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练笔教学设计六一小学 潘爱新

小练笔教学设计六一小学 潘爱新

《卖木雕的少年》课堂小练笔
六一小学潘爱新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教学背景分析:
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或通过对课堂内外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的观察写一点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翻开人教版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安排了多次的小练笔:有课后练习中的小练笔,有课文中对重点段进行仿写,有对故事情节进行扩写等等。

这些小练笔,都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有话可写。

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课堂小练笔的实效性并不强。

经调查,原因如下:1学生积累的词汇不丰富,不知道怎样写。

2学生不会观察,生活的体验少,觉得无内容可写。

3教师没有很好地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因此,我认为提高学生小练笔的质量应从积累词语并有意识运用词语写话抓起。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并有意识运用积累的语言练习写一段话。

2、学生能够找到词语之间的联系,发挥想象,把积累的词语恰当的运用到自
己的作文中。

做到语句通顺、明白,有意识运用积累的词语,并使用得当。

3、对学生的小练笔给予积极的评价,培养学生写好小练笔的自信心。

一、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27课《买木雕的少年》,你喜欢买木雕的少年吗?
为什么喜欢?
二、重温课文中的两个镜头:
1、卖木雕(读对话)
“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

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问:从这个镜头中,你能看到少年和我当时的表情吗?(板书:遗憾)他们都感到遗憾,“我”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为什么遗憾?
(板书:大)
2、送木雕
“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

啊!
原来是一个木雕小象墩,和白天见到的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

“太好了!”我高兴地喊起来,掏出钱包就要付钱。

少年连连摆手,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

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感动极了,连声说:“我们是朋友!”
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

问:这个镜头中,少年和我又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板书:高兴)
他们为什么高兴呢?(板书:小)
木雕变小了,我可以带回国了。

少年看到朋友高兴,自己也高兴。

3、看板书总结:
遗憾高兴
卖送怎样想的?
大小怎样做的?
中非友谊
为了使“我”不带着遗憾走,高兴地离开,少年做了哪些努力?
如果你是卖木雕的少年,看到“我”当时带着遗憾的神情离去,你心里会怎样想?(学生说一说)
发挥你的想象力,这个小象墩是怎么来的?
(1)少年自己刻的:把少年雕刻木雕是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写一写,突出少年做木雕时的认真、自信,表达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

(2)少年让别人帮助做的。

要写出他会怎样对人家说,做的人会说些什么?两个人的语言都要突出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

(3)自己收藏已久的小象墩,突出小象墩的珍贵,表达对中国人的友好。

让学生先去猜想,在把不同的过程写清楚。

他会怎样说怎样做呢?(两个人演一演)
这两个镜头,通过对话描写,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买木雕和送木雕的情景。

你能不能给文章补充一个镜头,让文章变得更完整呢?
4、请你动笔写一写,写的时候要注意:
(1)如果写对话,注意加上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气。

希望运用多种描写对话的形式。

(2)还要注意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突出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

激发兴趣:
如果谁设想的合理,写得清楚明白,表达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
三、学生为课文补充一个镜头,进行小练笔。

给学生提示:
1、语句通顺连贯。

2、能有意识是运用积累的词语。

3能用语言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活动描写突出人物的好品质。

课后反思: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地推敲、反复的修改教案,使得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比较顺利。

在教学时,我注重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迁移,抓住本课的中心思想,让学生感受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并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突出非洲人民对中国人的友好。

从课文内容入手,让学生回顾非洲少年卖木雕的情景,抓住少年和人中的“我”的遗憾,让学生分析两个人都为什么感到遗憾?学生明白非洲少年遗憾是因为“我”没能把自己喜欢的非洲木雕带回国感到遗憾。

“我”的遗憾,才使少年感到遗憾。

学生明确这一点是补白的关键。

然后我又让学生回顾送木雕的情景,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的心情。

此时,“我”和少年都笑了,为什么笑?学生知道了,是因为非洲少年的努力,才没有让“我”遗憾的离去。

非洲少年为“我”不带着遗憾而去做了哪些努力?大木雕怎样变成小木雕的?请同学们就猜一猜?有的说:是非洲少年把自己珍藏很久的小木雕送给了“我”;有的说:是非洲少年请了一位雕刻家,为“我”精心雕刻的》……学生们思维活跃,想法都比较符合情理。

然后,让学生开始动笔,把自己的想法编成一段故事写出来。

这节课,我能够做到精讲,节省出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写。

写完后,组织学生交流,互相评价,利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让后进一步修改,直至完善。

这节课的教学,自己的受益颇多。

知道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教材中发现写作点,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写作方法,抓住教材中的写作内容,以读促写,让学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