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重点
(第一章)
1.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还可以反映总体现象数
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如:工业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
2.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
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
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如:性别、工种;数量标志如:年龄、工资。
3.指标都是能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4.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别就称为变异。
如:人的
性别标志表现为男、女;年龄标志变现为20岁、30岁等。
5.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6.数量变异标志成为变量,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
数值,称为变量值。
7.连续变量如人的身高、体重;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
(第二章)
8.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9.做好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搜集,关键是抓好原始记录
和统计台账两项基础工作。
10.原始记录必须具有最初性、直接性。
11.原始记录是统计核算的基础,也是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重
要依据。
12.统计台账一般分为进度台账和历史台账。
13.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登记误差是可以
避免的,是不可测的;代表性误差是可测的,不可避免的。
(第三章)
14.统计分组、统计汇总和编制统计图表是统计整理的基本方
法。
15.统计分组的原则:科学性、完整性、互斥性
16.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17.在组距数列中,各组组距都相等的数列,叫等距数列;各组
组距不相等的数列,叫做不等距数列(或异距数列)。
18.所谓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或频数。
频数越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致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越小。
如:完成件数在500-550件之间的人数为42人,即该组的频数(次数)为42.
19.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之比,求得的
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比重或权重。
由上述例子,频率为42%。
20.各组的频率均大于0,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或100%)。
21.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这一部分习惯上成
为主词,另一部分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这一部分习惯上成为宾词。
(第四章)
22.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和数量
特征的范畴及其具体数值。
23.按统计指标所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
指标和质量指标。
24.质量指标通常以相对数和平均数的形式来表示。
如:第三产
业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劳动生产率、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等。
25.按统计指标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分:总量指标、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四类。
26.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说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
展变化的总量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人口出生数等;时点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指标,如耕地面积、人口数等。
27.时期指标的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加总后表示更长时期内的
指标值。
28.根据总量指标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不同,计量单位
一般有实物单位、价值单位、劳动时间单位三类。
29.相对指标是质量指标的一种形式。
相对指示是反映社会经济
现象中某些事物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相对数,如比重、比例、速度、程度、密度等。
30.相对指标数值的计量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复名数;一种是无
名数。
复名数:吨/万元;无名数: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百分点、千分数等。
31.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公式:实际完成数/计划数乘以100%
例如:某企业2012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560万元,实际完成616万元,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多少?
解答:616/560X100%=110%,该企业2012年工业总产值超额10%完成计划。
32.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指标:用于检查计划执行过程与时间进度
的要求适应与否,一般来说,时间过半,完成任务量也应过半。
公式:计划期内某段时间实际累计完成数/计划期全期完成数X100%。
33.结构相对指标:总体部分总量/总体总量X100%
34.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数
值X100%。
例:2010年我国男性人数为68748万人,女性人数为65343万人,求年度我国的人口性别比。
解答:68748/65343=105.21% 写作:105.21:100
35.动态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中同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
之比。
36.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和强度
相对指标
37.强度相对指标: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利用程
度的综合指标
38.平均指标:平均指标主要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
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又称统计平均数。
39.平均指标可以分为数值平均指标和位置平均指标。
数值平均
指标分为算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位置平均指标有中位数、众数等。
40.算数平均数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平均指标。
41.算数平均数又分为简单算数平均数和加权算数平均数两种。
42.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量值,中位数是指将总体各
单位的变量值按照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变量值。
43.变异指标是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某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程度
的指标
44.变异指标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均方差)、标准差系数
(离散系数)四种。
45.全距也称极差,是总体各单位变量值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
差。
(第五章)
46.时间序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现象所属时间,反映该现象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
47.时间序列的分类:总量指标时间序列、相对指标时间序列、平
均指标时间序列。
48.时期序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段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这种总量指标时间序列就称为时期序列。
如我国2001-2010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数列就是一个时期序列。
49.时点序列:某一瞬间达到的水平,如我国2001-2010年期间年末人口数数列就是一个时点序列。
50.反映多种项目或变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称为总指数。
51.统计表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
52.收入法增加值:等于固定资产折旧加劳动者报酬加生产税净额加营业盈余。
53.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的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三者关系:资产=负债加所有者权益
54.按照分析的深度,统计报告可分为:综合统计报告和专题统计报告
55.从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构成看,加班工资属于绩效工资。
56.增加值/总产出X100%=增加值率
57.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