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入幼儿园前的准备

入幼儿园前的准备

入幼儿园前的准备新生入园不适应的表现:1、孩子哭闹难入园;2、回家以后发脾气(发泄的一种方式);3、穿衣、如厕都不会;4、幼儿园里不睡午觉;5、缺少朋友孤独少语。

……宝宝可能会出现的2种不适应情况情况一,怕见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明明和小云刚进幼儿园时,都有一些“反常”。

明明很容易大吵大闹,哭得天昏地暗,小云却是太安静了,以前在家里很喜欢玩的游戏,也不感兴趣了,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若有所思的样子。

对策:大多数孩子见到陌生人和陌生环境,通常会不适应,但是反应出来的行为可能会相差很大。

有的孩子大哭大闹,情绪激动,有些孩子则显得异常安静。

对于情绪激动的孩子,老师和父母会格外重视,及时地去满足他们的要求。

但是对于异常安静的孩子,父母和老师往往会忽略,以为孩子“很听话”就不加以重视。

其实,这样的“乖”孩子,往往也是不适应陌生环境的,只是因为知道“即使哭闹,爸爸妈妈还是会送自己上幼儿园的”,就停止了“反抗”,但是心里还是不开心的,还是害怕陌生环境,如果再受到忽略,对于心理的成长就想当不利。

因此老师和父母对于异常安静的孩子要格外关注。

情况二,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易生病圆圆平时在家里睡觉吃饭都特别香,但是刚上了幼儿园就彻底改变了。

一到午睡时间就哭闹,胃口也很不好,饭量不足平时的二分之一,而且没几天就发热生病了。

对策:孩子睡觉时防范意识特别强,尤其是换了陌生的环境,没有父母在身边哄着,睡前特别容易哭闹,也就是平时常说的“作觉”。

同时,由于幼儿园饭菜和家里的口味有所差别,而且取消了喂养方式,所以孩子在幼儿园往往吃得很少,甚至不吃。

这在一开始阶段都是很正常的。

一般来说,孩子不想午睡,幼儿园的老师一般会轻轻抚摸孩子的额头,让孩子安静下来直到入眠。

至于孩子吃得不多,父母可以准备一些食品让孩子带去幼儿园,当宝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的饮食起居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

宝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环境复杂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

但是宝宝的身体对各种接触到的病原体也会产生抗体,所以他的抗病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准备工作:1、心理准备:入幼儿园前的心理准备最为重要。

1.让宝宝知道为什么要上幼儿园;2.参观幼儿园,让宝宝知道幼儿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3.让宝宝了解上幼儿园的好处;4.培养好的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时间与幼儿园基本一致;5.让宝宝知道每天妈妈都会去接他,妈妈很爱他;6.让宝宝知道老师象妈妈一样爱他,要信任老师。

在孩子入幼儿园前,家长应经常给孩子介绍幼儿园的情况,说明到了一定年龄的小儿应该去幼儿园的道理,并介绍幼儿园的玩具多、有滑梯、转椅等好玩的玩具,小朋友们经常在一块做游戏等好处,使孩子对幼儿园有好感。

家长应有意识的多带孩子参加室外活动,通过与周围邻居和小朋友接触,使孩子适应并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告诉孩子幼儿园的老师是妈妈的好朋友,增加亲切感,幼儿园有玩具、小朋友,能学好多东西,幼儿园的老师会喜欢宝宝;亲子活动能让孩子熟悉环境,熟悉伙伴。

家长经常告诉孩子幼儿园的乐趣,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向往,例如“我上幼儿园时的快乐事,饭好吃,可多小朋友,书好看等等”此外,还可带孩子到要去的幼儿园走走,进入幼儿园去玩耍,以使孩子尽快地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减少紧张的心理压力。

2、生活上准备:自己吃饭,不要强化“在幼儿园吃不好,在家使劲吃”;自己用杯子喝水,自己大小便,自己简单穿脱外套衣服。

午睡习惯(例如11:10吃午饭,12点上床,3点起床)不要太兴奋,听故事,听音乐可以。

午睡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吃手、含着奶嘴睡、抱着娃娃睡、摸着大人睡的不良习惯。

