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6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课不好上,提起做练习,同学就苦闷的不得了。

有没有方法让同学在复习课中也感受到快乐呢?心中有了这个想法,我就将课定位为“快乐除法。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系列活动,让同学自主参与除法练习,体验除法计算的意义和价值;2.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计算能力和区分能力;3.通过整理《除法表》培养同学的归纳整理与应用能力。

定下了教学目标,我进行了第一次公开课教案,过程为:1.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让同学了解学好除法的意义;2.除法接龙:让同学进行除法计算能力的初步检测,并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学发生向上的动力;3.合作计算:4人小组合作完成81道表内除法算式题。

4.合作整理:4人小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应用提高:结合同学的学习,为同学提供应用的时空。

自我感觉预设得很完美。

当我做好教学准备兴冲冲的走进教室,却是灰溜溜的走出来。

一堂课足足花了51分钟,同学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这个环节上。

他们忙乱而不得法,个个喜笑颜开,何来快乐可言?“问题究竟出在哪?”冷静的考虑一下,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设计脱离了同学的实际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内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简直是为求同学的活动而活动,假!有了一次失败的教训,我在选择教法和学法时,更多地考虑同学学习中的体验,更多地引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既然81道算式对于小朋友来说很多很多,我就让他们感受到多,问同学又什么好方法来把这么多的算式进行有效的整理。

把主动权交给同学,相信他们能想到好方法来达到最优的效果。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能对除法竖式作出合理的解释。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2)怎样列式表示?13÷4=3(组)……1(根)(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

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

(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

也就是:4……商除数……413……被除数12……43的积1……余数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

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

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

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

(2)可以写算式16÷4=4(组)(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

441616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指导学生分别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组分一分,根据分得的结果,确定商和余数,然后书写除法横式和相应的除法竖式,先写在书本上,然后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写一写竖式,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然后指名说说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板书设计]认识除法竖式4……商除数……413……被除数12……43的积1……余数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教学目标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小括号的知识。

你还记得58-(14+6)它的运算顺序吗?58-(14+6)=58-20=38学生在进行脱式计算时,提醒学生注意,用横线标出第一步的计算内容。

把不参与运算计算的部分落下来。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小括号有关。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77-42)÷7(二)根据学生板演,进行集体讲解。

总结运算规律。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1都有小括号;都是两级运算;有乘除法,也有减法。

2含有括号的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呢?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我们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计算括号外面的。

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落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

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1.对比练习,发现小括号的作用。

课件出示练习题。

7×5-2 7×(5-2)=35-2 =7×3=33 =21(1):左、右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小括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讲解:左面的算式没有括号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右面的算式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小结算式里含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通过比较发现小括号的作用可以改变计算结果不同,小括号还能改变运算的顺序。

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这样既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一.本单元教材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二.教学总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课题名称例1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分析知识点本身内容不复杂: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学生已经通过读题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让学生列式,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理解题意。

展示分步算式的时候,中间的过程算出的是什么?可以出示一下“还剩下的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义。

书写脱式计算时,学生会有困难,最好用综合算式与脱式的对比,来发现书写的格式。

最后得出:计算顺序不变,只是格式不一样。

难点分析还是学生理解能力较弱,导致部分孩子法则理解发生了歧义,给出了明确表达――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