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会考模拟题

高中历史会考模拟题

会考模拟一、选择题(60分)1、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

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B)A.黄帝时代B.西周C.秦朝D.西汉2、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3、“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

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B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D )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二亿两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5、这张被誉为标志着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的照片,反映的是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D )A.华盛顿会议B.亚非会议C.雅尔塔会议D.日内瓦会议6、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D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D、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C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C.杜鲁门主义的出笼 D.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8、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C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猛。

其特点主要是(A)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10年代全民集体公司合营私营个体手工业开始年41.5 3.2 4 30.7 20.6结束年54.5 17.1 27.2 0.04 1.2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B )A.1946、1949B.1952、1956C.1966、1976D.1978、198211、在1993年初我国许多地方发生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膨胀,房地产价格越炒越高,开而不发,大批良田荒芜。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A.市场不是万能的B.市场机制会带来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C.我们不必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D.这是市场机制存在的固有弱点和缺陷的表现12、近代以来中国报刊逐步走向繁荣。

一般认为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A.《中国丛报》 B.《昭文新报》 C.《时务报》 D.《新青年》13、下列发明对促进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通时代起关键作用的是()A.蒸汽机B.内燃机C.发电机D.电动机14、“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品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备保证公司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15、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A.European UnionB.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reaC.World Trade Organization-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16、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

”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17、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A.中央集权主张B.人性本善学说C.君权神授学说D.“天人感应”1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9、下列思想按出现的朝代排列正确的是()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②“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③“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④“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A. 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③①④②20、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A、经济走向全球化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21、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①表明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寻求强国御辱之道②清王朝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③“技”的重点是军事技术④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的认识A.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22、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是()A.民主与科学B.彻底否定君主专制C.全面肯定西方文化D.建立君主立宪制度23、孙文的思想大部分是他将中国道统和西洋欧美各家学说综合整理而来,但是也有少部分见解是“兄弟(我)所独创”。

属于孙中山“独创”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反帝反封建24、邓小平理论论述的根本问题是()①一国两制②和平与发展③什么是社会主义④怎样建设社会主义A. ①②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25、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强调“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其实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中即有对这一理念的体现,那么这一理念在西方思想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A.古希腊雅典的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宗教改革2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是()A.薄伽丘B.达芬奇C.米开朗琪罗D.莎士比亚27、与西方启蒙思想不同,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从内容上看,西方启蒙思想不同于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是()①对未来社会的设想②批判专制制度③宣扬民主法制④尊重科学知识A.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④D. ②④28、卢梭学说的核心是()A.天赋人权B.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C.建立民主共和国D.人不是他人的工具29、梭伦改革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A.创立了中央集权制B.是近代法制的渊源C.奠定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石D.是雅典城邦最终形成30、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31、(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1911年10月,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材料三20XX年是孙中山先生诞生145周年,同时也是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材料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

请回答:(1)材料一是哪个革命团体的政治纲领?(1分)该团体的机关刊物是什么?(2分)孙中山在这一刊物上将政治纲领阐发为哪三大主义?(3分)这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什么事件?(2分)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8分)(3)孙中山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民族自由做出了哪些努力?(列举两项即可)(4分)(4)结合材料三、四回答,今天我们纪念孙中山先生的现实意义是什么?(2分)32、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6分)(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些新兴工业部门?(4分)(各举两例)(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哪些不同的后果?(请分别从生产力、社会关系和世界市场三方面加以概括)(12分)答案第Ⅰ卷(选择题)答题卷二、材料题(40分)31、(1)中国同盟会;《民报》;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辛亥革命;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2分)2、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分)3、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4、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分)(3)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功绩);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统治;颁布《临时约法》;创建黄埔军校;发起国民革命运动。

(任意两条即可)(4)团结海内外华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2、(1)第一次工业革命: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任选两项,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任选两项,2分)(2)生产力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分)社会关系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形成近代两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2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

(2分)国际格局方面: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统一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了;(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形成并进一步发展。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