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高中选择题】。
【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掌握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2. 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 理解分子模型的构建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结构推导;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相关的化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
2. 分子的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分子模型的构建过程;
2. 进行分子的空间结构推导。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
老师可用一道化学问题作为引入,例如:“在实验室进行一项反应时,我们通常需要知道反应物的分子结构。
那么,你们知道分子的空
间结构是什么吗?它与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关系呢?”
2. 概念解释与讲解
通过多媒体展示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图示,并解释分子的空间结构是
指由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排列所确定的分子的结构。
然后,介
绍分子的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例如分子间的键长、键角等对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产生影响。
3. 提出问题与讨论
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一种有害物质X,分子的空间结构是否影响
它的毒性?”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然后由几组学生展示他们
的讨论结果,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关系的理解。
4.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实验,验
证某一种物质的分子空间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化
学物质进行实验,例如水、乙烯等。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引
导学生总结并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
5. 分子模型构建
引导学生根据已知分子式或分子结构式,使用模型套件等工具构建
分子模型。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纵模型,加深对分子空间结构的理解。
鼓励学生根据分子模型进行简单的空间结构推导,例如根据分子模型
推导出分子的键角大小。
6. 错题讲解与巩固
提供一些关于分子空间结构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
在解答
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讲解正确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结与作业布置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所学的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
质的关系。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答化学问题。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分子的空间结构
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通过观察、分析和推导,深入理解分子的空间
结构。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本节课采用了创设情境、讨论、分
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
此外,通过实验、模型构建等操作性的学习环节,有效地培养了
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总体而言,本节课的设计充分
考虑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实践中积极探索,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