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的路基病害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冻土路基病害,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以及路基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2、路基工程的建筑要求:①承载能力
②整体稳定性
③耐久性
3、路基病害整治方法:(一)换填法
(二)排水固结法
(三)调整路基结构(①反压护道法②路堤加筋法③侧向
约束法)
4、软土的类型:
按土质划分,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粘性土、淤泥质粉土等
5、软土和泥沼沉积物,都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和强度低的特点,在其上修建公路时,容易产生路堤失稳或沉降过大引起路基、路面破坏等问题。
6、判别膨胀土的三要素:①宏观结构特征
②黏土矿物成分
③土体特征指标
7、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水、泥、石的混合物,它的活动特点是:在一个地段上往往突然爆发,能量巨大,来势凶猛,且历时短暂,复发频繁。
8、爆破挤淤是一种多循环的施工工艺,在抛石挤淤爆破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每循环的施工质量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修正爆破及堆石参数,确保施工质量。
9、判断堤身落底与否,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①体积平衡法
②钻孔检测法
③探地雷达法
10、影响土的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①土的含水率
②土层厚度
③压实机械
④压实功能
11、压实度:压缩后的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之比。
12、重锤夯实法: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自由锤落,以重锤自由下落的冲击能来夯实浅层地机和垫层填土。
13、强夯法:强夯法主要适用于加固砂土和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14、重锤夯实法和强夯法的区别:①深度不同②重锤夯实法是静力固结,强夯法是动力固结
15、夯击的参数:①有效加固深度计算
②夯锤和落距
③最佳夯击能
④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⑤夯击击数与遍数
⑥垫层铺设
⑦间歇时间
16、砂桩:起挤密作用,分担荷载又叫复合地基,不加承台,与土体共同承担荷载
17、砂井:起排水作用
18、复合地基:用褥垫层分担荷载,加桩加土(桩加土加褥垫层)
19、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由碎石、石屑、粉煤灰掺加适量水泥加水拌和,用振动沉管打桩机或其他成桩机具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黏结强度的桩。
(刚性桩)
20、排水固结法一般适用于饱和软黏土、回填土、松散粉土、新近沉积土、有机质土及泥炭土地基
21、桩土应力之比:n
22、普通砂井施工成孔方法:套管法、射水法螺旋钻成孔法和爆破法。
23、真空预压和堆载预压的区别:真空预压与堆载预压不同的是真空负压是一均匀等向应力,不会产生剪应力,因而不会造成地基的失稳破坏。
24、化学加固法可划分为灌浆法(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和水泥土搅拌法。
25、黄土陷穴的产生是黄土的湿陷性及水的潜蚀淋溶作用的结果。
水的潜蚀作用是产生陷穴的外部诱因。
26、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技术:①换土复填法
②固化剂法
③粉喷桩法
④灌浆法
27、路基施工方面原因:①土质不好、压实度不够,导致沉降发生
②原地面处理不彻底
③不良地质路段未予以处理或处理不当而导致路基沉降变形
④填筑顺序不当
⑤路基填料原因
⑥施工组织安排不当,先施工低路堤,后施工高填方路堤。
28、灌浆法按加固原理可分为渗透灌浆、挤密灌浆、劈裂灌浆和电动化学灌浆。
常见路基病害有: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盐质土
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
常见路基病害包括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冻土路基病害,高填方路堤病害,路基纵横向不均匀沉降以及路基边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路基工作的特点:结构简单,有大量土石方工程,路基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受自然影响因素很大,路基同时受尽荷载和动荷载的作用。
路基工程的建筑要求:承载能力,整体稳定,耐久性。
软土的性质,软土包括淤泥,淤泥质黏性土,淤泥质粉土等,孔隙比大于1.5的称为淤泥,孔隙比小于1.5的称为淤泥质土
软土和泥沼沉积物都具有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和强度低的特点,容易产生路堤湿稳或沉降过大引起路基路面破坏等问题
采用宏观结构特征,粘土矿物成分以及土体特征指标作为判别膨胀图的三要素。
指标:自由膨胀率,膨胀力,总力。
复合地基:桩+土+褥垫成(增加地基荷载)
泥石流是一种水泥石的混合物,泥石流中所含固体体积一般超过15%,最高可达80%,其重度可达18KN/m3。
它的特点是在一个地段上,往往突然爆发能量巨大,来势凶猛且历时短暂复发频繁。
(爆破挤淤)判断堤身落底与否,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体积平衡法,钻孔检测法,探地雷打法。
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土的含水率,土层厚度,压实机械及其压实功能等。
一般重锤夯实的有效夯实深度可达一米左右
平碾蛙式夯时,最优含水率为8%至12%
强夯法为动力固结法区别于静力固结法(夯实法),采用10至30米的落距,主要适用于加固沙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
对于饱和粘性土地基,近年来,采用强夯置换法
碎石桩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在将碎石或砂给压入桩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
碎石桩对砂土粉土和碎石土具有置换和紧密作用,对黏性土和填土以置换作用为主
碎石桩的施工顺序一般采用先中间后周边或由一边推向一边的顺序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
沉管法应遵循由一边向另一边的原则
排水固结分为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加压系统由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体组成,竖向排水体有普通沙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水平排水体有砂垫层,加压系统有,堆载法真空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和联合法
有效排水圆直径与砂井直径比(de/dw=n)减小de减小井径比
缩小井距要比增大砂井直径效果好得多
砂井的间距为两相邻列井中心间的距离,这是影响固结速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它与堆载预压不同的是真空负压是一均匀等向应力不会产生剪应为,因而不会造成地基稳破坏。
灌浆法是指利用液压器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灌浆管把浆液均匀地注入地层中,张掖以填充渗透和紧密等方式,赶走土颗粒间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和空气后占据其位置,经一定时间后,将夜将原来松散的土地或列西交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性强度高,防水性能好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
(渗透,劈裂,压密)
灌浆工程所用的浆液是由主剂原材料,溶剂水或其他溶剂及各种外加剂(固化剂催化剂,速凝剂,缓凝剂和悬浮剂)混合而成。
灌浆材料
粒状浆材(悬液)分为不稳定粒状浆材(水泥浆,水泥砂浆等)和稳定粒状浆材(黏土浆,水泥黏土浆)
化学浆材(真溶液)分为无机浆材(硅酸盐)和有机浆材(环氧树脂类_甲基丙烯酸酯类,巨氧酸类,丙烯酸氨类,木质类,其他)
黄土馅穴的产生是黄土的湿陷性及水的潜蚀作用的结果,水的潜蚀,作用是产生馅穴的外部诱因
黄土陷穴的防治主要是加强地表和路基排水,改善地表性质,整平坡面,消除低洼减少水的积聚和渗透
黄土陷穴的处置主要是根据陷穴的大小,分别采用灌浆,开挖回填等措施。
陷穴较小的采用明挖,原土夯填陷穴较大的灌泥浆,分两次进行,待第一次灌满泥浆,干燥收缩后再进行第二次灌浆塞空。
翻浆的形成及类型:冻土区冻结成的,并在春季气温升高的条件下融化,后土基含水过多,强度急剧降低,在行车作用下,路面发生弹簧裂缝,鼓包冒理等现象称为翻浆。
土质,温度和水是形成冻胀与翻浆的三个主要条件(路面,行车荷载)基本条件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技术:换土复填法,固化剂法,粉喷桩法和灌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