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的经济特征、发展条件和分布
经济特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程度高。
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外国进口大量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发展条件:有利: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市场狭小。
发展途径:大力发展海上运输(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海),进口原料和燃料,开拓国际市场。
原料来源:石油-西亚、东南亚煤炭——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棉花——中国、美国。
2、最冷月在2月份,最热月在8月份,海洋性很强,
主要原因是:岛国深受海洋影响,
暖流影响。
东线岸线都是迎风坡——冬季多雪(东亚西北季风带来日本海的水汽抬升)
3、日本的农业
发达的渔业(日本暖流和签到寒流交汇形成的道渔场,近海和远洋捕捞、水产养殖业发展) 农业特点:人多地少,耕地少,发展小型农业,精耕细作,侧重水利和生物技术
4、东亚的季风气候
5、东亚的水稻种植业
6、东南亚经济总特征及原因
总特征: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自然条件:气候湿热、土壤肥沃(火山灰——板块交界)、适合天然橡胶、油棕、椰子、蕉麻生长,矿产源(石油、锡)丰富
历史原因:长期受到殖民统治,称为殖民者的掠夺宝地
生产习惯:生产惯性(长期掠夺式开发)和经济基础差
7、东南亚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特征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
位置: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上
气候: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克拉地峡为界)
经济: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8、马六甲海峡的位置,沟通了~~~
9、湄公河上下游水域的变化原因,水文特征、开发问题和意义
10、南亚的气候分布、成因和农业
南亚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西南季风过强过弱影响着农业的收成,搞好水利是南亚稳产的关键。
11、南亚洪涝灾害的原因
12、雅鲁藏布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13、印度的经济特点
主要工业分布
14、印度新兴工业以______为主。
IT技术的崛起,导致很多印度人移民欧美,对印度有什么影响?
从短期看,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看,海归有利于带来资金和技术。
15、中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东到天山,南到伊朗高原,西到里海,北部哈萨克丘陵直到俄罗斯。
大陆性气候为主,卡酷拉姆沙漠,流河,流胡的水系,草原荒漠景观
古代丝绸之路和第二亚欧大陆桥
16、小麦多种植在哈萨克丘陵北部、棉花种植在图兰平原。
原因
起伏平缓(平坦)、土质疏松肥沃,降水较少、日照充足,有灌溉水源。
17、土地盐碱化的原因
本区气候干旱,加之大量饮用阿姆河锡尔河的水源不合理的灌溉,导致盐碱化。
另一方面也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湖岸线后退,盐分增加。
18、白风暴产生的原因
一部分是突然盐碱化留在地表的盐分,一部分是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湖底的盐分露出地表,加上该区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
19、巴尔克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
①西部有伊犁河补给,东部没有河流补给
②蒸发量强烈
③东西联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
20、西亚和北非重要的地理位置
联系三,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著名的丝绸之路南线,经过西亚直达欧洲。
东西方海陆空的走廊,是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的航线。
海运:伊士运河连接东中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有土耳其海峡沟通地中海和黑海,直布罗退海峡沟通地中和大西洋
21、世界的石油宝库
波斯湾为中心,主要产油国是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
运油路线:印度洋—马六甲—太平洋—日本
波斯湾—霍尔默兹—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伊士—地中海—直布—大西洋—西欧美国
印度洋—好望角—
石油大量输出的原因:储量大、产量多,本国消费不大。
油质好,便于运输和加工。
埋藏浅,开采成本低。
22、非洲的气候分布成因和自然带
23、东非大裂谷的分布、成因
24、尼罗河的水文特征、尼罗河河口的估计破坏的原因
25、非洲主要的矿产
26、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长期受殖民统治的影响,被作为供应原材料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造成单一经济,工业不发达,高价进口工业制成品的不平等贸易。
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出口、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在贸易中占有绝对地位。
是世界典型的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
27、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28、中东问题
冲突: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的矛盾阿拉伯之间的矛盾
生存环境恶劣
地理位置重要
民族矛盾
石油资源
水资源
土地资源
29、北非(埃及)的经济
棉花:炎热的少雨气候和尼罗河水资源、冲积的疏松土壤
石油:
伊士运河
侨汇
旅游
30、欧洲的气候、成因、摩尔曼斯克不冻港的原因
31、沿岸的农业类型是什么,为什么,地中海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欧洲平原波状起伏的原因?
32、本宁山脉两侧的农业分布和原因
33、英吉利——多佛尔海峡多风浪的原意
34、欧洲的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零增长和负增长(经济的影响、生育观念、老龄化的影响)
35、德国北部和南部的经济发展
地势南高北低,阶梯状分布。
北部平原,地势地平,突然贫瘠,农业粗放,中部谷地,适合农耕放牧、南部山地,森林、草原广布
工业集中在莱茵——鲁尔以及北部的汉堡、不莱梅,现在南部的慕尼黑、斯图加特也发展起来,由北向南扩散。
36、俄罗斯的工业生产和布局
37、俄罗斯的气候特点和原因
冬季漫长、夏季短而温暖
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
地处亚洲大陆北部,西北高、东南低,受北冰洋影响大,而且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气流。
38、俄罗斯河流的凌汛原因、沼泽广布的原因。
39、北美洲的概况
北美三形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40、美国的工业和农业
农业(农业地域专门化的分布和条件)
41、拉丁美洲的经济(结合东南亚、南亚、西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思考发展中国家的经
41、地形对南美住的气候的影响(气候分布、热带雨林典型的原因、特殊气候—巴西高原的热带雨林和南部的大陆性气候)
42、大洋洲位置、围、主要岛屿、三大群岛、居民
澳大利亚领土组成、地形组成、特有动物、矿产和采矿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经济、城市分布、
43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44、澳大利亚气候、植被半环状的原因
45、南极洲地理位置、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科考
46、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的原因
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
地势高,风从高处吹往地处,势力强劲,加剧了冷空气的影响围。
冰层对太阳的反射。
北冰洋地势低,反射少,接受的辐射多,并受暖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