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储存式自体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是将自己的血液储存起来,在需要输血时使用。

它可以分为全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和血液成分储存式自体输血,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胶等。

适应证包括预计术中需要输血者或健康人希望预存自体血液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稀有血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者、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准备进行骨髓移植的供者等。

禁忌证包括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者、不能耐受采血的严重心脏病患者、有献血反应史者、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Hb异常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体血液在储存期间易发生溶血者等。

病例选择标准为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液指标符合要求,需要进行择期手术且估计术中失血量较大。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的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液指标符合要求,行择期手术且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储存式自体输血。

采血前需要进行准备,如在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在采血前后可以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等治疗。

但对于Hb<10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此外,对于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需要慎用。

在采血前,应根据需要储备的血量来确定开始采血的时间,以确保患者的Hct恢复到采血前的水平。

由于蛋白质的合成和恢复血容量到正常水平需要72小时,红细胞的恢复需要1周的时间,因此采血应在术前3天内进行,两次采血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天。

按照XXX(AABB)的标准,只要患者每次采血前的Hb>110g/L,Hct>0.34,就可以进行采血。

成年人每次采血量通常为200ml或400ml,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

老年人和身体较虚弱的人每次采血量应适当减少。

对于体重轻或儿童,采血量不宜过多,对于体重低于50kg的患者或儿童,可以参照8ml/kg的比例来估算每次采血量。

抗凝剂的量也应按比例减少,以防止血液回输时出现枸橼酸盐中毒。

在心血管手术患者的Hct>0.35时,每次采血量为(450±45)ml,同时输入0.9%生理盐水500ml。

孕妇采血时应取左侧卧位,下肢抬高接近心脏水平,采血(450±45)ml或250ml,不补液,监测血压、脉搏。

在采血前、后及采血中进行胎儿电子监护,测定胎心率和宫缩。

如果没有监护仪,则在采血前后听胎心音。

术前采血可以分为标准放血和侵袭性放血。

标准放血通常每周采血1次,而侵袭性放血通常每周采血2次,连续3周,在术前25-35天开始。

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对于自体献血的健康人来说,由于其采出的血液不急于应用,经过冰冻后能长期保存,因此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完成储血,采血间隔时间不宜过短。

预存血量应根据预计手术中出血量的多少而定。

国外资料报告,心血管外科手术需要备血1-5单位(以450ml全血为1单位)。

对于出血量大的手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手术,需要采5单位的自体血。

妇产科手术需要2-3单位。

矫形外科手术一般需要2-4单位,多者需要7单位。

中国人体重较轻,储血量可以适当减少。

采集方法有“蛙跳”式、转换式和单纯式三种方式。

“蛙跳”式采血法是在连续采血过程中,每采2单位新鲜全血就将最先采集的1单位全血回输。

转换式采血法是在连续采血过程中,将前一次采集的血液全部回输,保存最后一次采集的血液。

单纯式采血法是采集血液后保存,不回输已保存的血液,数次累加从而达到预定的血液量。

血液采集是手术前必要的准备工作之一。

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所需血量的不同,采血方法也有所区别。

如果手术较大且复杂,需要提前采集较多的自体血,可以采用“蛙跳”式或转换式采血法。

但由于这些方法较为烦琐,临床上更常使用单纯式采血法。

单纯式采血法包括四种不同的采血方法,主要区别在于采血量的不同。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表10-3.采血前需要准备好采血器材,包括采血床或采血椅、采血秤、采血袋、止血带或血压表、热合器、皮肤消毒物品等。

采血者在采血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手部卫生,并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消毒。

采血操作需要遵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以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消毒技术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由于现在有保存红细胞长达42天的保存液,血液采集的时间比较充裕。

因此,单纯式采血法因为简单易行,更受临床医生的欢迎。

1.在采血前,核对自体输血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和血型,并将血袋标签贴在血袋上。

2.选择静脉时,应选择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

3.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严格消毒,消毒面积应大于等于6cm×8cm。

4.在消毒区上方约5cm处系好止血带或血压表,压力保持在40-60mmHg左右,按照静脉穿刺常规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放开采血导管上的止血钳(夹),开始采血。

5.采血量达到后,用止血钳在距针尾部5cm左右处夹住采血导管,拔出针头,并用无菌纱布块或无菌棉球压住针眼,嘱患者用3个手指压住针眼约10分钟。

6.将已采集好的血袋进行热合,同时留取血样,进行血型复检。

7.填写血袋标签,标明患者的信息、血液品种、采血量、采血日期、采血者及医院名称等,并在标签显要位置标明“仅作自体输血用”字样。

8.进行自体血液登记、入库、储存等工作。

在储存自体血液和异体血液时,应分开保存。

液态保存适用于择期手术的近期输血,可以使用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保存液(ACD)、枸橼酸-磷酸盐-葡萄糖保存液(CPD)和CPDA保存液,置于4-6℃冷藏箱内,有效保存期分别为21、21、35天。

