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02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B)(含解析)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02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B)(含解析)

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02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B)(含解析)2024届新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专项练习:考点02 等高线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B)下图为某岛屿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该岛()A.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B.降水季节变化小C.北部坡度比南部平缓D.位于热带草原带2.该岛南北距离大约()A.3.7千米B.2.5千米C.1.85千米D.0.7千米五一假期,几位同学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地理研学。

下图为研学地点地形示意图,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最适宜攀岩运动的是()A.①B.②C.③D.④4.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A.③B.④C.⑤D.⑥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③地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④地山顶远眺,可看到①处居民点C.②处居民点与④地山峰的最大高差可能达到590mD.③处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6.该地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A.地势低洼多河流B.黄土疏松多沟壑C.降水持续多暴雨D.山高谷深多植被下图是我国某地(24°N,106°E)附近等高线图及拍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地貌在该区域分布较多,推测该地貌类型及成因组合正确的是()A.火山口火山活动形成B.天坑流水溶蚀塌陷形成C.断块山岩层断裂错动形成D.陨石坑陨石撞击形成8.某极限运动俱乐部在A处从崖顶到崖底平台开展绳降比赛,运动员准备的绳长最适宜的是()A.105米B.125米C.85米D.60米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虚线表示某岩层顶部距离地表上某一水平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示区域最大高差可能为()A.80米B.100米C.120米D.140米10.与沿M—N线大致相符的剖面图是()A. B.C. D.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1.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12.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A. B. C. D.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和沿XY剖面线的地形制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①、②、③、④是几位同学绘制的沿XY剖面线地形剖面图,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14.若将图中区域以200米等高线为界分为东、西部两大地形区,则()A.西部地形区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B.东部地形区多外流河和流水地貌,属于外流区C.西部地形区深受洋流影响,山区气候干燥少雨D.西部地形区内自然环境差异比东部地形区显著下图为红水河地质与地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能正确表示甲—乙方向的地质剖面为()A.B.C.D.16.关于图中岩层所属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T1时期恐龙开始灭绝B.P2时期属中生代C.P2末期物种大量消失D.T2时期属新生代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坝河特大桥是成贵高铁的重点控制工程,位于云南省镇雄县,桥区属剥蚀低中山地貌,桥区跨越香坝河峡谷,桥址无公路通往。

香坝河大桥桥长652.20米,最高的跨河两桥墩分别高107米和106米。

下图为香坝河特大桥桥位所在区域示意图。

(1)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地质特点。

(2)在下图中绘制MN沿线地形垂直剖面,并计算河面距桥面的高差。

(3)图示区域高铁线为典型的桥隧结合方式修建,说明这样修建的优点。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由题中等高线图可知,山地的南部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北部稀疏坡度较小,C正确。

故选:C。

2.答案:C解析:在经线上,纬度差一度对应实际距离111千米,换算下来,纬度差1分对应实际距离接近2千米。

在选项中C最符合,1.85千米。

故选C。

3.答案:C解析:最适合攀岩运动的地形部位是陡崖,读图可得,③处位于等高线重合的部位,因此该处有陡崖,C正确。

故选C。

4.答案:D解析:最适宜观日出的地方是面向东方,地势较高,且前方没有障碍物。

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⑥处海拔高,面向东方,无障碍物,适宜观日出,D正确。

故选D。

5.答案:D解析:地处杭嘉湖平原,地势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靠近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农业发达,粮食供给充足等。

读图可知,①②③④四地中,①地位于沟谷地带的出口,且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遇到河流水量增大,极易受到泥石流威胁,A错误;④地与①地之间有山地遮挡,站在④地山顶远眺,不能看到①处居民点,B错误;②处居民点的海拔是100~200米,④地山峰的海拔是700~800米,两地相对高度是500~700米,最大高差接近700米,C 错误;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结合指向标可判断③处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D正确。

故选D。

6.答案:C解析:地势低洼多河流的地方,往往地势平坦,不易发生泥石流,且图示地区地势并不低洼,A错误;该地区为南方地区,土壤主要是红壤,不是黄土疏松地区,B错误;此处为南方地区,降水时间长,且多暴雨,易诱发泥石流,C正确;图示地区地形称不上“山高谷深”,且多植被不易发生泥石流,D错误。

故选C。

7.答案:B解析:图中显示等高线数值由外向里减小,并且向内出现陡崖,由此可见该地貌应该为天坑;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可能是溶蚀塌陷而成的,B正确。

故选B。

8.答案:A解析:图中等高距为20米,A处有四条等高线重叠,则该处陡崖相对高度介于60至100米之间,则为安全起见,绳长应大于100米较合适。

A项绳子长度最合适。

故选A。

9.答案:C解析:等高距为20m,区域最低海拔介于840-860m,最高海拔介于960-980m,所以高差介于100-140m(不等于100m和140m),C正确。

故选C。

10.答案:B解析:MN之间为山地,地表形态拱起。

结合虚线可知,MN段中间部位岩层顶部距离地表上某一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大,两翼部位岩层顶部距离地表上某一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小,表明MN之间该岩层向下弯曲,B正确。

