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哲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答题模板 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 程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 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 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 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 • •
• • • • • • • • • •

• •

• •
23、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 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4、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 注意: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25、物质是认识的来源。 注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 26、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 注意: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 27、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注意:颠倒因果关系,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 28、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注意: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 的区别。 29、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一切常规,敢想敢做 注意: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敢于打破常规,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 30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专题:哲学思想与唯物论认识论

思维导图
• • • •
偶考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常考点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意识的本质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必考点
真理的特点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认识过程
(1)本专题的知识复习分为三部分,哲学的基本知识、唯物论和认识论。从 宏观上把握“一个基本问题”、“两条线索”、“三个意义”、“四对概 念”、“五大关系”。 (2)一个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两条线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 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三个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追 求和发展真理。 四对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 五大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
3.哲学的 基本派别
• •
4.真正哲学的作用 (1)从人类社会领域:真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 追求美好的未来。 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 •
• • • • •

• •
注意:“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
12、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注意: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 • • •
13、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注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 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 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相互制约” 14、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 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注意:从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无论正确意识 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 注意:“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 调物质决定意识。 1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 注意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17、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注意: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 •
(2)从个人成长看: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 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
二、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


(1)是什么
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 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的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 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 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辩证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8、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否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办事情 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注意: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就不能按规律办事;是否 尊重客观规律才是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或关键 19、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 注意: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
答题模板 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答题要素: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规律客观性+其他观点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要求 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③规律具有 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 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①意 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任何事物都 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 •


20、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注意:实事求是有利于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还要看各种主客观条件 等因素的影响。 21、、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 变的。 注意: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 2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 注意: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或:正确的哲 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6、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
• •
7、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注意:毛泽东思想的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注意: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 之处。 9、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注意: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注意: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
• •
(2)世界观与方法论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区别:世界观主要说明世界是什么,方法论则是从我们应该怎么办的角度 思考问题。
(3)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物质 区别:二者具有物质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的个别 特性。 联系: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之中,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没有物 质,所以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1、唯物主义是世界观,辩证法是方法论。(注意: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从 不同角度对世界的认识,也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4、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5、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 • •
2.运动和规律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不要割裂二者的关系,既不能离开物质谈运动, 也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原理内容是什么: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运 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 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 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

• •

②有何方法论要求: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 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
• •
三、实践与认识 1.正确理解实践的特点
• • •
2. 实 践












• •
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的特点

(2)追求真理的过程
答题模板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题要素: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二者结合+反对错误倾向 +其他角度 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 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 验和发展真理。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 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既要反对夸大 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 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⑤从辩证法角度:承认联系的普 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 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