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厉行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厉行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厉行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发表时间:2013-01-25来源:中国文明网字体:餐桌浪费不减,宴请单位成谜……连日来,记者深入部分省市的餐饮市场,发现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公款吃请之风得到遏制,铺张浪费仍普遍存在。

有些宴请悄然转到了内部餐厅,还有一些公务宴请“隐身埋名”,宴请单位成了一些酒楼最大机密。

(《新京报》1月23日)时值一年一度的传统春节即将来临,各单位的宴请风又不断出现在各地的大小酒楼、豪华酒店,有的暗转到单位的食堂、招待所。

据新华社记者最近走访各地的一些年终吃喝情况显示,浪费依然非常严重,1月19日晚,青岛市市南区海景花园大酒店一楼宴会大厅,一家企业举行年终联谊会,共25桌,除自己员工外,部分银行、政府部门负责人也是座上宾。

宴会结束后,记者发现,清蒸青斑、脆皮芝麻鸡、三丝鱼肚羹等菜肴都剩了大半。

在主宾区用来招待机关领导的大圆桌上,海参、鲍鱼原封未动摆在那。

记者问一位服务员:“这些没吃的菜怎么处理?”他一边收拾一边说:“倒掉呗!”记者问他不心疼吗,他说:“怎么能不心疼,这条鱼几乎顶我一周工资了。

”“在我们这里,一顿饭人均基本在200元以上。

作为会所,我们的档次不算太高,这个价钱绝对算低的。

”1月21日,在北京西南方向的一家商务会所,公关经理小赵向记者介绍说。

1月20日记者在昆明南亚温德姆酒店采访。

据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大型宴会厅都被包了出去,主要是一些大公司包场,也有几家机关单位要在此办春节团拜会,但拒绝透露这些单位的名称。

资料显示我国三公消费每年吃喝浪费的资金高达3700亿元。

全国一年仅餐饮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就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这相当于倒掉了2亿人1年的口粮。

还有目前除了三公消费浪费惊人之外,婚宴、家宴、单位宴请也同样浪费惊人,各处饭店餐馆每天产生的成千上万桶餐厨垃圾里,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好端端的食物。

单位职工食堂、学校学生食堂浪费同样惊人。

根据初步调查,大概每个家庭或每个饭馆都有10%左右的粮食被浪费了,一般人认为这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才10%嘛,还有90%都用掉了。

但是实际上,如果从大的方面,从国家的层次考虑的话,那么10%就等于我们10个省中浪费了一个省的粮食,那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我国还有592个贫困县,占全国的1/5,1.82亿的贫困人口,还有几千万的城市低保户、下岗职工等特困人员,宣传他们,让全国人民时时记住他们,实时看到我国的真贫。

还有我国的人均收入排名在世界百位以后,了解和深知这一切,对提倡节约和反对浪费很有现实教育意义,也有历史借鉴价值。

(宋九成)节约是我们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发表时间:2012-03-29来源:中国文明网字体:在公家单位上班的人们,不知道从何时起,习惯于下班后不关电脑,甚至24小时开机,习惯了办公室空调大开四季如春,习惯了公共场所的长流水,习惯了这一切方便舒适背后的大手大脚、随心所欲。

“俭以养德”的古训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被弃之脑后,由习惯成自然的“全民浪费”还在不经意间扩展:许多电脑闭置时也常开着;电视机、VCD、空调等家用电器关机后仍处于待机状态,多数家庭从不把白天不用的家用电器插头拔掉。

有一次坐在办公室吃饼干,一不小心一块饼干从手中滑落,正当弯腰从干净的地板上捡起时,一同事推门而入,他笑着说:“我要是没看见,你是不是擦擦又吃了?”我笑着把拾起的饼干扔进了垃圾箱。

晚上女儿给我背诵唐诗宋词,当背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我的心忽然纠结了一下。

现在想起那块饼干的事我不禁感到汗颜。

节约的意识在我们很年幼的时候就根植心中,但是,现在我们的家庭条件好了,富足了,却不懂得珍惜,也忘记了节约。

节约与浪费是相对的,今天我们重提节约,是因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浪费正在撼动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资源短缺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资源浪费确是一种切肤之痛。

众所周知,以色列大部分领土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但他却是世界上最大的柑橘出口国。

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滴灌技术是其节水技术中的杰作,回收水用于农业的比率世界最高。

