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有感
暑假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一书,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这本书为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了解,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书中第二页的“关于口语交际”的指导让我收益非浅。
以前我在上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的时候,总觉学生说不好,他们说不好,我就急,怕时间不够,所以只让一两个学生说,草草了事。
学习了《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之后,我知道了在教“口语交际”时,“教师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还课堂于学生,在语文的各个板块,让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
将口语交际与识字写字、与阅读、与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统一在一起,时时处处练习口语交际,在实践中形成口语交际的能力,‘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际交流的素养’”。
也就是说口语交际在语文中不是孤立的,而是无时不存在。
我还认真学习了第二章“阅读”。
要上好《阅读》,首先要知道阅读的基本理念,其理念是:一、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为核心。
二、基本与对话与交流的阅读教学。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
其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促使学生持续阅读的不竭动力,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
如文中举的课例《快乐的小公鸡》教学片段,老师一上课就说“同学们,今天和我一起来到这个课堂上的还有一只小公鸡
(课件出示小公鸡的图像)。
他呀,十分苦恼,因为他整天没有事情做。
今天他打算出门去寻找快乐,你们想不想和他一起去呀?”学生说“想去。
”老师紧跟着说:“那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小公鸡》这篇课文。
”上课伊始,教师创设情境,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这样,学生愿意从书中获取知识,认识世界,愿意与书本进行交流,体验情感。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如渔。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支持。
《语文课程标准》将“阅读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来呈现。
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方法包括精读、略读、浏览、朗读、诵读、默读等。
如课例《王冕学画》第2自然段教学片段,老师借助课文插图阅读。
这是理解文字内容、深入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
如三年级《翠鸟》一课,对照文字,细看插图,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体会翠鸟外形的美丽和小巧玲珑。
从分利用插图阅读,有利于学生从生动的直观过渡到抽象思维,借助看插图,能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细致、深刻,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逐渐形成的。
因此,教师在课上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活动,将感悟语言和发展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要在组织协调学生对文体积累感悟运用的同时,
又促使文中那鲜活的生命形象推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指导》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让语文返璞归真,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境界;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为学生打好文化的底子;让语文情智交融,追求诗意、智慧、灵动的境界,让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诗意栖居、走向智慧的过程,为学生垫好精神生命的底子,这应该是语文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