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1]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1]

一、编制依据和原则1、编制依据施工进度计划依据锦屏水电站对外交通专用公路金林乡、羊房沟段合同文件(合同编号:JPIC-200411、12)和设计补充通知、现行的与本工程相关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以及我公司的施工经验和专项工程施工能力编制。

2、编制原则根据本合同工程(包括金林乡、羊房沟两个合同段,以下简称本合同段)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总体规划,结合在以往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初拟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如下:1、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合同控制工期,充分发挥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优势,科学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施工进度,确保合同总工期如期实现。

2、统筹安排、合理编制施工程序,组织好全线平行交叉作业和流水作业。

3、充分考虑现场各种施工干扰因素、突发因素对工期的影响,采用适中的施工强度指标安排进度计划,对施工中的不可预见因素皆有回旋余地。

二、路面工程进度计划根据我公司的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原则、施工程序,以及发包人对本工程的工期要求,结合我公司的机械化施工能力和施工水平,具体进度计划见:《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1、施工进度安排根据本标段工程特点,就各项目工程施工工期具体安排如下:1、施工准备从2005年11月25日开始着手组织路面工程的施工,并在30天完成本合同段所需的全部临建设施的建设安装,以确保本合同工程顺利施工。

2、路面基层本分项工程包括水泥稳定土基层、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计划于2005年12月15开工,2006年3月15日完工。

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3、路面铺筑本分项工程按通知要求初拟于2005年12月25日开工,2006年3月31日完工。

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8、其他附属工程本分项工程初拟于2006年3月1日开工,2006年5月31日完工,具体工程进度安排见“施工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三、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1、施工总体规划根据本合同段特点、工期要求、现场施工条件(包括发包人提供的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施工程序、施工流向并组织施工。

2、施工作业段划分根据本工程特点、工期要求、工程量及施工强度,考虑到安全施工、环境保护、均衡施工强度等因素,施工作业段划分为4个施工作业段,各作业面根据现有施工道路及临时施工道路施工的进展情况展开施工,详细如下述:桩号K34+900~K40+000段为一个作业段;桩号K40+820~K43+675段为一个作业段;桩号K44+810~K46+300段为一个作业段;桩号K46+300~K49+300段为一个作业段;路面工程级配碎石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碎石面层的施工按流水施工作业。

拟在每个作业段开设两个作业面,由路段公路起点、终点向中间推进。

路面底基层、基层全幅施工,每个工作日按完成100m考虑;路面层采取全幅施工的方法,每个工作日按完成全幅100m考虑。

各施工作业面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资源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配。

3、施工组织根据工程施工流向,施工组织采用统一组织管理、采用专业化施工队施工,各专业流水作业。

3.1、施工组织机构项目部设5个管理部门、1个测量队、1个试验室。

7、8两个标段为一套管理机构,具体施工组织机构设置见图1-1《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项目部设专职的项目副经理两名,各负责本合同一个标段的现场技术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工程统计、工程调度、内外协调,设项目总工一名,负责本合同两个标段的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保;设专职的安全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及文明施工专职管理人员。

本工程现场的施工组织机构如下框图:(含金林乡合同段)3.2、施工队伍人员设备配备及分工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配置4支专业施工队伍承担本合同的路面施工,各专业队分工明确,并按工种配齐人员,同时根据不同时段安蓉建设总公司锦屏工程项目部项目主任总工程师项目副主任工 程 技 术 科物 资 装 备 科合 同 财 务 科综 合 办 公 室质 量 安 全 科卫 生 队试 验 室测 量 队路面 施 工 一 队路 面 施 工 二 队路 面 施 工 三 队路 面 施 工 四 队图1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的施工任务,调整各施工队的工种比例。

施工中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使施工队伍始终保持较高素质,确保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本标段工程施工。

施工队伍配备及分工见下表。

表2 施工队伍配置情况表表3 劳动力计划表2.3.15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3.3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3.3.1路基整修主要进行路堤和路堑边坡的修整,使其达到符合图纸规定的线性、纵坡、过坡和路基断面等。

(1)、恢复各项标桩,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以及相应的标高等,根据检查结果编制整修计划报监理核查与批准后动工。

(2)、土质路基用人工或机械刮土或补土的方法整修成型。

深路堑边坡整修按设计要求的坡度,自上而下进行刷坡,不得在边坡上以土贴补。

(3)、在整修需加固的坡面时,应预留加固位置。

当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时,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

如填补的厚度很小(100-200mm),而又是非边坡加固地段时,用种草整修的方法以种植土来填补,在实际施工中尽量避免此种情况出现。

(4)、土质路基达到设计标高后采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刮平,铲下的土不足以填补凹陷时,采用与路基表面相同的土填平夯实。

