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境内第一次电影放映活动时间:1896年8月地点:上海徐园“又一村”2、1908年,西班牙人雷玛斯搭建上海第一家专门的电影院——虹口大戏院。
3、1909年,本杰明·布拉斯基在上海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拍摄短片《不幸儿》、《西太后》,在香港拍摄短片《瓦盆伸冤》、《偷烧鸭》4、中国第一部电影戏曲电影:《定军山》(任庆泰,1905年)5、《庄子试妻》,黎民伟(1892—1953年揭开了中国叙事电影的序幕。
6、难夫难妻》,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7、中国第一位女演员严珊珊8、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电影拍摄活动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成立于1918年,是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第一家电影机构。
建造了中国第一个摄影棚,是中国电影制片业规模性经营的开端。
具有明确的制片方针,要求电影为教育服务,要具有文化品味和爱国内容。
9、1920年,商务印书馆影戏部拍摄《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
\10、商务印书馆影戏部的短故事片拍摄《死好赌》、《猛回头》、《憨大捉贼》、《清虚梦》等。
11、五、《劳工之爱情》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下来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影片。
标志着中国短故事片创作趋于成熟中国长故事片拍摄的经验累积导演:张石川管海峰黑籍冤魂》(1916年12、中国长故事片的开山之作1、《阎瑞生》《张欣生》《红粉骷髅》13、但杜宇电影就是动的美术但杜宇十分重视画面造型,讲究构图和光线的视觉美感。
\14、《海誓》素材长达21000余尺,最后成品片6000余尺,接近4:1的耗片比。
《古井重波记》15、殷明珠(1904-1989年),苏州吴江人\16、《孤儿救祖记》(1923年)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取得了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等方面的平衡,同时又表现出充分的民族意识。
悲旦明星:王汉伦\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个热潮(一)民族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电影制片业的繁荣。
《孤儿救祖记》的成功刺激了商人们投资电影的热情。
一、明星影片公司1922年3月创办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
主创人员:郑正秋、张石川、包天笑、洪深等。
包天笑洪深创作主张张石川:“处处惟兴趣是尚,以冀博人一粲。
”郑正秋:“在营业主义上加一点良心的主张。
”主要作品《玉梨魂》(1924年)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王献斋《最后之良心》(1925年)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空谷兰》(1925年)编剧包天笑导演张石川《冯大少爷》(1925年)编导:洪深\洪深发表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1925年)。
打破了戏剧式场次结构的形式,转向以“景”为最小单位,并且根据剧情需要,灵活地变换场景,让人物在尽可能多的空间中活动,赋予剧本以一种真正的电影构成形式。
自觉运用了闪回、特写、多场景烘托和对比蒙太奇等电影手法,来揭示人物心理,推进冲突发展,造成特有的电影节奏和情绪氛围,使文学形象的塑造服从于电影镜头运动的特点,适应于电影蒙太奇的结构方法,使剧本具备了真正的电影化叙述方式。
二、长城画片公司1921年5月创办于美国纽约,1924年迁至上海。
创办人:梅雪俦、李泽源等。
(三)创作主张:拍摄“问题剧”《弃妇》(1924年)妇女职业问题《摘星之女》(1925年)恋爱问题《爱神的玩偶》(1925年)婚姻问题《一串珍珠》(1925年)家庭问题《春闺梦里人》(1925年)非战问题《伪君子》(1926年)社会问题三、神州影片公司成立时间:1924年10月创办人:汪煦昌主创人员:裘芑香、陈醉云、李萍倩等。
创作主张:于陶冶性情之中,收潜移默化之效。
(五)主要作品《不堪回首》(1925年)《花好月圆》(1925年)《道义之交》(1926年)《难为了妹妹》(1926年)上海影戏公司(一)创办时间:1920年秋(二)创办人:但杜宇(三)创作主张:唯美主义、追求形式美四、民新影片公司(一)创办时间:1923年创办于香港,1926年迁至上海。
创办人:黎民伟主创人员:欧阳予倩侯曜五)主要作品《玉洁冰清》《和平之神》《三年以后》《天涯歌女》《海角诗人》《复活的玫瑰》南国电影剧社(一)创办时间:1926年创办人:田汉(1898-1968年),将群策群力,以纯真之态度,借胶片以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努力不懈,期于大成。
略述所怀,以召同志。
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1925年6月,大中华影片公司和百合影片公司合并,改组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
主创人员:朱瘦菊、陆洁、王元龙、陈寿荫、史东山等。
三)创作主张:“欧化”《人心》(1924年)《战功》(1925年)《小厂主》(1925年)《透明的上海》(1926年)八、天一影片公司(一)创办时间:1925年6月创办人:邵醉翁(三)创作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
四)主要作品:《立地成佛》(1925年)《女侠李飞飞》《忠孝节义》《夫妻之秘密》(1926年)九、“六合”围剿1926年,明星、上海、大中华百合、民新、华剧、友联等公司组成六合影片营业公司,联合发行影片。
“天一”开始在南洋建立电影院线,开辟海外市场。
(一)古装片古装片是相对于时装片而言的。
大多根据稗史弹词、传说故事以及古典小说改编而成。
1926年,天一公司出品《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开“古装片”风气之先。
