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主题是《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是一篇民族音乐欣赏课,本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的第一节《五十六朵芬芳的花》第一课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本单元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们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既平等又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观。

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学生能够辨别出本课3首音乐作品所属的少数民族,但在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的能力欠缺,部分学生认知能力不足,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特点不清楚,所以在辨别歌曲所属民族时有所障碍。

(二)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
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能够辨别出音乐所属的民族及其该民族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他们学习音乐的不同民族和不同的风格特点。

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

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4、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是鉴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主动式”学习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创造情景,兴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已经多多少少地搜集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材料,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领域的民歌风格?或能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
待学生有所交流后,我接着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生演唱民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及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并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2、整体感知,体验风格
初听:
通过多媒体播放《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
初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复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并提示学生注意听它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并比较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复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纸上,以小组互动交流,再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根据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风格特点。

再听:简介三个民族的音乐风格(课件展示)
1.《辽阔的草原》
这是流行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一首传统的“长调”民歌。

蒙古族长调旋律舒展悠扬,气息宽广绵长,感情深厚,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

2.《酒歌》
这首歌又名《年轻的朋友》,是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酒歌。

它把对朋友的美好祝愿,通过优美的旋律酣唱的表达出来,情韵连绵。

藏族酒歌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喝酒时的民间歌曲,有时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是藏族城乡人民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

其歌词内容包括祈祷、庆贺、喜庆、爱情等。

4.《牡丹汗》
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

歌曲为小调式,具有浓郁的舞蹈风格。

歌曲曲调前后统一,又有变化,歌曲简朴,富于生活气息,它生动的表达了维吾尔族族人民对家乡和祖国的无限热情。

4、拓展活动
课下老师已经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分别代表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展示本民族的音乐特征,节目形式不限,个人集体都可以,三组进行评比。

通过这个活动让全班同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表演欲望同时提高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5、结束语
如诗如画的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欣赏了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的民族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
思想感情、历史文化影响等。

但愿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善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要求:能够分辨出所欣赏的歌曲所属的民族;
听作品简介其艺术风格及其该首作品所独具的特点。

根据聆听作品和自己日常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民族的民歌进行比较、分析
感受各民族音乐的韵味。

进行课上互动表演。

教学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理论、学习方法做了全面的分析,自己感觉到自己备课太拘谨于课本,教学理论背诵的不够清晰有条,学习方法还可以,课上可以和学生有趣的进行讨论与探究。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不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积极的融入到课
堂里面,原因可能是因为课堂气氛的僵硬,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可以在课堂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用更巧妙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音乐的欲望。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那么我会在课堂的中间环节,也就是学习气氛比较僵硬的时候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热爱民族文化的兴趣。

不管是教材要求表演的歌曲还是聆听的音乐,我都把听放在首要部位,以学生感受为先,听一听、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

高中学生的想象是天真无邪、纯洁无瑕、自由自在的,犹如一张白纸,你一笔,我一笔,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在我的课堂上我从不用“谁想象得对,谁想象得错”来单纯地进行评价,也不用“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那样的”来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定势学生的思维。

在引导学生安静地聆听一段音乐之后,我就会去鼓励学生: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觉得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心情,能把你的感受将给大家听一听,或者用用手中的彩色笔把它画出来让大家欣赏......
以上是我结合一年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对新课程新理念的一些真实的感受,从中也说不出高深的理论,其中有收获也有遗憾。

然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乐意给学生创设欣赏音乐的机会与环境,提供更良好更扎实的审美教育,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

让更多的学生喜爱音乐,学会善于发现音乐的美,享受音乐的美,
我相信一个喜爱音乐的孩子,长大了会更加热爱生活,因为他们更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美的存在,享受美的欢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