石质路基表面用石屑嵌缝紧密、平整,不得有坑槽和松石。

(5)、修整的路基表层厚150mm以内,松散的或半埋的尺寸大于100mm的石块,应从路基表面层移走,并按规定填平压实。

(6)、边沟的整修挂线进行。

对各种水沟的纵坡用仪器检测,修整到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各种水沟的纵坡,按图纸及规范要求办理,不得随意用土填补。

(7)、填土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予以切除,如遇边坡缺土时,必须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8)、在路面铺筑完成后或铺筑时,立即填筑路肩,同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固。

(9)、路基整修完毕后,堆于路基范围内的废弃土料予以清除。

(10)、路基完成至验收前,及时填补维修损毁处,保持排水设施完好,及时清除杂物。

3.3.2级配碎石底基层施工本合同段20cm底基层面积共为86214m2。

3.3.2.1、施工准备a、检查验收:级配碎石层施工前,对路槽路基的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和弯沉值等各检查项目进行验收。

各检查项目的原始数值不得超过施工规范所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超过则作清除,并返工处理直至合格。

)并交监理工程师认可。

b、施工设备及人员:检验底基层施工所需机械设备、试验检验设备及测量工具等,落实料场混合料拌和生产情况,组织施工所需机械操作手、测量与检测工、施工管理人员就位。

3.3.2.2、施工工艺及方法级配碎石混合料在生产场地集中拌和,横向全幅铺筑,纵向以200~300m长分段流水作业,20cm厚级配碎石可一次铺筑压实完成。

①路基清理及验收:级配碎石层施工前,人工将路基表面的浮土、石碴、杂物清理干净,并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

以上工作完毕后,用洒水车均匀洒水湿润。

②施工放样:施工放样,恢复中线。

在直线段路基上每15~20m 设一控制桩,在平曲线路基上每5~10m设一控制桩,分别在路面中心线和四分之一路面宽度处设置加密控制桩。

根据试验路段得出的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在控制桩上标出混合料的松铺厚度控制基准点,用施工线将这些控制基准点连接而成控制面,以保证碾压密实后高程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③拌和:根据级配要求计算出不同级配的粗细料数量后,用两台装载机在料场集中拌和,对级配碎石混合料进行拌和。

拌合时采用两台装载机对向行驶,将混合料共同铲起抬高后再均匀地洒落。

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水份散失,要洒足所需的水,使拌和后的混合料含水量高于最佳含水量1%。

拌合料要求均匀,无粗、细料离析。

沿两边向中间翻拌5~6遍并洒水闷料2天后即可用于铺筑。

④运输和摊铺:用15t自卸汽车进行拌合料的运输工作。

混合料用装载机装上自卸汽车并运送至施工路段,均匀堆放在路基上。

每施工路段用平地机按照试验松铺厚度进行摊铺、整平。

辅以人工平整、刮出路拱。

⑤碾压:拟在每个施工段各投入一台振动压路机进行级配碎石垫层的碾压。

碾压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

摊铺、整型后,先采用压路机进行静力稳压,以保持成型稳定,再采用振动压路机重碾压实。

总碾压遍数为6~10遍(具体由碾压遍数试验路道确定),压实至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压实度达到96%以上。

⑥接缝处理:两作业段的衔接处,进行搭接拌合。

前段留5~8m 不进行碾压,后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后段一起拌合整平后进行碾压。

3.3.2.3取样试验与质检在每一作业段上或不大于2000m2随机取样6次,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规定进行压实度试验。

每一评定段(不超过1Km)第一线车道40~50个测点,进行弯沉值检测。

并将试验检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3.2.4质量控制措施①碎石品质要求a.用于底基层的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方孔筛),且压碎值不应大于30%;用于基层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压碎值不大于26%。

按《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标准方法进行试验时,密实度应达到96%以上。

b.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

c. 级配碎石底基层的颗粒组成和塑性指数应符合技术条款规定。

②施工工艺通过试验路段获得,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③级配碎石在最佳含水量时,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进行碾压,并碾压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④在已完成的底基层上按技术条款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⑤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⑥在已完成的垫层上每一作业段或不大于2000m2随机取样6次,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规定进行密实度试验,并按规定检验其他项目,并将所有试验结果,均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3.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本合同段25cm基层为100368m2,15cm基层为13300m2。

3.3.3.1、施工准备(1)检查验收:水泥稳定碎石层施工前,对级配碎石层的压实度、平整度、纵断高程、宽度、厚度、横坡和弯沉值等各检查项目进行验收。

各检查项目的原始数值不得超过施工规范所规定值或允许偏差,(超过则作清除,并返工处理直至合格。

)并交监理工程师认可。

(2) 施工设备及人员:检验水稳层施工所需机械设备、试验检验设备及测量工具等,落实料场及水稳料拌和站的生产情况,组织施工所需机械操作手、测量与检测工、施工管理人员就位。

3.3.3.2、施工工艺及方法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路拌法拌和施工,横向全幅铺筑,纵向以100m长分段流水作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20cm、15cm厚一层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