我们也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国家之一,但我们珍惜水了吗?仅北京市一年的洗车耗水量,就相当于6个北海的蓄水量。

地处长江源头第一县的曲麻莱县,这里的居民生活在“住在源头买水喝”的窘境当中。

许多发达国家资源丰富、生活非常富裕,但是从企业到每一个公民都具有很强的节约意识。

在这些国家,节约已经称为一种很普遍的价值观念。

美国和澳大利亚学生的课本是重复利用的,一本教科书要至少用8个学生,平均使用寿命5年,而我国课本的使用寿命却只有半年!我们的近邻韩国人已经节约到牙齿了,因为珍惜资源,他们研制出以土豆淀粉或江米面为原料的食品牙签。

像餐馆用的一次性台布、旅馆用的一次性洗漱用品等,在韩国早已没了踪影。

一次性筷子本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却严禁砍伐自己国土上的树木来做一次性筷子,他们使用的这种木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用过之后,又将筷子加工生产成纸浆出口中国换取外汇。

这些看起来锱铢必较甚至有些精细琐碎的行为背后,是一个越来越得到认同的共识:再富裕也没有权利浪费资源。

扪心自问,我自己做得很不够。

家中的纸壳、塑料瓶等觉得太少不值得卖,太多又占地方,很多时候都弃之不要,许多废旧电池不知该如何处理。

不能做到一水多用,一物多用,旧物巧利用,不能积极倡导和监督周围的人。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想“善小”就是节约的一小事,“恶小”就是浪费的点点滴滴。

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需要在平时的小事和各种勤俭节约实践中养成。

积羽沉舟,在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每个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口的中国真正做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它所汇集的力量将不仅是我们国家走向未来的支撑,也是我们民族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馈赠。

“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约看成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美德。

”当我们抱怨空气污染、沙尘暴频繁、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同时,何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如果我们不重视节约,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就将是我们的食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你我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

(王涛)任仲平:越是文明进步越要崇尚节约(2007年)发表时间:2012-04-06来源:《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年鉴》字体:——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一)在我国改革、发展、建设的历史上,发展与资源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突出。

水资源告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全国660座城市中,400多座缺水。

龟裂的土地,焦灼的城市,似乎都印证着这样的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

能源告急——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 7%和7 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 6%。

加油站里跳动的油表,铁路线上呼啸的煤车,似乎都在警告我们:“油荒”、“煤荒”在步步紧逼。

土地资源告急——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20多年前,人均耕地面积还接近2亩,如今已不足1 5亩。

1/3县市的人均耕地面积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之下。

隆隆的推土机声,冷冷的水泥森林,似乎都在提醒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家园正在被蚕食。

(二)资源亮起红灯,照出的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大矛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

这个矛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还会愈益突出。

更令人忧虑的是,一方面人均能源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的消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一低一高”,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不足的矛盾。

历史往往是相似的。

中国遭遇的这个现代化难题,在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也曾出现过。

人类曾经敬畏自然,每一次电闪雷鸣都让人们顶礼膜拜。

是近代工业革命吹响了人类全面征服自然的号角。

从此,发达国家陶醉于炼钢的吨位和铁路的里程,却把自然界当成取之不尽的材料库和硕大无比的垃圾桶,走过了一条先开发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重眼前轻未来的发展道路。

资源消耗超过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当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现代化时,他们已消耗了世界上50%的矿产资源。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一个资源环境消耗强度最大的时期。

中国该怎样破解这个世界性难题?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明确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崭新飞跃,是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对发展路径的坚定抉择,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人类共同责任的主动担当。

(三)节约是大事,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节约又是“小事”,节省一滴水、一度电,举手之劳,细小入微。

节约和节约型社会究竟是什么?“节”,就是节制、限制,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与浪费相对立,让物得所用;“约”,就是约束、集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粗放相对立,让物尽其值。

节约,正是“节”和“约”的统一。

节约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历史的背影远去,时光推移到今天。

当节约成为一种发展观时,建设节约型社会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坐标上又意味着什么?(四)节约是新的增长方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如果把节约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那么,提高的将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的将是又好又快。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能缓解资源约束矛盾、促进资源永续利用,而且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大量消耗能源资源到节能降耗,不仅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的深刻变革。

它让发展在获得速度的同时,更体现为一种责任——必须对全社会负责,不因一己所欲而损害大家的共同利益;必须对子孙后代负责,不因片面追求高速增长而使长远的发展失去依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