《美人计》(1927年,“大中华百合”)《西厢记》(1927年,“民新”)《白云塔》(1928年,“明星”)《木兰从军》(1928年,“民新”)武侠片:作为史学概念,“武侠片”特指1927——1931年间以武侠内容为主要剧情的影片,包括含有神怪内容的武侠,即神怪武侠片或武侠神怪片。
大多取材于武侠小说《火烧红莲寺》(明星《唐皇游地府》(天一)《乾隆游江南》(天一)《王氏四侠》(大中华百合)联华新派与国片复兴罗明佑(1900-1967)广州番禺人。
1930年8月,成立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
“新派”孙瑜《故都春梦》阮玲玉《野草闲花》卜万苍(1903~1974年),安徽天长人。
《恋爱与义务》《一剪梅》《桃花泣血记》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1年3月明星公司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电影:《雨过天青》《歌场春色》1931年10月“天一”公司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民众呼吁电影界“猛醒救国”电影被纳入国民党中央管理体制(一)电影检查制度的建立(二)提倡“教育电影”1932年,成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三)建立官营制片机构1933年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
中国电影文化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影文化运动正式开始。
艺华影业公司,1932年10月创办,《中国海的怒潮》编剧:阳翰笙导演:岳枫1933年11月12日,国民党特务组织捣毁艺华公司软性电影的拍摄黄嘉谟《化身姑娘》编剧:黄嘉谟导演:方沛霖狂流编剧:夏衍导演:程步高上海二十四小时编剧:夏衍导演:沈西苓《姊妹花》编导:郑正秋《脂粉市场》编剧:夏衍导演:张石川《马路天使》编导:袁牧之“联华”公司《三个摩登女性》(1933年)编剧:田汉导演:卜万苍《新女性》编剧:孙师毅导演:蔡楚生渔光曲》《神女》编导:吴永刚《城市之夜》导演:费穆1934年创办,左翼电影公司。
《桃李劫》(1934)编剧:袁牧之导演:应云卫《风云儿女》导演:许幸之“新华”公司1934年由张善琨创办于上海《夜半歌声》编导:马徐维邦软性电影与硬性电影之争左翼电影评论的兴起1932年5月前后,左翼人士迅速占领了上海各主要报纸的电影副刊,如,《时报》的“电影时报”、《晨报》的“每日电影”、《申报》的“电影专刊”、《民报》的“电影与戏剧”和《中华日报》的“电影新地”。
另外,还创办了电影理论、评论刊物《电影艺术》。
二)软性电影论的出现刘呐鸥、黄嘉谟、穆时英1933年3月,创办《现代电影》杂志1934年春,《时报》的“电影时报”开始右转,成为“软性电影论”的阵地。
1、崇尚形式美2、“娱乐”本位1937年11月,上海失守。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国统区电影2抗日根据地电影3租界区电影沦陷区四、沦陷区电影一、国民党统治区的电影电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共产党取得合法地位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制”)中央电影摄影场(“中电”)1938年1月,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
西北影业公司1938年1月,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成立。
1938年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训处”改组为“政治部”,周恩来担任副部长。
政治部下设四个厅,郭沫若任第三厅厅长,阳翰笙任主任秘书。
《保卫我们的土地》(史东山)《八百壮士》(阳翰笙)《东亚之光》(何非光)《热血忠魂》(袁丛美)《火的洗礼》(孙瑜)《风雪太行山》二、延安地区的电影1938年秋,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统称“延安电影团”。
主要成员:袁牧之、吴印咸、徐肖冰、李肃、魏起、叶苍林等。
“延安电影团”是人民电影事业的萌芽一)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延安电影团”放映队1939年秋,“延安电影团”成立放映队。
1945年8月,“延安电影团”成员被派往东北解放区,参与东北电影制片厂的筹建。
三、租界区电影孤岛”(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古装片”和“时装片”“言情片”为主,商业气息浓重。
、古装片:以新华公司《貂蝉》、《木兰从军》、《西施》为代表。
“孤岛”电影的总体特征及其成因。
由于“孤岛”的特殊环境1,居民的精神状态异常复杂。
他们有国破家亡的隐痛,往往因为看不到抗战的前途、有感于环境的险恶和时局的严峻而苦闷彷徨;另有一些人,则干脆生活在醉生梦死里。
2“孤岛”的电影企业家们面对这样的观众群,为了自身的利益,大都愿意采取赚一笔是一笔的短期效益行为(一)东北沦陷区“满洲映画协会”,成立于1937年8月。
“国策电影”、“娱乐电影”和新闻纪录片。
国策电影:教育人民有王道乐土的世界观;根据日满一体的国策,介绍和输入日本的文化;一旦有事的时候,藉着映画,用整个的力量,实行对内对外的思想战!宣传战!以协力于国策的贡献。
(三)上海沦陷区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华影”公司“大中国题材的中国电影”博爱》(张善琨、徐欣夫导演万世流芳》春江遗恨\《小城之春》(1948年)导演:费穆“华艺”公司《生死恨》(彩色戏曲片)1948年导演:费穆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一、电影生产格局的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国民党官方电影机构获得较大程度的扩充,民营电影企业不再像战前一样占有绝对优势。
地域分布:大部分电影从业人员重新聚集上海,使上海再次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中心基地。
《忠义之家》(吴永刚)(1946年)《天字第一号》(屠光启)(1946年)“昆仑”公司1946年6月阳翰生、蔡楚生、史东山等人会同郑君里、孟君谋等人以战前联华影业公司同人的名义,组织联华影艺社,并租借战前“联华”徐家汇厂址作为拍片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