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盖斯定律理解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盖斯定律理解

(3)对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NO2等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4CO(g)+2NO2(g) 4CO2(g)+N2(g) ΔH=-1200 kJ·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用活性炭还原法也可以处理氮氧化物。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NO,发生反应:C(s) +2NO(g) N2(g) + CO2(g) ΔH。在T1℃时,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
C.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 kJ·mol-1,焓变大于0,所以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白锡转为灰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项正确;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X键放出akJ能量,则该条件下△H2=+akJ/mol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500℃、30M 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38.6kJ·mol-1
C.过程Ⅰ、过程Ⅱ均为放热过程
D.过程Ⅲ只生成了极性共价键
2.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H2
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
A.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放出热量,则△H5<0,故A错误;
B.氢氧化钙生成氧化钙固体和水蒸气,与液态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可逆的过程,水蒸气变成液态水会放出热量,△H1+△H2≠0,故B错误;
C.②CaO(s)+H2O(l)=Ca(OH)2(s)、④CaO(s)=CaO(s),②+④不能得到510℃时Ca(OH)2(s),则△H3≠△H4+△H2,故C错误;
②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根据上表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B.恒温恒压充入氩气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N2、CO2的浓度之比为5:3:3,则和原平衡相比,NO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ΔH_______0(填“﹥”、“﹤”或“=”)。
【详解】
A.△H1代表的是HX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的过程,因为HF气体溶于水放热,则HF气体溶于水的逆过程吸热,即HF的△H1>0,故A错误;
B.由于HCl比HBr稳定,所以相同条件下HCl的△H2比HBr的大,故B错误;
C.△H3+△H4代表H(g)→H(aq)的焓变,与是HCl的还是HI的无关,故C错误;
热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2NO2(g)+NaCl(s) NaNO3(s)+NOCl(g) ΔH1
K1

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 ΔH2
K2

2NO(g)+Cl2(g) 2NOCl(g) ΔH3
K3
ΔH1、ΔH2、ΔH3之间的关系为ΔH3=___________;K1、K2、K3的关系为K3=____________。
D.过程III中CO、氢氧原子团和H原子形成了CO2、水和H2,H2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2.D
【解析】
【详解】
A、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则②-①=③,所以△H2-△H1=△H3>0,所以△H1<△H2,故A错误;
B、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则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故B错误;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ΔH2
③Sn(s、灰) Sn(s、白) ΔH3=+2.1kJ/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灰锡与白锡互为同素异形体
B.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
C.白锡转化为灰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ΔH1﹥ΔH2
8.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与相应定律或原理不相符的是()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盖斯定律理解
一、单选题
1.我国科学家使用双功能催化剂(能吸附不同粒子)催化水煤气变换反应:CO(g)+H2O(g)═CO2(g)+H2(g)△H<0.在低温下获得高转化率与高反应速率。反应过程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显示:起始时的2个H2O最终都参与了反应
B.使用催化剂降低了水煤气变换反应的△H
【解析】
【分析】
A.根据△H1代表的是HX气体从溶液中逸出的过程分析判断;
B.根据△H2代表的是HX的分解过程,结合HCl的HBr稳定性分析判断;
C.根据△H3+△H4代表H(g)→H(aq)的焓变分析判断;
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X键放出akJ能量,则断开1molH-X键形成气态原子吸收akJ的能量,据此分析判断。
12.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g)+O2(g)===2H2O(1) ΔH=-572 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物能量总和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能量总和。
(2)若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则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72 kJ。
C.亚硝酸钠有强的氧化性,可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香肠中可以加少量的亚硝酸钠以保持肉质新鲜,注意加入的量必须适量,否则会影响人的健康,故C正确;
D.铁粉无法吸水,为抗氧化剂,不是干燥剂,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选择食品添加剂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适量的添加,否则有些添加剂过量,会造成身体的危害。
5.D
C、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焓变大于0,所以灰锡转为白锡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根据③:Sn(s,灰) Sn(s,白)△H3=+2.1kJ•mol-1,当温度低于13.2℃的环境时,会自行毁坏,故D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C.醋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没有完全电离,醋酸电离时吸热,所以1molCH3COOH与1molNaOH溶液反应放热少于强酸,故C正确;
D.一定条件下,反应热与平衡移动无关,与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7.D
【解析】
【详解】
A.灰锡与白锡都是锡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
B.根据③Sn(s,灰) Sn(s,白),室温大于13.2℃,物质转变为白锡,B项正确;
A.向漂白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能增强漂白液的漂白效果——元素周期律
B.常温常压下,1体积CH4完全燃烧消耗2体积O2——阿伏加德罗定律
C.向Fe(SCN)3溶液中加入少量KSCN固体,溶液颜色加深——勒夏特列原理
D.通过测量C、CO的燃烧热来间接计算2C(s)+O2(g)=2CO(g)的反应热——盖斯定律
9.下列实验结果不能作为相应定律或原理的证据是
A
B
C
D
勒夏特列原理
元素周期律
盖斯定律
阿伏加德罗定律




结果
左球气体颜色加深
右球气体颜色变浅
烧瓶中冒气泡,
试管中出现浑浊
测得ΔH为ΔH1、ΔH2的和
H2与O2的体积比约为2︰1
A.AB.BC.CD.D
二、多选题
10.“氯化反应”一般指将氯元素引入化合物中的反应,一般包括置换氯化、加成氯化和氧化氯化。已知在制“氯乙烯反应”中,HC≡CH (g)+HCl(g) CH2=CHCl(g)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3)H2的标准燃烧热ΔH=________。
(4)反应2H2+O2 2H2O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拆开1 mol H2、1 molO2和1 mol H—O中的化学键分别需要消耗436 kJ、496 kJ和463 kJ的能量。
则反应过程(Ⅱ)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kJ。
(1)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中主要污染物为NOx,可用 CH4催化还原 NOx以消除其污染。298 K时,1.0 g CH4(g)与足量的NO气体完全反应生成N2、CO2和H2O(g),放出72. 5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氮氧化物与悬浮大气中的海盐粒子相互作用会生成NOCl,涉及的相关反应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碳叁键的键能:M1小于CH≡CH
B.由题图可知M2→M3的变化过程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C.该氯乙烯反应的总反应速率取决于M2→M3的反应速率
D.HgCl2是“氯化反应”的催化剂,不会参与反应的过程
三、综合题
11.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其中氮的化合物的处理和利用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57.3kJ·mol-1,若将含1mol CH3COOH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