3、语言的准备:教会孩子向老师求助。

喝水?大小便?哪里不舒服?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和自理能力,如教会孩子自己上厕所,渴了知道向老师要水喝等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

(1)入园前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正确使用餐具、不挑食、会咀嚼),并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因为幼儿园开饭时间是统一的,而且小朋友们都是要坐好在桌前,拿着自己的小碗小勺老实地吃饭呢。

如果还是跟在家里那样的边吃边玩,我想肯定是会饿肚子的。

从现在开始,我要给他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如果他不老实坐在桌前吃,我们大人吃饱后,就把饭端走,要让他记得,在吃饭时间不吃的,是要饿肚子的,过后是没有饭再可以吃的。

所以从家里就要开始学起。

现在已经慢慢有改变了。

为帮助宝宝自己照顾好自己,好好吃饭,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工作: 1、早锻炼宝宝自己吃饭早锻炼宝宝自己吃饭早锻炼宝宝自己吃饭早锻炼宝宝自己吃饭。

家长应在宝宝入园前就有意识地鼓励宝宝自己吃饭,不要总是喂他。

2、教宝宝学会用勺子教宝宝学会用勺子教宝宝学会用勺子教宝宝学会用勺子。

幼儿园一般都用小勺子吃饭,家长可提前训练宝宝自己用小勺子吃米饭、喝菜汤。

3、饮食全面不挑食饮食全面不挑食饮食全面不挑食饮食全面不挑食。

家长在家里要提供多种多样、不同口味的饭菜,慢慢使宝宝养成什么都吃的好习惯,以避免宝宝在幼儿园里吃饭遇到喜欢的会吃很多,遇到不喜欢的就吃很少甚至不吃。

4、安静进餐早培养安静进餐早培养安静进餐早培养安静进餐早培养。

宝宝安静进餐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幼儿园在吃饭时对宝宝的基本要求,家长应尽早要求宝宝吃饭时不能乱跑,不能大吵大闹,要坐在椅子上安静地吃饭。

5、多鼓励少唠叨多鼓励少唠叨多鼓励少唠叨多鼓励少唠叨。

正确积极地鼓励能够给宝宝指出做事的方向和动力,家长要多用积极地语言来引导宝宝,如:“宝宝今天把花卷和菜全吃了,表现真不错!妈妈相信宝宝明天吃饭会更好!”而不要经常说“你要多吃饭!”“吃饭时不要乱跑”等消极语言。

6、少盛多添少盛多添少盛多添少盛多添。

这样能让宝宝看到希望,体验成功—“我又吃了一碗。

”这是避免宝宝吃饭慢或不好好吃饭的好办法。

(2)要选择舒适、软底、轻巧简单、大小合适的鞋子,尽量避免系鞋带,要教会孩子区分鞋子的反正、左右,穿脱鞋子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好的生活习惯,要把两只鞋子摆放在一起,家长不要代替(两只鞋子是好朋友,手拉手),别穿皮鞋。

(3)入园前一定要学会蹲便,在家家长要教会孩子跨、蹲的动作和脱、提裤子以及擦拭,要给孩子穿松紧带的裤子。

程序:先跨在便池上,把裤子脱到膝盖处,蹲下时用手将衣服拉住;解完后用手纸擦,然后裤子完全提好后再下便池,以免被衣服绊倒。

家长应有耐心,不要怕孩子弄脏手,要多加练习,幼儿园多是便槽式的厕所,相对卫生,要孩子学会向老师求助。

因为以后上幼儿园,老师不可能单独守着她解大便,肯定是会把她自己丢在厕所里,等拉完后再帮她擦屁股的,毕竟孩子小,她就算是自己解决完了,也是不会自己擦屁股的,就算是会擦也擦不好,还得需要老师来帮忙的。

(4)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和手脏时随时洗手的好习惯。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不玩水。

