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环流与气候

大气环流与气候

大气环流和气候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1)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1)低纬环流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去。

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形成西南风,也叫盛行西风。

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形成东北风,又叫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N 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压带。

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为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

这样在30°N 与60°N 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北纬60°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

这样在60°N 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

(3)高纬环流在南半球,同样存在着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

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投影图)7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和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在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我们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2.季风的形成(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1月7月东亚季风A西北风C东南风南亚季风B东北风D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我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表现为如下的特点(见表格):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1.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4.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一、三圈环流1.理想化的全球环流运动——单圈环流2.三圈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气压带、风带----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相间排列,并以赤道低气压带呈南北对称分布,同时还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不同季节海陆的气压分布:亚洲大陆北太平洋被大西洋1月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7月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1.气候的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及随时间的变化,是形成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各地气候季节交替的主要原因。

(2)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间、海陆间的水热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影响着各地气候;另外,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3)地面状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差异直接影响大气中水热状况。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地表性质、洋流等。

(4)人类活动:①改变大气成分;②通过改变下垫面间接影响气候。

2.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3.气候类型(1)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①不同纬度地带,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和影响,气温一般是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②同一纬度地带,受下垫面性质的影响,气温不同。

主要受海陆状况、地形、洋流的影响。

(2)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不同的环流形势降水状况不同。

①赤道地区:盛行上升气流,终年多雨。

②副热带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终年干燥少雨。

③大陆西岸:30°N、S—40°N、S地区,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40°N—60°N、40°S—60°S地区,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降水均匀。

④大陆东岸:处在季风环流控制下,夏季盛行湿润的偏南风,降水较多。

⑤大陆内部:终年受干燥的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

⑥两极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

4.气候的变化(1)变化原因①太阳辐射的变化②下垫面条件的变化③大气环流的变化(2)变化的特点地质时期:三次大冰期历史时期:四次温暖期和四次寒冷期19世纪以来:气候变暖考点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下图中,图甲为“地表三圈环流剖面图”(局部,N为北极点);图乙为“某季节某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模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字母所表示的纬度,正确的是()A.A为10°N B.C为30°NC.D为40°S D.E为60°S(2)关于图甲中字母B所表示的风带,叙述正确的是()①为东北信风带②为中纬西风带③与图乙中a处风向一致④与图乙中b处风向一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B(2)A解析第(1)题,从图示知,图甲位于北半球,ABC、CDE、EFN分别组成该半球的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据此确定图甲中的纬度位置。

第(2)题,结合图乙知,该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可判断位于北半球,据此判断图示中气压带和风带名称;结合上题信息即可得出结论。

【考向立意】结合图示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

【思维过程】结合图示信息→确定题组考查的内容和方向→把设问信息与图示相对比→确定正确选项。

【误区警示】不能把图甲与图乙对应准确,没有牢固掌握气压带、风带在全球的分布是导致答错的主要原因。

【预测展望】结合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

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

(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即南北半球各有一个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

方法技巧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下图所示:注意:①全球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②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③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④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来自大陆东部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降水较多。

⑤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向南北移动。

1.下图所示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1)~(2)题。

(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答案(1)B(2)B解析图例所示的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P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

考点二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2.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2)题。

(1)该月份,①②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A.①地的较大B.②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①地的较大(2)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答案(1)B(2)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②地的气压差异比①地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比①地大,风力也较①地大。

第(2)题,该季节海洋上的气压较高,为北半球的夏半年;③地以南到赤道以北的地区位于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受来自南半球的由东南信风偏转而成的西南风的影响。

【考向立意】结合图示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

【思维过程】阅读图示→获取“同一纬线上不同地点气压差异”特征→利用经纬度区域地理定位调运有关知识进行相关判断→得出结论。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2.季风的形成原理与分布(1)冬季风(2)夏季风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分布地区冬夏季风比较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伯利亚、蒙古西北风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东南风温暖湿润我国东部、日本和朝鲜半岛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西伯利亚、蒙古东北风凉爽干燥赤道附近的印度洋西南风温暖湿润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区夏季风强于冬季风2.下图为“季风区地理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季风成因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①季风盛行时()A.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B.南亚处于一年中的旱季C.澳大利亚西北部草木茂盛D.天山牧民在山麓放牧答案(1)C(2)A解析第(1)题,本小题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东亚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的,与信风带季节移动无关。

第(2)题,①为南亚夏季风,该季风盛行时,北半球为夏季,几内亚湾北部盛行西南风。

考点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3.(2013·北京文综)下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游牧活动( )A .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 .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 .向南可至南回归线D .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2)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答案 (1)B (2)D解析 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正确获取图中信息,比如维多利亚湖、赤道等地理事物都是做该题组的切入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