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宁谧.(mì)参差.(cī)枕藉.(jiè)蓦.然回首(mò)B.思忖.(cùn)赁.屋(dài)气概.(gài)卓.有成效(zhuō)C.鬼祟.(suì)契.约(qì)斟.酌(zhēn)追根溯.源(sù)D.徘徊.(huái)咳嗽.(sòu)龟.裂(jūn)冠冕.堂皇(miǎn)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寒喧枯躁按部就班羽扇沦巾B.峥嵘污蔑礼尚往来翻云覆雨C.荒谬恫吓锲而不舍栩栩如生D.钳制媲美沧海一粟陈词滥调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赞不绝口”中“赞”的读音和意义,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先查“贝”部,然后在“十二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确定其读音“zàn”,意义为“称赞”。
B.先查“先”部,然后在“十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确定其读音“zàn”,意义为“帮助”。
C.先查“贝”部,然后在“十二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确定其读音“zhàn”,意义为“帮助”。
D.先查“先”部,然后在“十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确定其读音“zhàn”,意义为“称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次运动会能否成功举办,取决于动员工作的有效展开。
B.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孩子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奏效的。
D.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目前全球蕴藏的煤和油气等资源一旦消耗殆尽,我们能用什么来替代能源?是核能还是太阳能?或是其他什么类型的能源?B.杜甫的《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C.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D.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6.下列作品、作家、国别、文体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A.《蝉》法布尔法国说明文B.《警察与赞美诗》契诃夫俄罗斯短篇小说C.《回忆鲁迅先生》萧红中国散文D.《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德国悼词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一)因此,这一天,给我光明的第二天,我将通过艺术来搜寻人类的灵魂。
我会看见那些我凭借触摸所知道的东西。
更妙的是,整个壮丽的绘画世界将向我打开,从富有宁静的宗教色彩的意大利早期艺术及至带有狂想风格的现代派艺术。
我将细心地观察拉斐尔、达芬奇、提香、伦勃朗的油画。
我要饱览维洛内萨的温暖色彩,研究艾尔·格列柯的奥秘,从柯罗的绘画中重新观察大自然。
啊,你们有眼睛的人们竟能欣赏到历代艺术中这么丰富的意味和美!在我对这个艺术神殿的短暂的游览中,我一点儿也不能评论展开在我面前的那个伟大的艺术世界,我将只能得到一个肤浅的印象。
艺术家们告诉我,为了达到深刻而真正的艺术鉴赏,一个人必须训练眼睛。
一个人必须通过经验学习判断线条、构图、形式和颜色的品质优劣。
假如我有视觉从事这么使人着迷的研究,该是多么幸福啊!但是,我听说,对于你们有眼睛的许多人,艺术世界仍是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世界。
我十分勉强地离开了首都艺术博物馆,它收藏着美的钥匙。
但是,看得见的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到首都艺术博物馆去寻找这把美的钥匙。
同样的钥匙还在较小的博物馆中甚或在小图书馆书架上等待着。
但是,在我假想的有视觉的有限时间里,我应当挑选一把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开启藏有最大宝藏的地方。
(选自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7.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表达了作者对有天赋视觉的人们的羡慕。
B.表达了对自己丧失视觉,以致无法看到壮丽的绘画世界的失落。
C.暗含着对有天赋视觉的人应该珍惜拥有的劝告。
D.流露出绘画世界给作者带来的心灵的震撼。
8.对作者第二天的活动安排,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通过艺术搜寻人类的灵魂,表达了她对人类精神生活的关注。
B.作者虽然没有视觉,却通过努力学习有了深厚的艺术鉴赏功力。
C.作者认为如果能够恢复视力,观摩、欣赏艺术品是最重要的。
D.作者只有一天的时间来追寻艺术之美,对此感到非常失落和遗憾。
9.对选文采用的文学表现手法,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铺陈手法,详细抒写了对绘画作品的热爱。
B.采用联想手法,辞采华美,抒写对艺术作品的赞美。
C.采用白描手法,直白抒写内心,具有朴素之美。
D.采用对比手法,批判了健全人不懂艺术的缺点。
(二)①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②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③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选自鲁迅《拿来主义》)10.下列对“尼采自诩为太阳”在文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证明中国和尼采不同,尼采自诩自己是太阳,光热无穷,而中国不是太阳,不能光热无穷。
B.将中国和尼采进行对比,证明中国地大物博,能够做到只是给予。
C.证明中国和尼采是相同的,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必将导致失败。
D.证明只是给予不想取得就会自取灭亡,尼采只给不取,最后发疯而死,中国如果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也会灭亡。
11.对“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运用比喻论证,论述卖国主义者必将沦为乞丐。
B.运用类比论证,论述“送去主义”的危害和实质。
C.形象描述亡国奴的悲惨可怜相,说明奉行“送去主义”的恶果。
D.形象描述亡国奴的真实生活,说明亡国奴必须学会磕头贺喜。
12.下列对“抛来”“抛给”的区别,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抛来”和“抛给”只是字面有别,但本质一样。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带有善意,“抛给”则是没有恶意。
13.第③段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对其理由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前文揭批了“抛给”的实质和后果,下一段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具体做法。
B.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一段再次揭露了“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了“拿来主义”的必要性。
C.前文揭批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后果,后文提出“拿来主义”。
D.前文分析了“抛来”和“抛给”的区别,后文提倡“拿来主义”。
(三)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选自鲁迅《祝福》)14.作者突出写了祥林嫂的眼睛,对此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反映出她在遭到致命的肉体和精神打击后,对生活已经彻底绝望麻木的内心。
B.祥林嫂眼睛的变化揭示了她的内心世界和悲剧命运。
C.揭示出她悲剧命运的根源是自身的麻木、无法适应鲁镇的生活。
D.眼神变化暗示了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迫害,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控诉。
15.下列对选文中加点部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为了说明祥林嫂去世时的年龄,和她的外貌形成对比。
B.细节补充,说明祥林嫂离开鲁四老爷家已经很长时间了。
C.间接说明了祥林嫂生活的困顿和落魄,与鲁四老爷的没有什么改变形成反差。
D.说明了精神压迫已经让祥林嫂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她比同龄人要苍老得多。
16.对小说以“祝福”为题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祥林嫂在“祝福”中怀着对地狱的恐惧死去,与幸福欢乐的节日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B.在捐了门槛之后,鲁四老爷家依然不让她参与祝福的活动,这是压垮祥林嫂的最后的致命打击。
C.解释了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也将有钱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
D.“祝福”是一种祈福活动,祥林嫂的一生太过悲惨,却没有机会参与“祝福”活动,作者以此为题,表达了对祥林嫂的同情。
三、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请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1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暴秦之欲无厌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18.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B.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译文: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
C.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译文:等到李牧杀了进谗言的人,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译文:爱自己的孩子,就找个好老师来教孩子,可对于自己,却以从师为耻。
19.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B.陶渊明原名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
C.荀子的《劝学》大量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
D.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杜甫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
2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八声甘州》寓情于景、因景抒情,抒发了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感慨。
B.《旅夜书怀》以清丽雅致的月下江景暗寓了作者闲适淡泊、超尘脱俗的心境。
C.《琵琶行并序》的诗眼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D.《虞美人》以时间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四、古代诗文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请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21.,更那堪,!(柳永《雨霖铃》)2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