故选B。

11.答案:D解析:结合图中甲、乙两地所处的位置、等高线分布的特点可知,两地的地形、水源条件相似;图中没有体现植被的差异,且植被也不是两地建筑物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应是坡向,D正确。

故选D。

12.答案:B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建筑物所在地为一面积相对较大的平台,建筑物北侧(N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且较密集,为坡度较大的凹坡,建筑物南侧(M处)为凸坡,对比四幅图可看出,B选项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最相符。

故选B。

13.答案:D解析:读图,在图中选取A、B、C三个特殊点,如下图: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A处海拔高于5000米,B处海拔介于200~500米之间,结合①②③④四幅地形剖面图可知,①②错误;上图中C处海拔为200米,沿XY线,从C到海面海拔均低于200米,再根据纵坐标刻度线,可以判断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D。

14.答案:D解析:结合图中地形分布以及经结线信息可知,西部地形区相对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自然环境差异比东部地形区显著,D正确;该区域位于南美洲,西部地形区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A错误;读图可知,200米等高线东侧有河流最终注入内陆湖泊,也存在部分内流区,B错误;西部山区在30°S以南地区的山地西侧,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强(在40°S以南的山地西侧,全年均受西风的影响),降水较为丰富,C错误。

故选D。

15.答案:A解析:读图,河流至甲一侧依次为下三叠统泥灰岩、下三叠统灰岩、上二叠统砂岩,河流至乙一侧依次为下三叠统泥灰岩、下三叠统页岩、中三叠统灰岩,二叠纪时间较三叠纪更早,所以图中地层岩石从早到晚依次为上二叠统砂岩、下三叠统灰岩、下三叠统泥灰岩、下三叠统页岩、中三叠统灰岩,岩层越老,埋藏的相对位置越在下部,选项中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C解析:T1时期为三叠纪,恐龙灭绝于白垩纪末期,A错误;P2时期属于二叠纪,属于古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发生二叠纪大灭绝,物种大量消失,B错误,C正确;T2时期依然属于中生代,D错误。

故选C。

17.(1)答案:山地、峡谷地貌,山高谷深,地形陡峭;岩层不稳定,多滑坡、危岩落石区、煤炭采空区,地质条件复杂。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区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且等高线较为密集,香坝河穿越该区域,且河谷处等高线密集,形成峡谷地貌,故该地地形为山地、峡谷地貌,山高谷深,地形陡峭;图中显示该区域多滑坡、煤矿采空区、危岩落石区等,故该地岩层不稳定,地质条件复杂。

(2)答案:绘图如下:高差:150米~200米。

解析:地形垂直剖面绘制:1.定线: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剖面基线为MN一线。

2.找点:找出MN剖面线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这些点均为控制剖面图上相应地点高程的控制点,从M开始,依次出现1~15个点,最后在N点处终止。

3.取尺:水平比例尺与原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相同,故为1:35000;垂直比例尺一般是根据图幅(本题设定纸张高度为10厘米)和剖面图的垂直高差来确定,本题可以将垂直比例尺定为1:4500。

4.画矩形并作平行线与垂直虚线:平行线是在所要画的剖面图上按垂直高程(如图所示1050米、1100米、1150米……)引出来的,垂直虚线是从剖面图MN与等高线的每个交点上开始,向矩形底边(如图所示的MN)引出的垂线。

5.定位:依据原图中控制点的高程,确定剖面图中点位,M、N点及河谷高度可以根据其所在高度范围进行大致的标注。

6.点点相连:用平滑曲线从点M’一直连到点N’,即得MN剖面线的地形剖面图。

7.注意点:连接海拔相等的相邻两点时要注意分析等高线地形图上原两点间的地势高低走势及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从而做到准确平滑过渡。

本题中主要是河谷处(7’和8’之间)应为凹线,14’和15’之间应为凸线。

连接所有点之后,最终形成一条平滑的曲线,并擦掉辅助线,得出图形如下图所示。

由等高线图可知,河面的高度范围是1050米~1100米的开区间,桥的端点位于等高线1250米上,故桥面高度为1250米,两者相减得出高差为150米~200米。

(2)答案:图示区域地势起伏大,桥隧结合能最大保持高铁线平直,保证通行安全;桥隧结合缩短距离,减少运行里程,节约通行时间;修隧道能减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沿线有落石区,陡坡等,修隧道可减少滑坡、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对高铁线的影响。

解析:高铁弯道少,弯道半径大,大量采用高架桥梁和隧道,来保证平顺性和缩短距离。

该区域高铁经过山区峡谷,地势起伏大,多座桥梁和隧道可以降低坡度,保证高铁的平顺性,行车更安全;可以缩短距离,节省运输时间;沿线有落石区、陡坡区等,该地多滑坡、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对高铁建设造成威胁,修隧道可以减少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修隧道可减少滑坡、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对高铁线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