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战略的SWOT分析阿里1999年3月10日由中国互联网商业先驱成立,以为研究发展基地,9月10日在设立国际总部。
2000年9月9日,在成立阿里巴国总部。
阿里巴巴是由马云在1999年一手创立企业对企业的网上贸易市场平台。
2003年5月,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建立淘宝网。
2004年10月,阿里巴巴投资成立支付宝公司,面向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推出基于中介的安全交易服务。
2012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向旗下子公司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要约,回购价格为13.5港元。
2012年5月21日阿里巴巴与雅虎就股权回购一事签署最终协议,阿里巴巴用71亿美元回购20%股权。
2012年7月23日,阿里巴巴宣布调整淘宝、一淘、天猫、聚划算、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和阿里云为七大事业群,组成集团CBBS大市场。
阿里巴巴(联合交易所股份代号:1688)为全球领先的小企业电子商务公司,也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业务。
阿里巴巴在1999年成立于中国市,通过旗下三个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应商从事网上生意。
三个网上交易市场包括:集中服务全球进出口商的国际交易市场、集中国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以及透过一家联营公司经营、促进日本外销及销的日本交易市场。
此外,阿里巴巴也在国际交易市场上设有一个全球批发交易平台,为规模较小、需要小批量货物快速付运的买家提供服务。
所有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6,1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
为了转型成为可让小企业更易建立和管理网上业务的综合平台,阿里巴巴亦直接或通过其收购的公司包括中国万网及一达通,向国贸易商提供多元化的商务管理软件、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及出口相关服务,并设有企业管理专才及电子商务专才培训服务。
阿里巴巴亦拥有 Vendio 及 Auctiva,该两家公司为领先的第三方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主要服务网上商家。
阿里巴巴在大中华地区、印度、日本、国、欧洲和美国共设有70多个办事处。
2002年5月马云荣登日本最大的《日经》杂志封面人物,《日经》杂志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
”自阿里巴巴成立之后,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2003年非典爆发,网络商务价值突显,阿里巴巴成为全球企业首选的商务平台,的各项指标持续高速发展。
一)S(优势)1、阿里巴巴的做得好(1)阿里巴巴专做信息流,汇聚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
(2)拥有三套班子(英、中、日),囊括的客户群广阔,且利于信息互换、增加了信息量,更利于造声势,扩大影响。
(3)阿里巴巴的信息越来越细分化与全面,这样就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4)阿里巴巴采用本土化的建设方式,针对不同国家采用当地的语言,简易可读,这种便利性和亲和力将各国市场有机地融为一体。
(5)阿里巴巴有两个虚拟主持人,比其他同类更人性化。
个人化语言替代了数字机器式的例行程序,轻松的语句比较有亲切感,更加拉近了会员与之间的关系。
(6)整体布局合理,简洁易于操作,且多是自助化的,文件上下传输速度比较快,色调选用也非常注意人体工程学,长时间注视屏幕工作也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2、阿里巴巴的服务做得好(1)在起步阶段,放低会员准入门槛,以免费会员制吸引企业登录平台注册用户。
(2)阿里巴巴通过增值服务为会员提供了优越的市场服务。
(3)开通了“诚信通”,为网上安全交易提供了保证。
3、阿里巴巴在国电子商务市场具有领先地位阿里巴巴、慧聪网、环球资源网并称中国三大综合电子商务,但慧聪仍处于亏损状态。
环球资源网在收入上可以和阿里巴巴相比,但是环球资源的三分之二业务收入来自它已经经营了三十年的商情出版物和展览,只有三分之一是在线业务收入,与阿里巴巴的收入性质大致一样。
即使是在线业务收入,盈利水平只有阿里巴巴的约25%。
阿里巴巴2008年占中国电子商务市场70%的市场份额,是毫无疑问的龙头企业。
4、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在中国很难找到另外一家能有阿里巴巴那样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的B2B电子商务,对于以信息集散地为基本功能的B2B商务来说,品牌就是价值。
(1)阿里巴巴从2003年起就开始针对全球买家进行系统的营销和推广,多年经营和推广在全球买家中建立的知名度和信誉,成为其他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2)全球最大的华人论坛——以商会友,为全球的商人交流创造了极大的方便,也拉近了各处商人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的知名度。
(3)它是全球最有实力的B2B平台:访问量很高、排名好。
(4)在国阿里巴巴是最大的B2B,只要一提起电子商务,就会想到阿里巴巴。
另外,中国的出口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江浙地区,阿里在这两个地区尤其知名。
(5)庞大的会员数目,知名度的提升,品牌的树立使阿里巴巴的信息覆盖面越来越大,吸引了商家的到来。
(6)适度但比较成功的市场运作,比如福布斯评选,提升了阿里巴巴的品牌价值和融资能力。
5、阿里巴巴集团的全面布局阿里巴巴的五大子公司:阿里巴巴、掏宝、支付宝、中国雅虎、阿里软件,已经完成了从B2B、B 2C、搜索到支付、中小企业管理等电子商务领域的全方位布局,并在从商品生产到面对消费者销售整个商品流通环节的电子商务进程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至少是在目前的中国市场),这是其他电子商务无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阿里巴巴集团通过掌握商家资料(阿里巴巴和淘宝)、付款机制(支付宝)、实时通讯(淘宝旺旺)、容(雅虎中国)和广告(阿里妈妈),横跨商业、媒体和广告,等于美国互联网公司Ariba+eBay+PayPal+MSN+雅虎的综合体,如此宏伟的布局为全世界首见。