最好使用CPDA保存液,以避免超过保存期造成血液浪费。

红细胞的保存可以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剂)来储存35-42天。

液态保存的优点是方便、经济,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以输全血或根据患者需要分成各种血液成分,确保疗效。

缺点是有效期短,仅3-5周,储血量受限,可能引起患者术前Hb、Hct、血浆总蛋白量等下降,血液保存过程中会发生血液成分的变化,因患者身体状况或其他原因使手术延期时,有可能造成自体血液不能使用,需要患者多次到医院或者住院反复采血。

冰冻保存适用于长期保存后输血,需要使用特殊的设备进行冰冻保存。

冰冻保存主要用于保存红细胞成分,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也可以使用。

红细胞的冰冻保存方法如下:首先将全血进行甘油化,离心去除上层血浆,然后将红细胞转移到适合于冰冻保存的转移袋中。

在无菌条件下,缓慢滴加复方甘油溶液至红细胞袋内,边加边振摇,使甘油化红细胞中的甘油终浓度达到20%或40%。

甘油滴加后应在室温下静置平衡30分钟,然后置于低温条件下保存。

保存温度为-120℃以下的红细胞其甘油浓度为20%,保存温度为-65℃以下的红细胞其甘油浓度为40%。

解冻冰冻红细胞时,从低温冷冻保存箱中取出,立即放入37-40℃恒温水浴箱中,并轻轻振动使其快速融化,直至完全解冻。

然后将解冻红细胞袋与专用洗涤盐液袋无菌接驳,采取渗透压梯度递减方法洗涤。

最后一次洗涤上清液应无明显溶血迹象。

将去甘油的红细胞悬浮于生理盐水中置于4-6℃冷藏箱备用。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红细胞处理仪进行甘油化和去甘油化。

自体血液和异体血液一样,存在发错血、血液被细菌污染或溶血等潜在的风险,因此取血和回输时必须认真核对,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

在需要输自体血时,医护人员或指定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应凭填好的取血单和携带保温瓶(箱)领取。

取血和发血双方必须仔细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血液标签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或ID号、科室、病区、床号、AB0和RhD血型、血液有效期等。

同时,检查血液外观,包括标签是否破损、字迹是否清晰、血袋是否有破损、漏血、血液中是否有明显凝块、血浆是否呈乳糜状或暗灰色、血浆中是否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末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是否清晰或交界面上是否出现溶血、红细胞层是否呈紫红色、是否有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核对准确无误后,双方签字后方可发出。

回输时,应注意血液温度,以及输血速度和时间。

同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输血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储存式自体输血的回输率约为50%-80%。

在同输自体血时,应进行认真的检查,并坚持双人核查制度,以确保输注的是患者本人的血液。

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应缓慢输注(2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在输血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输血开始后,每小时应观察受血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变化情况,直到输完为止。

注意事项:1.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一些正常情况下很少需要输血的疾病,没有必要术前采血。

另外,更要排除储存式自体输血的禁忌证。

2.按规范进行采血,采血部位要严格消毒,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血袋进入空气。

采血技术要熟练,保持血流速度,血袋要充分混匀,防止血液凝固。

3.密切观察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

每次采血量一般为200-400ml,不超过总血容量的10%。

采血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采血后应嘱咐患者压住采血处不少于10分钟,平卧休息数小时,口服糖盐水500-1000ml。

如有明显不适表现者,应静脉输注平衡盐液或生理盐水,输液量一般为采血量的2-3倍。

采血室应配备抢救药品和器材,并能熟练使用。

4.做好自体血的标记。

所有的自体血均必须标明“仅作自体输血用”字样。

若自体血制备成分血,每种成分亦必须作标记,必须保证这些成分为储存式自体输血患者本人专用。

AABB的标准不再允许未用的自体血给予异体输注。

因为自体血供者并不是自愿献血者,并且没有像异体供血者那样作严格的健康检查。

5.异体血液的申请。

如果预计手术中出血量较多或自体血液预存不足,可在手术前采血样并提交输注同种异体血液申请单,做好术前备血准备。

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1.采血过程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类似于献血不良反应。

由于采血的对象是患者本人,与健康献血者相比,心理和身体素质方面较差,容易发生采血不良反应。

因此,应事先做好心理护理和应急处理措施,采血时最好采用卧位或半卧位。

在采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

按照XXX的规定,反应分为三度:轻度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头昏目眩或呼吸急促;中度症状加重直至意识丧失;重度伴随惊厥。

如果轻度反应未及时发现,可能会继续发展为中、重度反应,出现意识丧失和抽搐,造成生命危险。

高龄、年幼、体重轻和女性患者最容易出现这些反应,因为紧张会引起这些反应。

可以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将患者置于头低仰卧位,手按合谷、人中、内关等穴位或用芳香氨酯类吸入治疗,也可以给患者喝温糖水,严重者给予补液治疗,经对症处理一般可以很快恢复。

在采血时,如果患者感觉不适,要及时给予测血压和心率,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