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学课件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中药学课件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近年来临床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配伍活血 行气药同用。
2013-8-6 中药学 16
延胡索
功效 主治
活血行气 止痛
特点:善行血中气滞,为止痛良药。 应用:气滞血瘀的多种疼痛。 (心痛欲死,速觅元胡)。
2013-8-6
中药学
17
延胡索之应用
【处方用名】 生延胡索(晒干用) 延胡索、玄胡索、延胡、玄胡(醋拌制后切片用) 酒炒延胡索(黄酒拌后炒干)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三分至一钱。 【使用注意】 1. 罂粟科,夏季采,陈旧良,宜醋制。 2. 辛苦而温,入肝脾心,功善止痛,作用广泛,能用治一身 上下诸痛,无论气滞疼痛、血瘀疼痛咸有效验。
中药学 3


2013-8-6
概述
一、概念: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
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 又称活血祛瘀药。其中活血作用强者,称破 血药。
二、药性特点:活血祛瘀药味多辛、苦,
性善行散,主入心、肝二经。适用于各种瘀 血阻滞的病证。
2013-8-6
中药学
4
三、分类
1活血止痛药:主要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 各种疼痛,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 产后腹痛,肢体痹痛及跌打伤痛等。 2活血调经药:主要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证。 3活血疗伤药: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瘀血 肿痛、筋伤骨折及金疮出血等伤科病证。 4破血消癥药:主要适用于癥瘕积聚,血滞 闭经等瘀血重证。
【药用】 姜科草本 植物姜黄 Curcuma longa L. 的干燥根 茎。
2013-8-6
中药学
23
姜 黄
【性味与归经】 苦、辛,温。 归脾、肝经。
2013-8-6
中药学
24
姜 黄之应用
治血瘀气滞所致的胸胁疼痛及经闭腹痛等症, 常与当归、白芍、红花、延胡索等配合应用; 治疗风湿臂痛,在临床上常与羌活、白朮、当 归等同用; 本品又可用于痈疡疮疖,可与大黄、天南星、 白芷、天花粉等药配合,研末外敷。
2013-8-6 中药学 9
川 芎
【性味与归经】 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201之应用
特点:上行头目,下达血海,中开郁结。 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常配当归等药同用; 治胸胁疼痛,可配柴胡、香附等同用; 治风湿痹痛,可配羌活、独活等同用; 治疮疡肿痛、跌打损伤,配乳香、没药等同用; 治头风头痛,可配细辛、白芷等同用。
2013-8-6
中药学
29
丹参
【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根及根茎。
2013-8-6 中药学 30
丹参
【性味与归经】 苦,微寒。 归心、心包、肝经。
2013-8-6
中药学
31
丹参
功效
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养血安神 凉血消痈
主治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 痛等。 瘀血所致心胸刺痛、脘腹疼痛、癥瘕 积聚及风湿痹痛等。 热入营血之斑疹、神昏或心血不足之 心悸失眠等。 疮痈肿毒。
2013-8-6 中药学 5
四、注意
1注意配伍 多配行气药,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行气有 助于行血。 2孕妇及妇女月经过多者忌用或慎用。
2013-8-6
中药学
6
教学要求
掌握活血化瘀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及使 用注意; 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益母 草、红花、乳香、牛膝等药; 熟悉姜黄、泽兰、三棱、没药、桃仁、鸡血藤、 骨碎补、穿山甲、水蛭、斑蝥等药;
2013-8-6
中药学
27
降香
活血散瘀——血瘀气 滞之胸胁心腹疼痛。 止血定痛——创伤出 血,跌打瘀肿疼痛。 降气辟秽、和中止 呕——秽浊内阻,呕 吐腹痛。
部位:胸、胃。
2013-8-6
中药学
28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药性特点:大多辛散苦泄,主入肝经血分, 既可活血化瘀,又可调经止痛。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产后瘀滞腹痛等证。
2013-8-6 中药学 13
延胡索《雷公炮炙论》
【药用】罂粟科草本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 Bess. f. yanhusuo Y.H. Chou et C.C. Hsii 的块茎。
2013-8-6 中药学 14
延胡索
【性味与归经】 辛、苦,温。 归心、肝、脾经。
2013-8-6
中药学