6、会员数和会员忠诚度中国的电子商务存在会员的争夺,阿里巴巴从时间和经验来说,比后来者更有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已经积累了庞大的会员数量,同时在合理的运营过程当中,以及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会员,远远超越了前期起步中国制造网和万国商业网以及慧聪网等电子商务,会员续签率也基本保持在70—-80%的高水平上。
7、优秀的管理团队(1)马云的个人魅力功不可没。
(2)团队之间聚合力逐渐沉淀成的固有机制和企业文化,为进一步的扩大和凝聚这个团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阿里巴巴的团队的平均资历在互联网公司中并非最高,但团队执行力是最强的,团队的认真、执着,具有责任心。
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被誉为“六脉神剑”,“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价值体系考核与个人的薪金挂钩,真正执行的却是少之又少,这也许就是阿里巴巴能从一个小公司发展为中国互联网领军企业的根本原因。
(3)电子商务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人才,阿里在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积累了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人才,无论从宣传还是到技术,阿里总是走在别人的前面。
8、强大的国际互联网企业联盟通过股权关系,YAHOO、日本软银、阿里巴巴结成了坚定的国际互联网同盟,阿里巴巴能够获得YAHOO先进搜索技术的支持、日本YAHOO在C2C市场的成功经验,与行业最顶尖企业在技术、商业模式和行业趋势判断领域的共享,为公司的成长提供宝贵的支持和经验。
二)W(劣势)1、模式容易为竞争对手模仿阿里巴巴的这种中介模式具有可模仿性,这就为其他竞争者进入该行业提供了样本,也就为自己增加了竞争者。
阿里巴巴所从事的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
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无论是资本还是技术的限制都不是很高,所以进入较为容易。
同时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的限制已经不是进入的主要限制因素。
由于进入的难度不高,难免带来众多的对手。
阿里巴巴的市场领先地位也极有可能使它成为众多对手的标杆。
技术基础和经营模式被很容易的模仿和复制。
IT产业的迅猛发展,人才和技术的高速流动,市场需求的微细变化都有可能使一个IT企业在短时间灰飞湮灭。
2、收费会员制度造成一部分顾客的流失阿里巴巴增加了收费会员制度,在转型过程中,会导致已有会员的流失,会给竞争对手创造条件,也会给的发展带来困难。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和资金技术方面的制约,难免在选择电子商务的时候会高度重视成本的问题。
收费会员制度的实行对于一些规模小,享受习惯了免费服务的中小企业来说是增加了一笔开支和成本。
于是有些企业会选择离开阿里巴巴。
这个时候正好给其他的竞争者带来了机会,他们可以通过费用的降低来吸引中小企业。
3、商务平台庞大而杂乱,信息质量不高阿里巴巴原来的27个行业分类,800—900个行业门类成为它优化商务平台的最大的阻碍。
阿里巴巴的会员信息量大,这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就是信息质量不高。
大家可能看到阿里的海量交易信息,但是其信息质量不高将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
阿里巴巴里面的大量信息难免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
信息质量的不高直接带来商业声誉上的问题。
而竞争对手正在这个部分做文章,像环球资源推出了信息认证。
阿里巴巴应该重视和借鉴。
4、对顾客的深层次需求缺乏考虑阿里巴巴为国许多企业搭建了一个网络上的B2B平台。
然而从成本上的考虑和建设思想上的局限,B2B平台虽然免费赠送(实际上是若干网页),但是这样千篇一律,不能从各个企业所在的产业的特点、竞争对手分析、营销突破点上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和设计,更没有单独的营销策略可谈。
阿里巴巴的服务从大的方面来说没能真正得切合到企业的深层次需求。
这也是阿里巴巴需要努力的地方。
5、只介入交易信息,不管交易过程,给后入者留下很大的空间阿里巴巴的服务层面虽然很广大,但是这同时决定了阿里巴巴会遗留很多的市场空白。
阿里巴巴只注重中介,没有向两边的延伸和扩展。
这给后来的市场进入者带来了机会。
他们成为阿里巴巴在这些细分领域的强劲对手。
三) O(机会)1、 B2B市场潜力巨大(1) B2B市场的增长2006年中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9957亿元人民币,2007年增长率高达25.5%,交易规模达到12500亿元人民币。
能源、化工、制造、流通等领域大型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深入介入,是市场规模大幅度增长的核心动力。
预计未来两年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继续高速增长,2008年将达到约16200亿元人民币,2009年交易规模有望达21300亿元人民币。
而2006年中国互联网B2B电子商务总营收为28.1亿元人民币,2007年增长率为49.8%,总营收为42.1亿元人民币。
预计未来两年我国B2B电子商务的总营收规模将进一步增加,2008年将达61.7亿元人民币,2009年市场规模将达89.8亿元。
(2) B2B市场的格局B2B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竞争激烈,综合类B2B电子商务平台与垂直类B2B电子商务平台相互博弈,四大竞争阵营:a.阿里巴巴市场份额接近7成,优势明显,市场领先者。
b.网盛科技、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和慧聪网发展迅速,上市后实力增加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