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形记》的观后感

《变形记》的观后感

变形记(一)最近我一向在看一个电视节目,叫《变形记》,是把城里娇生惯养坏习惯十分多的孩子送去农村,而又从城里孩子去的家里的农村孩子去看看大城市大世界。

这种节目,专业的名字也叫大型生活互换类节目。

这个节目刚开始不久,我在换台的时候无意间就看见了,基本只要到播出时间我就看。

虽然这种节目很多,但是我觉得这个《法兰林卡变形记》最好,因为这个节目是真实的让城里来的孩子隔绝城市,而农村少年融入城市,所以我觉得这个变形记是最好的。

我就说说少年何愁中的城市主人公易虎臣吧,因为以为家境富裕,所以花钱没有期限,上课直接忽视老师,生活老师也挨过他的拳打脚踢,还不分场合的开玩笑,也被变形记节目的忠实粉丝称作“梳头哥”。

他的头型很像西瓜太郎。

还有乡村主人公吴宗宏,在他云南一个贫穷的乡村里,他是家里的老大,接替了家里的脏活累活,他和弟弟妹妹上学的时候,要走五六个小时的山路,在学校里也是最大的,校园里的事情也有他的功劳呢,还有帮老师喂猪等等。

他们各自学到了,对方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短处,易虎臣变得不那么调皮了,更理解家长和老师的苦心了。

而吴宗宏虽然羡慕大城市的生活,但是他并没有嫌弃自己的生活,而是更努力的学习,争取让妈妈也过上这样的生活。

《变形记》这个节目十分好,期望大家都来关注吧。

变形记观后感(二)这个星期,老师用课余时间,让我们看了一部很有价值的电视---《变形记》。

这个电视的主要资料是有两个相同年龄的男孩,性格截然不同。

一个叫易虎臣,是城市里的公子哥,他脾气暴躁,不孝敬家长,不尊重老师,不团结同学,在学校,只要老师一管他,他便野蛮地打起老师来,被同学们称为“最不受欢迎的人”。

他条件优越,只要是他要得东西,爸爸妈妈都尽量满足他。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太臭美了。

无论到哪,他都不会忘了梳头,衣服也有十几件,连鞋都有六七双。

而另一个孩子叫吴宗宏,他一向住在农村,家里经济条件十分艰苦。

每一天要走五个小时才到学校。

每次放学回家后,他便会帮着家人做事。

比如做菜、喂猪…在学校,他尊重老师,热爱同学,乐于助人,在家他孝顺父母。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是个善良、纯真、懂事的好孩子。

之后,这两个孩子互换了七天的生活条件,易虎臣来到农村生活,才过了几天,他就受不了了。

因为,那儿的教室很破,饭也不好吃,还要干很多事,就连洗头也没有清水。

这显然让易虎臣很难理解。

而吴宗宏却在城市的学校受到同学们热烈欢迎,在家帮易爸妈做家务,易爸妈很高兴。

他还透过打工赚了好多钱,给易妈买了一箱牛奶。

在农村的易虎臣也渐渐透过体验,变得懂事起来。

最后,他们又换回了自己家。

再一次回到家,易虎臣身边的人都夸他很懂事。

他还亲自给家人做饭,令易爸妈很欣慰。

看了《变形记》后,我的感触很深,因为我平时在家不仅仅从不帮妈妈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书房都是妈妈打扫,还经常挑食。

我觉得我的一些习惯有该改一改,我就应向吴宗宏学习。

我今后必须会多帮妈妈做家务,自己打扫书房,不挑食。

同时,还要好好学习易虎臣的知错就改,做一个讨大家都喜欢的好学生。

变形记观后感(三)这期的《变形计》讲述的是两位城市孩子的乡村孩子的七天交换生活。

城市孩子同时也是独生子女的顾剑桥生活在富裕的南京,家庭富足、家人宠着,也由此构成了他不知足、不可一世、易怒的性格。

他富足的生活也让他有了260斤的“敏感”身形。

顾剑桥辱骂老师长辈、扰乱课堂纪律,逃课、迟到等等恶行都让周围的人头疼不已。

而乡村孩子邰奕江则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邰奕江生活在贵州大山里的一个小乡村,家庭条件艰苦,有三个姐姐,爸爸欠下巨债,只为能让全部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懂事的邰奕江总是帮忙父母打理农活,还一边勤奋地学习,是班上的学习委员。