7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药性特点:多具辛味,既入血分,又入气分, 活血之中兼有很好的行气止痛的作用。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血瘀气滞所致的各种疼 痛,如头痛,胸胁痛,心腹痛,痛经,产后 腹痛,肢体痹痛及跌打伤痛等。
2013-8-6
中药学
8
川芎《神农本草经》
【药用】伞形科草本植物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st. 的根茎。
2013-8-6
中药学
11
川 芎
功效 主治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特点: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 应用:气滞血瘀的胸痛、胁痛、痛经、 半身不遂、外伤瘀痛等。 特点:善上行头目,为头痛要药。 应用:头痛,风湿痹痛。
2013-8-6
中药学
12
川 芎之应用
1. 2. 【处方用名】 川芎、抚芎(洗净,晒干,切碎用) 灸川芎(清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与用法】 一钱至三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 1-1.5 g 。 【方剂举例】川芎茶调散(《和局方剂》): 川芎、细辛、白芷、羌活、防风、荆芥、薄荷、 甘草; 治风寒感冒头痛。
2013-8-6 中药学 33
丹参
1. 2. 3. 【处方用名】 丹参、紫丹参(洗净,晒干,切碎用) 炒丹参(清炒至微焦) 猪心血拌丹参(用猪心血,黄酒拌后干燥, 增强养血安神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注意】反藜芦。
2013-8-6 中药学 34
丹参
【按语】 1. “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2. 查四物汤方(地黄、芍药、当归、川芎),随君臣灵活 之变化,药物生熟、品种及药用部份之改变,而有补血、 活血之不同。而丹参活血之功有余,补血之力不足,谓 之活血祛瘀之功同于四物则可,谓补血之用相等,则非 矣。 【方剂举例】 复方丹参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丹参、三七、冰片 治胸中憋闷,心绞痛。
2013-8-6
中药学
32
丹参
近年来临床常用本品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 肝脾肿大等病症。 活血祛瘀作用亦非常广泛,尤以治疗胸肋疼 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 有良效,常与川芎配伍应用。惟药性寒凉, 用于血热瘀肿病症尤为适宜。在治疗胸腹疼 痛属于气滞血瘀方面,往往配合砂仁、檀香 等药同用。
2013-8-6
中药学
25
姜 黄
功效 主治
活血行气 通经止痛 祛风疗痹
应用:血瘀气滞的胸胁心腹疼痛, 经闭腹痛及跌打损伤。 应用:风湿肩臂疼痛。
2013-8-6
中药学
26
姜 黄之应用
【处方用名】姜黄、片姜黄(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 金黄散(《外科正宗》)大黄、黄柏、姜黄、白芷、 南星、苍朮、川朴、甘草、天花粉 治一切痈疡疮疖初起,红肿热痛,属阳证者。
2013-8-6 中药学 18
郁金《药性论》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郁金 、 广西莪朮、姜黄 或莪朮 的干燥块根。
2013-8-6 中药学 19
郁金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 归心、肺、肝经。
2013-8-6
中药学
20
郁 金
郁金,以功效为名,则可知主要功能在于解 郁。既入气分以疏肝解郁,复入血分以活血 调经,且能化痰湿以开心窍,凉血热以止吐 衄。至于黄疸之症,用之能利胆退黄,配合 应用,亦有一定功效也。 注意:畏丁香。
2013-8-6 中药学 42
益母草(坤草)
【药用】唇形科草本植物益母草 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 的地上部份。
2013-8-6 中药学 43
益母草
【性味与归经】 辛、微苦,微寒。
归心、肝、膀胱经。
2013-8-6
中药学
44
益母草
功效 主治
活血调经
利水消肿
2013-8-6
中药学
21
郁 金
功效
活血祛瘀
行气解郁 清心解郁 利胆开郁 凉血
主治
应用:气滞血瘀的胸胁刺痛、月经不调、痛经及癥瘕等。
应用:肝气郁结之胁肋胀痛等。 应用:湿温病湿浊蔽窍,神志不清。 应用:湿热黄疸及肝胆结石。 应用:血热妄行的吐衄及妇女倒经。
2013-8-6
中药学
22
姜 黄《新修本草》
红花
【药用】菊科本草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筒状花序。
2013-8-6
中药学
40
藏红花
又名番红花, 鸢尾科草本 植物番红花 的干燥柱头。
2013-8-6
中药学
41
桃仁与红花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活血祛瘀、调经止痛,治疗瘀血痛经、闭经、 月经不调等。 同中之异:桃仁苦泄下行,善治瘀血蓄于脏腑之如狂 或发狂,小腹硬满等。红花辛温通经,善治瘀血滞于 经络之身痛腹痛等。 不同点: 1. 桃仁又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治疗肠燥便秘、咳喘 等。 2. 红花小量又可养血,治疗瘀血阻滞、心血不生证。 (藏红花甘凉,活血之力大于红花,又凉血解毒,治 温病发斑神昏以及热痹顽痹等。)
2013-8-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