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精)

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精)

1总则:1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制定。

2、以服务为宗旨, 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教学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3、德育为首,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发挥课程以及各类教学管理制度, 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 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 培养良好的育人氛围。

4、学校应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5、学校应树立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质量观, 推进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评价标准和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2专业、课程教材管理: 7、公共基础课程(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课和专业技能课程。

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艺术为必修课; 安全教育、环境保护、人口资源、现代科学技术为选修课。

学校应当开设创业教育课程, 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提高就业能力。

学校应当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取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内容应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 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学校应当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专业建设的需要,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编写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教材。

3教学计划大纲管理:9、学校应当按照教育部或全国行业教育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省教育厅制定和颁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 制定本校具体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实施性教学计划包括: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相应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 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表, 实习教学计划以及对教学计划的说明。

实习教学计划包括:实习教学目标、教学实习课题和实施要求、实习安排、时间分配。

公共占三分之一, 技能占三分之二, 顶岗实习安排半年或一学年。

10、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基本信息部分:课程名称、总学时数、理论教学时数、实践教学时数、学分制、课程类别、开课对象、开课单位、选修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主题内容包括课程内容简介和教学大纲文本。

内容简介阐述开设本课程的意义, 提出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以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建议; 教学大纲文本包括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同有关课程的联系、成绩考核方式等。

附列本课程所需要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教学设施。

4教学行政管理:12、教学工作计划管理:教学工作计划按学期制定, 分为学校教学计划、教科研部门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课程授课计划。

教研组工作计划主要由学期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主要措施,具体工作安排等基本内容组成。

由教研组长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拟定, 经教研组全体人员讨论通过, 报教导主任审批后执行。

每学期由相关部门检查 2次, 学期结束前作出书面总结。

其中课程授课计划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进程表按学期制定。

由说明和授课计划表两部分组成。

说明部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学生学习现状分析等;授课计划表包括周次、授课顺序、章节内容摘要、学时安排、实验安排、作业安排、考核时间和方法等。

14、教务常规管理:教务管理、考务管理、教学档案、学籍管理。

教务管理包括准备教学文件和教材、制定校历表、作息时间表、教学进程表、课程表、班级日志,下达教学任务书。

教学进程表主要包括班级、班主任、课程名称、学时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周数安排、考试日期。

课程表包括全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任课教师课程表和学生课程表。

班级日志由周次、日期、节次、课程、任课教师、教学内容、作业、学生学习及出勤情况等组成。

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包括教师工作情况登记表、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论文、著作、教科研成果材料,考评及奖惩材料,业务、技术培训材料,学历证书,任职资格、聘约复印件。

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包括录取名单,学籍卡、保留入学资格、休学、复学、转学及奖惩等文件, 在校学生人数变动统计表, 各学期、各学年的成绩、学分统计、评语汇总等。

5教学过程管理 :15、备课 :①备大纲:应熟悉教学大纲所确定的要点, 了解所授课程在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所教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及要求。

②备教材:应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处理好相关课程的关系。

教学内容应反映行业一线的实际,突出应用性、实践性,注意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③备学生:应深入学生, 了解其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思维方式与困惑疑点,心理特点与个性差异, 思想情况与精神状态。

④备德育渗透: 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把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⑤备方法和手段:应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

⑥备能力培养:应重视能力目标的确定, 认真研究技能形成与训练的规律, 通过预设有效的策略,达到培养技能、提高训练质量的目的。

专业课教学应做到基础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 将专业技能训练应达到的目标要求, 科学地分解到各个教学阶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⑦编写教案:教师应提前写好教案。

教案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拟采用的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手段、教具, 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与程序, 关键步骤和教学细节的设计、预设的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等。

提倡教师进行学案研究。

⑧创新备课:教师备课既要借鉴他人的成果, 更要坚持自主创新。

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学生接受能力和所授课程的实际设计教案。

16、授课①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校内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大课堂的理念,课堂不仅包括教室, 还应该包括室内外实训车间(工厂 ,实验实习室(模拟室和生产实习基地。

②课堂教学必须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动手为主线的原则, 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课型, 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和职业道德教育。

③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大力提倡教、学、做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应用“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 、“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生产实际的需要进行教学, 要坚持改革开放式教学, 把课堂教学与工农业生产及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⑤要围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这一重要目标, 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授课。

做到教学目的明确,传授内容简练准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贴近生产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言清晰、准确、生动,具有启发性, 操作技能演示规范,课堂练习数量适度、有针对性、板书工整、有条理,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等。

⑥课堂教学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进行反思。

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反思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等; 要养成写教学日记的习惯。

17、作业与课外辅导 :①课后作业内容应符合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应具有启发性、代表性和针对性,有助于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启发思维的培养。

要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 认真探讨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形式及检查指导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②既要布置巩固理论知识的书面作业, 也要布置提高学生能够动手能力的实践操作性作业, 并重视对实践操作性作业的指导。

③应布置适当的预习性作业, 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课后作业要注意分量适当, 难度适宜。

④教师应及时、认真批改作业。

要探讨作业批改方法的改革,面向全体、兼顾重点, 不断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对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记录,及时讲评。

⑤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应坚持分类辅导的原则,提高辅导实效。

18、实践教学①学校应依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照《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的有关内容,合理制定相关课程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展实验实训教学。

②实验实训课前, 指导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③有关教师在上课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

实验实训前, 指导教师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向学生讲解有关知识、实验实训方法、操作技术、安全注意事项等。

④实验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向学生宣讲《学生实验实训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

对违反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学生, 指导教师应当停止其参加实验实训, 防止事故发生。

⑤教师在指导实验实训过程中, 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观察、独立思考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9、成绩考核①学校考核应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可采取考试、考查等方式。

考试可采用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口试与笔试、开卷语闭卷相结合等形式;考查可采用课堂提问、作业练习、阶段测验、学习总结、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

实习课程应根据实习教学计划安排采用教学实习考核、生产实习考核和技术等级鉴定等形式考核。

②考试命题应根据学科教学大纲, 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状况, 应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种题型比例恰当。

教考分离,并逐步建立考试题库。

任课教师应对考试进行质量分析,明确改进教学的目标。

20、专业技能竞赛以赛促练 21、顶岗实习①是职业学校学生在完成所有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技能培训后, 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岗位能力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半工半读。

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由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制定,包括实习任务、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学习单实习成绩评定。

②实习前应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动员、安全教育、布置实习任务。

6教师教学管理 23、教师教学管理①教师应了解所任专业的培养目标, 明确所任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 了解相关课程的顺序; 专业课教师应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态势,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具备开设两门以上相关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学能力, 并争取获得高级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能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成为‘ ‘双师型‘’教师。

②教师应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的同时, 自觉坚持听课和参加评课活动。

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 20节,并应做好听课记录和听课后的简评。

③教师应有目的地阅读专业书籍和教育教学专著, 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结构, 更新教育观念。

应积极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研究, 结合教学实践撰写应用型教学研究论文, 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