艰苦的条件让邰奕江养成了懂事、单纯、谦虚、羞涩的性格。

这样两位截然不同的孩子开始了为期7天的交换生活,同时也慢慢地改变。

看完这期《变形计》之后,发现《变形计》十分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贫困,东西贫富差距相当大。

这也是社会不公平的真切反映,这是一种物质资源的分配不公,是发展条件的严重不公。

南京,一个大城市,物质充裕,各产业蓬勃发展,在其中生活的人们过着富裕的生活,到处是消费娱乐的地方,孩子们有很好的学习条件美丽偌大的校园、外教、可口的饭菜、舒适的宿舍,等等;而贵州,是中国最贫穷的省份,其中的小山村更是贫穷,人们买不起新衣服,好几年才能自己做一套,做养殖业的找不到销路反而欠下一大笔债,到了新年也是像平日一样辛勤地干农活,孩子们的读书条件更是差简陋的校舍,粮食要靠孩子们每一天上学的时候带到学校,破烂的课本,仅有的几位乡村老师,等等。

如此大的差距,真是让人咋舌。

这样的资源分布的不公平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正因有富足的生活,顾剑桥任性妄为、不可一世,从不知足也就从不感恩;但相反地,贫乏困顿的生活使邰奕江早早地懂事,默默地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在交换“变形”之后,两位主人公经历着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生活,也从而改变着他们的性格贫乏的资源让任性易怒的顾剑桥变得懂事、有职责感、关心他人,富裕的环境让一向生活在小山村的邰奕江开阔眼界、进行国际交流的机会,他也从自卑变得自信许多。

曾在一篇国外文章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例如,测试并不能弥补明显的社会不公,因此就不能说明一个物质条件很差的人,如果在更加有利的条件下成长,会有多么能干。

这句话放在邰奕江身上无比适宜,因为你永远不会明白,如果他能一向有这种的优越条件,他会成为一个比此刻优秀多少的人。

穷人家的孩子能透过自身的努力考上清华、北大,走出大山,但条件优越的孩子早已经到国外深造了。

这是社会的不公,一种资源上的不公平,是难以消除的。

我们务必正视这种不公平,而非回避这种不公平、只关注于富裕的地方如何更加富裕。

我们中国发展的蓝图设计是“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这样的设计是可行的,所以现今中国才能有如此强大的国力并在国际中立足。

但是,我们不能被“先富”的强大发展遮住了全局。

中国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还没成为“后富”,而这部分“后富”之所以很难富起来,是因为大家都明白要到资源丰富的地区将自己先富起来再回去将家乡富起来,导致落后的地区的劳动力还向富裕地区流失,而当生活真的富起来之后,这部分劳动力又离不开这种资源丰富的生活,很少回去把家乡富起来,最终贫穷地区依然贫穷。

为了发展,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还需要将资源运往富裕地区。

在自然资源上,中国尽量做到物有所用,但在生活、学习工作资源上,仍旧分配不公。

中国的贫富差距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问题,当我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统筹兼顾,均衡发展,真正缩小两者的差距,让人们之间的生活资源分配也像自然资源那样到达尽量平均。

变形记观后感(四)一个是来自广州大都市,一个来自甘肃小山沟;一个视学校为地狱,一个却渴望上学;一个打架斗殴屡犯校规,一个率性阳光品学兼优——前者叫龚韦华,后者名胡若男。

若男出生在素有“隆中之苦甲天下”的甘肃会宁,贫瘠的土地、辛勤的汗水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