程序:先卷衣袖,打开水龙头淋湿手心手背,关上水龙头,打肥皂或者洗手液,两手交叉洗,洗手心手背,指甲缝,指头缝等反复搓洗,打开水龙头将手冲洗干净,用毛巾擦干。

教育孩子不吃手,不咬指甲,防止病从口入。

(5)水和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一样,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

入园前教孩子逐步脱离奶瓶和吸管水壶,学习正确端杯子喝水的方法。

不要用饮料代替白开水,多给孩子讲喝水的好处。

(6)正确上下楼梯可以提高孩子自我安全意识,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更可以避免孩子在上下楼梯时出现意外。

教育孩子不在楼梯上打闹。

5、物质准备,如枕头、枕巾、被子等床上用品;舒适易穿脱的衣服和鞋子;洗漱用具等等。

给孩子准备容易穿脱的衣服:衣扣要好扣的、帽带要抽下来(曾经出过安全事故),不要装饰物太多的。

当天冷后午睡要脱外衣,穿前开门的衣服。

第一天入园1.前一天晚上早点入睡2.及时大便3.早上自然醒来,家长要用愉快的情绪感染宝宝4.不要在家吃早餐,尤其是喝奶5.把宝宝交给老师,愉快的说“再见”,然后马上离开6.在宝宝面前对老师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和友好切忌1.在宝宝面前表示留恋2.趴窗偷看3.呵斥宝宝“再哭我就不接你了”4.不听话就让老师管你离园1.准时接宝宝,不可以迟到2.不要流露出过多的思念,让宝宝感觉到,妈妈信任这个幼儿园、信任老师3.与老师交流宝宝在园情况4.带宝宝在幼儿园里玩一会儿切忌1.“有没有人欺负你?”2.“你吃饱了吗?”3.“宝贝,让你受委屈了”回家1.多喝水、吃水果2.聊一聊老师和小朋友3.玩过什么玩具,做过什么事情4.幼儿园什么东西好吃5.晚上早一些入睡切忌1.用买零食和玩具来补偿宝宝2.“如果你明天上幼儿园,我就给~~~”3.欺骗宝宝“我们明天不上幼儿园”4.“明天妈妈第一个接你”附:一、睡眠训练选择好幼儿园后,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孩子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

主要包括:1、早睡早起孩子早上起床的时间要考虑到穿衣、盥洗、吃早餐和路上所需的时间,保证从从容容,大人上班、孩子上学都不会迟到。

晚上入睡的时间则根据孩子需要的睡眠量来定,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2、每天午睡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中有午睡,时间一般为2个小时,这是保证孩子有充足睡眠,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措施之一。

对于未来在家里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儿园之前养成午睡习惯。

3、独立入睡许多孩子在家里往往要抱着、拍着、哄着才能入睡,而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守在每个孩子身边,因此孩子入园后会不适应,一到午睡时间就特别想妈妈。

妈妈应培养孩子独立入睡,不抱不拍也不哄。

为了让孩子安心,可以告诉他,妈妈(或老师)虽然不在身边,但一定在附近(或教室里);有什么需要(上厕所或身体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妈妈(或老师)寻求帮助。

另外要将孩子的入睡习惯告诉老师,争取老师的帮助。

附儿歌:(一)宝宝睡觉不要拍,不要抱,宝宝自己会睡觉。

(二)小宝宝要睡觉轻轻盖上被子,快快闭上眼睛,听听故事睡着了。

二、吃饭训练1、自己吃饭不给孩子喂饭,鼓励孩子自己吃。

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心;孩子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了再添,这样让孩子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

小技巧:预先的一些“小费事”可以换来饭后的“大省事”:在孩子饭桌周围铺一些废报纸接洒出的饭粒;使用打不破的碗;给孩子穿上易清洗的围兜。

谨记:不要在旁边逼着、催着孩子吃,以免破坏孩子尝试自己吃饭的热情和兴趣;2、固定时间和地点吃饭时间要固定,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餐桌旁吃饭。

不能边看电视边吃饭或边玩边吃,吃饭的时候不能随意走动。

3、不偏食不挑食如果家中的食物品种单一,孩子的口味习惯也就往往比较单一,碰到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就很难接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