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20-22章)【圣才出品】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教材精讲及考研真题解析(20-22章)【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20.1 本章框架结构图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含义
经济增长核算
经济增长模型
新古典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周期概述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经济周期的分类
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演变
经济周期的解释
乘数—加速数模型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
20.2 重难点解读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定义为产量的增加,产量既可以指经济的总量,也可以是人均产量。

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的程度。

(1)总产量表示的增长率:11t t Y t Y Y g Y −−−=。

t Y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1t Y −表示()1t −时期的总产量。

(2)人均产量表示的增长率:11
t t y t y y g y −−−=。

t y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1t y −表示()1t −时期的人均产量。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研究和分析的“经济增长”是指人均产出的增长(经济增长图形分析中,纵轴都用y 表示)。

2.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丰富,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因此,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是一个“质”的概念。

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二、经济增长核算
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而生产要素的增加可分为资本增加和劳动增加。

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
(),Y AF N K = ①
式中,Y 、N 和K 顺次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表示经济的技术状况,又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根据①式可得:
(),N K Y MP N MP K F N K A ∆=⨯+⨯+⨯∆ ② 式中,N MP 和K MP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②式可以整理为:
N K MP MP Y A N K Y Y Y A ∆∆=⨯∆+⨯∆+ N K MP N MP K Y N K A Y Y N Y K A ⨯⨯∆∆∆∆⎛⎫⎛⎫=⨯+⨯+ ⎪ ⎪⎝⎭⎝⎭
③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
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因此,表达N MP N ⨯和K 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表达式
N MP N Y ⨯就是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劳动份额,并记其为α。

表达式K MP K Y
⨯是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资本份额,并记其为β。

方程③可写为: Y N K A Y N K A
αβ∆∆∆∆=⨯+⨯+ ④ 即:产出增长=(劳动份额×劳动增长)+(资本份额×资本增长)+技术进步
由方程式④可得:
A Y N K A Y N K
αβ∆∆∆∆=−⨯−⨯ ⑤ ⑤式表示,当知道了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份额的数据,并且有产出、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数据,则经济中的技术进步可以作为一个余量被计算出来,由于这一原因,表达式A A
∆有时被称为索洛余量,是指不能为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

三、新古典增长模型
1.基本假定
(1)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可设想这种商品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
(2)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
(3)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4)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
(5)社会储蓄函数为S sY =,s 为储蓄率。

2.模型推导
(1)索洛模型中的生产
在索洛模型中,借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 生产函数)进行分析。

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C-D 生产函数的函数形式为:
()1=Y F K N K N αα−=,
由C-D 生产函数,可得:
=Y K N K N F N N N N N ⎛⎫⎛⎫⎛⎫= ⎪ ⎪ ⎪⎝⎭⎝⎭⎝⎭
, 用y 表示人均产量,即Y y N =,k 表示人均资本,即K k N
=,则生产函数可简化为: ()y f k k α==
如图20-1所示,生产函数()y f k =体现了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之间的关系。

随着人均资本的增加,人均产出也不断增加,但增加量越来越小。

图20-1 人均生产函数
(2)索洛模型中的消费和储蓄
当人均产出与人均资本不变时,经济就处于稳定状态。

结合生产函数()y f k k α==,要使人均产出不变,人均资本应保持不变。

人均资本受到储蓄(形成新资本)和必需的投资(使得资本数额损耗)两种因素的影响。

必需的投资取决于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

一方面资本用于配备新工人,即nk ,其中n 表示人口增长率,是恒定的;一方面资本用于资本的折旧,即k δ,其中δ表示折旧率,为外生的。

因此,必需的投资为()n k δ+。

根据分析,可得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 sf k n k δ∆=−+
该式即为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n k δ+称为资本广化;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

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又可表述为: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资本广化
3.稳态分析
(1)稳态的含义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是指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在稳态时,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值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人均产量也达到稳定状态,即k 和y 达到一个持久性的水平。

(2)稳态的条件
当()()sf k n k δ<+时,k ∆<0,人均资本量减少;
当()()sf k n k δ>+时,k ∆>0,人均资本量增加,被称为资本深化;
当()()sf k n k δ=+时,k ∆=0,此时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人均储蓄恰好等于资本广化的需要。

因此,要实现稳态,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即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件是:
()()sf k n k δ=+
如图20-2所示,无论经济体的初始人均资本存量是多少,最终都会收敛到A k ,人均资
本存量保持不变,将该点称为稳定状态(Steady State ),即图20-2中的A 点。

图20-2 经济增长的稳态
稳态意味着人均收入y 和人均资本k 的值固定,但由于经济中劳动人口增长率为n ,所以总产量和资本存量都在增长,并且增长率均为n ,即
Y N K n Y N K
∆∆∆===,且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无s )。

4.储蓄率与经济增长
(1)在稳定状态下的人均产出水平及增长速度
当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由y k α=和()sy n k δ=+可得:
11A s k n αδ−⎛⎫= ⎪+⎝⎭
1A s y n ααδ−⎛⎫= ⎪+⎝⎭
上式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

相反,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

当经济处于稳态时,
k 和y 都是固定不变的。

由于人均收入固定不变,故其增长率为零,这时,总收入以相同于人口增长率的增长率增长,即增长率为n 。

可见,稳态增长率不受储蓄率的影响,仅靠物资资本积累并不能够实现长期经济增长,这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关
键结论。

(2)储蓄率的增加
图20-3 储蓄率增加的影响
如图20-3所示,经济最初位于C点的稳态均衡。

假定经济活动主体一次性把储蓄率从s提高到S',形成新的稳态为C'。

可以看出,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

从长期看,随着资本积累,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又回落到人口增长的水平。

即储蓄率的增加不能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确实能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换句话来说,提高储蓄率将带来短期增长,但不能够带来长期经济增长。

图20-4 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