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

河北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

河北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

卷I共8页为选择题,卷II共4页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卷I(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考生可将现行普通高中教科书带入考场,带入的教科书上允许写有文字,但严禁夹带纸条,其它任何资料不得带入考场。

2.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开始于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2.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波及到的省份是A.广东、广西 B.湖南、湖北C.河南、河北 D.内幕、新疆3.对《天朝田亩制度》评述错误的是A.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D.由于军事斗争环境恶化,它并没有真正实行过4.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A.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维护清朝统治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5.下列关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和中国无产阶级产生叙述不正确的是A.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全国各地兴起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C.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外国商人开办的船坞和工厂里,中国无产阶级诞生了D.中国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6.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组织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的事件发生在A.17世纪六十年代 B.19世纪四十年代C.19世纪末 D.20世纪四十年代7.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实践活动开始于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运动8.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其根源在于A.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了民用工业B.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C.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矛盾激化D.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起义准备9.“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的规定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0.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灭亡中国“二十一条”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英国 B.美国C.日本 D.沙皇俄国11.一战前后,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著名实业家不包括A.张謇 B.周学熙C.荣宗敬、荣德生 D.曾国藩12.下列属于前期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是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④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提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是A.李大钊 B.陈独秀C.毛泽东 D.邓小平14.2005年是黄埔军校建立A.八十周年 B.八十一年C.九十周年 D.一百周年15.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的是A.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B.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C.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16.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主要原因是A.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B.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C.北伐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D.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7.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主要是指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B.革命果实被蒋介石窃取C.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18.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19.“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以实现。

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20.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红军开始长征B.遵义会议C.长征的胜利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A.重庆 B.延安C.西柏坡 D.北平23.下列不属于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是A.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B.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C.推行奴化教育D.发动皖南事变24.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D.建立农业合作社25.重庆谈判签署了A.《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B.《和平建国纲领》C.《双十协定》D.《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26.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是指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C.渡江战役 D.解放军占领南京27.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意味着A.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C.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D.西藏步入了社会主义28.关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生的原因是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逐步导致了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C.使国家的建设事业蒙受重大损失D.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9.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国民经济形势出现复苏的局面,其原因是①提出批极左思潮,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②积极进行解放干部工作③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④进行二月抗争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30.使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压迫,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的措施A.进行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侵略权益是列强惯用的伎俩。

回答31~33题。

31.割占中国香港岛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32.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C.日本 D.沙皇俄国33.《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是A.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B.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完全确立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各阶层进行了不懈奋斗。

回答34~36题。

34.有关《资政新篇》叙述正确的是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B.反映了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C.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5.戊戌变法的首要目的是A.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救亡图存C.促进中国人民觉醒 D.维护清朝统治36.中共从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得出的新认识有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③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④必须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不动摇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从实际出发,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我党取得军事胜利的宝贵经验。

回答37~38题。

37.抗日根据地民兵在反“扫荡”中创造出的游击战术有①地雷战②地道战③麻雀战④破袭战38.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以主力打到外线去。

“外线”是指A.解放区 B.国民党统治区C.南京 D.延安改革开放后,中共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回答39~40题。

39.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土地公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C.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0.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卷II(非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卷II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II时,将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41题13分,42题12分,43题12分,44题13分,共50分)4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7月30日,各省革命志士70余人齐集东京,召开预备会议,决定建立新的革命组织。

会议还决定,以“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入会誓词和革命宗旨。

材料二党的最低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全会一致认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正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以上均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分别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哪两个党派的政治纲领或指导思想?(4分)(2)上述纲领或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6分)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4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欺诈,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

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于是,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I〕(岳麓书社)材料二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材料三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