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塑造一种人的存在方式

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塑造一种人的存在方式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看了很多人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看法,我深有同感,现将引起我共鸣的一些看法转载如下:
1、教育实际上就是在塑造一种人的存在方式。

当教育全然沉迷于对当下现实生活的适应,教育就没有办法真正地去培养可以从容地面对世俗生活而具有独立个性、健全人格和富有人文情怀的自由个体。

教育本身就会在单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迷失自身的品格。

因此,出现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整个社会都是一种浮躁之气,什么都讲究速成,不愿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长久从事某种事情,这种风气反应在教育上就是教育沉迷于对现实生活的适应。

2、我们并不要奢望一下就能够改变不合理的教育体制,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以应试为目标的强大壁垒,要想通过素质教育来促进应试教育的终结,可能还要走漫长的道路,我们往往显得很无力,也很无奈。

但是,在规范办学行为方面,我们能按教育规律做一些事情,能提供一点思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默默实践,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也许正是这些无关宏旨、微不足道的平常小事,构成了我们基础教育图景的底色。

3、教育追求的是人的解放和自由,教育绝不能缺失甚至驱逐梦想。

诗与哲学就是百日做梦,痴人说梦;发明与创造就是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就是营造“必要的乌托邦”。

没有梦的童年是苍白的,不会游戏的学习是残缺的。

能不能让安全关在校园内的学生都有点小小的出格,让充满生命活力的少年每天都能痛痛快快地出上一身汗——运动一场,让多梦时节的女生每晚都能有时间
倚窗片刻——在童话与星星的世界徜徉一程,让怀揣教育理想的教师都能按教育规律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园丁?应该让教育有所作为,这或许才是“规范办学行为”的真正内涵所在。

4、规范办学行为的几个“拷问”:首先拷问校长的办学理念: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办学行为,就会带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其次,拷问教师的能力素质,规范办学行为,并不是不要质量,要减负增效,教师的能力素质是关键。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如何提高“亩产量”?如何树立新的育人观?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再次,拷问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能否接受学校的“规范”?是否有“淡淡的愁怨”?能否配合好学校教育?家长是否还一味要求学生沉浸在书山题海之中?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规范”之旗到底能打多久?令人担忧。

5、我们的基础教育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教育目标模糊不清,不知道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教育,或者说不知道要培养什么人;二是过度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没有注重能力的培养;三是没能提供让儿童和青少年充分发挥其潜能、特长的平台和机会。

我们的基础教育,或者我们的教育,到底该何去何从?
是啊,规范办学,就是让我们在目前乱象环生的教育生态中能够静下心来做事,能够从容淡定。

淡定是一种人生境界,它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没有追求,不是看破红尘;淡定是荣辱不惊,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宁静淡泊,是对信仰的坚定执着,是对教育真谛的执着追求,虽历经苦难仍不言悔。

淡定的人,不在意自己得到多少名利物质,而
是执着于自己脚下的路。

我们应该通过规范办学行为来找回教育的真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