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问题论文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问题论文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问题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10-025-02
摘要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既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体制变革。

文章在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电价改革电力市场体系电力市场运行模式
随着电力买方市场的出现,传统的国家所有、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电力体制所固有的——企业缺乏活力、管理效率低下、电价居高不下和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2001年我国制定了有关电力体制改革的5号文件,正式拉开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

伴随着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工业的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中。

一、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电力工业进行了3次重大改革,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由两家电网公司、五家发电公司和四家辅业公司组成,同时成立了一个新的行业监管机构——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监会)。

电力市场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①电力“政企分开”改革已基本完成,实现了国家、大区和省级层面上的政企分开,政府、企业和中介组织基本到位。

②实现了厂网分开,打破了电力工业长期以来垂直垄断的一体
化经营模式。

③发电环节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且初步形成了竞争格局,调动了各方投资电力建设的积极性。

④两大电网公司和5家区域电网公司的组建,从体制上打破了以省为实体的组织形式,为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

⑤形成了一套电力市场化运作的规则制度,除出台一系列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指导性文件外,对于不同的区域电力市场,分别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保证市场建设的顺利实施。

⑥为适应区域电力市场运营的实际需要,东北、华东两个电力市场试点地区,在综合考虑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则,进行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还存在很多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1.科技含量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已连续9年居世界第二位,但运营成本较高,资源消耗大,电能使用效率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据统计,单位发电量所支持的gdp,美国、法国是我国的3倍以上,意大利、英国、德国是我国的4倍以上,日本则是我国的5倍以上[1]。

2.电力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新增发电装机中火电达到88.2%,全国平均单机容量不
足7万千瓦,火电装机中近30%为10万千瓦及以下小机组,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较小。

而电网普遍存在着“中间大、两头小”的问题,即220kv、110kv系统较强,500kv 超高压和35kv及以下配电系统较弱。

500kv及以上超高压电网发展滞后,未能形成主干网架,常与220kv系统电磁环网运行,限制了500kv系统的输送水平[2]。

3.电力垄断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目前的电力市场改革将原来的国家电力公司一家垄断变为寡头垄断。

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分别占全国超高压电网的80%和20%。

约占县级售电量的89%[3]。

虽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但这对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

4.电力价格机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电价管理体制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审批管理电价,地方主管部门协助管理,而地方价格主管部门隶属于地方政府,很难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因此国家的有些电价政策难以落实。

另外,上网电价一机一价,缺乏形成竞争的基础。

销售电价分类和定价不合理,难以反映用户需求,用户用电缺乏选择性[4]。

5.监管缺位
我国电力建设市场目前不完整,只有运动员没有裁判员,缺少市场的监管者。

虽然成立了电监会,但政府部门赋予电监会的职能不清晰。

电价监管的两个核心内容——电价权和处罚权,电监会实际上都无法正常行使,其行政执法权也不完整,这直接影响到监管的
效果和权威性。

6.地方壁垒
我国电力建设市场目前还不统一,全国统一的市场形态还没有形成。

部门、省际间市场分割,壁垒严重,严重阻碍了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区域间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大了环境污染程度。

三、对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建议
1.明确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目标
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电力发展,推进全国联网,构建政府监管下的政企分开、公平竞争、开放有序、健康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5]。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竞争性电力市场充分运作和有效地配置资源。

从中国的电力市场改革现状看,目前还只是走完了分拆的第一步,即把发电厂从垂直一体化的模式中分离开。

接下来还有如何进行输配分开、配售分开等改革形式和顺序的问题。

2.做好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总体规划,正确认识三级电力市场建设的必要性
虽然有国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在实际运行中,很多新的问题需要去研究解决,所以电力市场建设必须要做好总体规划,逐步推进。

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竞争主要限于发电侧并且局限在各个省内进行,这不利于市场的有效竞争和长远发展。

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后,不仅可以打破省间壁垒,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让电价进一步走向
市场化,最重要的是能解决各省份的电量紧张问题。

但同时省级电力市场和国家级电力市场建设也不容忽视,这是由我国国情和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

3.电力市场改革必须政府主导,立法先行
电力市场化改革首先要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有关支持政策或法律法规,这是由电力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必然涉及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从而遭遇种种阻力,因此,改革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协调下进行。

虽然国外先立法、后改革的经验,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很难做到,但是立法的意识应该贯彻于电力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改革对看准了的东西应尽快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或及时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4.电价改革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电力市场化,而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的关键环节,电价形成机制是否科学最终将影响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

目前电价改革的关键不是电价水平,而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定价机制。

5.改革过程中,应妥善处理所涉及各方的利益关系
我国的电力市场改革,不仅仅只涉及到电力行业本身。

电力市场建立后,地方政府将会失去对省级电力市场的控制权,原来受地方政府保护的电力企业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尤其是一些由地方政府定价的独立发电企业,将面临能否收回投资的问题。

随着三峡电站和
西气东输工程的完成,部分高成本的燃煤发电厂在与水电和天然气发电站的竞争中退出电力市场,这会对煤炭行业产生影响。

另外,随着发电市场的放开,国有发电企业在重组后必然会进行产权改革,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并建立以效率为导向的管理机制,部分国有发电企业的职工将面临下岗,这会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和不安定因素。

为了妥善解决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必须对电力改革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仔细的权衡。

6.必须慎重选择电力市场运行模式
电力市场改革不仅仅受到电力市场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且还受到资源拥有量、经济体制、甚至社会和文化价值差异的影响。

我国电力管制体制改革目前选择的模式是“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将竞争性的电力库市场作为电力市场的运行模式,但是对电力库市场的缺点,以及如何防范电力库市场上的电价波动风险和电力短缺风险似乎不够重视,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

7.加快电网建设,为电力市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个坚强的电网网架,是电力市场能够正常运转和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

我国进行电力市场建设,要通过构造更加合理的电网架构来提升电网输送能力和提高系统稳定运行水平,发挥坚强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实现国家、区域、省级三级电力市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成为运作高效的电力市场体系[6]。

四、结束语
组织和建设规范的电力市场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立法部门、政府机构、电力企业等多方的协调合作。

我们应该在积极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拓创新,集思广益,共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力市场改革之路。

参考文献:
[1]晋自力.电力市场改革模式的国际比较与现实选择.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7(3):88-96.
[2]电力监管年度报告(2006).
[3]章顺华.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现状与思考.商场现代
化.2007(11):160-161.
[4]禹红,李付亮.我国电力市场改革问题的探讨.电气制
造.2007(4):40-42.
[5]杜松怀.电力市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6]曾鸣,吴至,复董军.国外电力改革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启示.视野.2006(8):62-6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