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判断题
1.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错)
2.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错)
3.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错)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错)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错)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错)
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人生。
(错)
8.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错)
9.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错)
10.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错)
1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对)
12.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问题,就是哲学基本问题。
(错)
13.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错)
14.旧哲学是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错)
15.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
(错)
16.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错)
17.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对)
18.“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错)1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错)
20.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
2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错)
22.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错)
23.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错)
24.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错)25.有的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错)
26.意识是主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错)
27.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错)
28.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错)
29.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错)
30.运动是相对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无条件的。
(错)
31.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
(对)
32.规律是客观的,是永恒不变的。
(错)
33.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错)
34.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错)
35.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前提,违背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对)36.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错)
37.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
(错)
38.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错)
39.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
(错)
40.有用的就是真理。
(错)
4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对)
4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对)
4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错)
44.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对)
45.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错)
46.“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是用虚构的主观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对)
47.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对)
48.所有事物的整体功能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错)
49.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
(对)
50.“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告诉我们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错)
51.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
(错)
52.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错)
53.量变都能引起质变。
(错)
54.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唯一形式(错)
55.凡是新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
(错)
56.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
(错)
57.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对)
5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是否承认联系。
(错)
59.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对)
60.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
(错)
61. 矛盾具有普遍性,这一观点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错)62.矛盾的普遍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存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错)
6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对)6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错)
65.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错)
66.我们既要从普遍性中概括出特殊性,又要在特殊性的指导下去研究普遍性。
(错)67.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错)
68.坚持两点论就是看到矛盾的对立统一,坚持重点论就是抓主要矛盾。
(错)
69.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对)
70.“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都是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表现。
(对)
71.主次矛盾的转化决定着事物性质的变化。
(错)
7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符合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对)7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体现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对)
74.只有创新,才能彻底否定旧事物,实现事物的发展。
(错)
75.不固守书本、敢想敢干就是创新精神。
(错)
76.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对)
77.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
(错)
78.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对)
79.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错)
8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的。
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
(错)
8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错)
8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对)
83.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
(对)
84.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知识分子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错)
85.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错)
8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错)
87.社会历史的主体有时是人民群众,有时是少数英雄人物。
(错)
88.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错)
89.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们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错)
90.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错)
91.先进人物只贡献不索取,因而人生价值大。
(错)
92.评价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
(错)93.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是看社会对他的承认程度和他从社会获取的多少。
(错)94.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对)
95.个人活动往往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