诉我,我分享你的快乐,然后一定替你保密。
”笑得花枝乱颤的是我,谁的小秘密会告诉自己男人的妹妹?岁月是个好东西,它让很多人越过越离不开彼此。
婚姻是个好东西,它给了我一个值得爱的男人,还附送了一个最红的红颜知己。
家庭小故事3丈夫去世时,儿子6岁。
那年6月,我带他去学校报名。
填表时我固执地把“父亲”那一栏空着,好像不知道那是根本躲不过去的。
一个大嗓门的女老师当众喊着儿子的名字,让我把空着的那一栏补上。
我没想到自己会如此脆弱,填着表,眼泪止不住地流。
从那一天起,我真正开始面对一个没有父亲的男孩儿。
儿子小时候很乖。
丈夫住院时,有一次我带他到医院去看爸爸,路上给他和爸爸一人买了一根雪糕,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他问:“妈妈,你自己为什么不吃?”“妈妈不喜欢吃凉东西呀。
”他说:“不对!你不是不喜欢吃,是咱们家没有那么多钱,等我长大了,一定买3根雪糕,你1根,我1根,爸爸1根。
”丈夫生病的那些年,我总是没精力照顾他。
有一次,他得肺炎没上幼儿园。
中午,等他睡着后,我抽身走了,本想能在他醒之前回来,却在医院耽搁了。
那是深秋,回来时天已经黑了。
我风风火火地冲进楼门,一眼看见小小的他站在黑糊糊的楼道里,那两条穿着棉毛裤的细腿此刻显得更加突兀。
他没哭,在看到妈妈之后他仍然没哭,而且没问我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好像他天生就知道妈妈得先去照顾爸爸。
在任何时候,不管是他生病,还是临睡前正讲着故事,我走开,他从不以任何方式表示抗议。
我知道这是环境使然,家里有苦难的孩子早懂事。
这让我既欣慰,又难过。
一次,不记得儿子为什么冒犯了我,我把他的一辆玩具小汽车摔得粉碎。
他几乎是个从来不犯错误的孩子,所以至今我也很难想象他会惹得我如此暴怒。
在以后的这些年里,我想象着他那惊恐的表情,体会着他的无辜和无助。
我给好几个朋友讲这件事,并且说:“我居然欺负一个孩子!”朋友们安慰我说,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可能做出这种事。
但我无法原谅自己。
在他3岁到6岁这段性格成长最重要的时期,我也很少对他亲近爱抚和柔声细语,甚至没有带他去过郊外和游乐场。
即使晚上9点钟回到家,发现独自在家的儿子已经高烧到了快40℃,我都没能对他说一声“对不起”。
我清楚,自己没有脆弱的权利。
我只能在心里对儿子说:妈妈欠你的时间,欠你的爱抚,就算是你为妈妈出了一份力,为爸爸尽了一份孝心吧。
丈夫去世后,我第一次说好带他出去玩儿。
可是第二天一早,我发起了高烧,但我坚持着和他一起爬山玩水。
直到坚持不了,躺在了公园的长椅上。
因为我不知道,除此外,还能用什么方式偿还对他的亏欠。
他寄宿的最初两年,每个周末去接他时,我都习惯性地问他:“想不想妈妈?”他会非常有节制地说:“有一点点想。
”我接着问:“一点点是多少?”他用两只手比画着,有时大,有时小,我的心就会随着他小手开合的大小,多一分欣慰或者多一分失落。
一次,他在宿舍玩儿时不小心碰破了同学的脸,事后那个同学的父亲生气地威胁他说:“我要找你爸爸,让你爸爸狠狠地教训你!”这个情景是他另一个同学的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的。
她还说:“你儿子只是哭,一句都不还嘴,样子可怜极了。
”那天,我几乎一夜未眠,想到他没有同样高大的父亲保护该是多么难过,我就心痛得受不了。
第二天午饭时,我跑到离家20公里的学校,在饭厅门口等他,我克制着没有流泪。
听到他像个男子汉似的说“我没事”,我才稍稍宽了点儿心。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我有点儿歇斯底里地找那位家长,指责他单方面介入孩子之争,更没有权利教训别人的孩子。
除了儿子的事,我从没对任何事情如此踌躇不前,然后又反应过度。
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像一个被惹怒的母鸡一样,想尽力把儿子放在我的羽翼之下。
已经5年了,每到清明和祭日,带儿子去扫墓成了我们这两口之家最重要的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