若男和那里的孩子一样很爱读书,视读书为天下第一大事,他们相信知识能带他们走出这一片黄沙地漠。

若男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率真阳光。

年迈的爷爷奶奶、常年在外的母亲和尚在监狱的父亲组成一个并不完整的家庭。

这个懂事的孩子总是把痛苦埋在心里,把笑脸和阳光带给他人。

若男对于新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潜力,她深深地被广州的繁华所吸引,并很快融入了龚韦华的家庭;从她很快博得了弟弟的欢心能够看出这个孩子的交际潜力十分强,她能想出各种方法扭转尴尬的气氛;她具有清晰的分析潜力,能很快认清当时、当下、当景;在离开广州时,她说的一番话让人感觉这个孩子确实不一般。

她说,她只把这次广州之旅当做一次游玩而已,她不会嫉妒他人,他们有的她将来能够有,她要靠自己将来去争取。

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矫揉造作,不用刻意渲染,一眼就能看见这个孩子纯洁的心。

与若男互换的龚韦华是一个叛逆的孩子,多次因为打架斗殴被学校劝退,与望子成龙的父母形同陌路,而参加《变形计》的原因也只是因为能够不去学校上课。

龚韦华似乎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

刚到时,这漫天黄土满坡沟的西北带给龚韦华的是新奇,可未维持多久,开始时的兴奋就变成了厌倦;再比如帮爷爷奶奶拉玉米杆,起初的满心欢喜、兴致勃勃,在拉过几次之后变99成了不耐烦。

龚韦华也是一个任性不懂事的孩子,洗一次头全家人都为他忙碌,洗一次衣服几乎耗尽了这一家人半个月的用水……这些种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孩子身上的不羁。

但从这个娇生惯养的城市少年身上,我们又看到了他的另一面。

当他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他独自一人跑到黄土坡上坐着发呆,这个孩子的内心似乎比我们看到的要复杂。

虽然他心里抵触读书,甚至反感“读书”这两个字眼,但当常把读书挂在嘴边的爷爷屡次劝他好好读书时,他却总是采取无声的方式给予回应,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老人的尊敬。

当看到爷爷步履维艰地爬上山坡来找他时,他还是很听话的回去了。

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孩子,有着热心善良的一面,他带爷爷奶奶到县城的医院看病,给二老买新衣服,带他们去了可能他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去的酒店吃饭;甚至主动拿出三千块的压岁钱让这一家人去探望十年未曾谋面的若男爸爸,一家人团聚的温馨场面让我们看到了龚韦华内心的善良。

有人说,这个节目对“富二代”的教育好处远远大于农村孩子。

城市的孩子透过到农村去体验生活,明白了父母的辛苦、生活的艰辛、自己的不懂事,为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而后悔;而对于农村的小孩他们体验了一次梦寐以求的都市生活,他们会不会嫉妒城市的小孩?会不会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抑或是由于内心的不平衡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种厌倦仇视心理?我想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应留给未来。

农村的孩子天真纯朴,热情懂事;城里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教育水平相对较高。

但所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都会遇到荆棘,所有的孩子都有善良可爱的一面。

这个节目带给我们的不是谁是谁非,而是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发现我们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懂得珍惜和感恩。

变形记观后感(五)《变形记》是湖南卫视创新研发的一档生活类主角互换节目,纪录片+真人秀模式号称“新生态纪录片”。

这档节目透过现实生活中人物主角的对调,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主角,体验对方的生活。

透过人物亲身经历和体悟让人物自身以及广大的观众朋友理解教育的真人秀节目。

而在节目中,最让我触目惊心的是城市孩子病态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和态度,他们几乎不懂得感恩。

感恩意识和心理严重缺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于亲情的冷漠当代青少年,尤其是一些物质生活条件优越,过着养尊处优生活的青少年,对于父母亲人的关爱呈现出一种就应“应分”的心理状态。

某一期节目中的易虎臣就是这样的典型形象,每一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认为父母的付出对自己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总认为他们赚钱个性容易,不断提高自己时尚手机的换代速度,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在生活中不懂得向父母回馈,在心灵上不懂得感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