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措施批准:
校核:
编写: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地质灾害情况 (1)
3 领导机构 (1)
4 地质灾害治理重点 (2)
5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3)
1 工程概况
2地质灾害情况
***公司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主汛期4月至10月,以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为主,集中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
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滞后性。
要求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 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地质灾害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组长:认真贯彻、传达上级单位地质灾害治理组织机构的各项指令、文件要求,负责地质灾害治理的决策和全面指挥,调动各部门的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
副组长:负责现场的具体指挥,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组员:
(1)积极主动与上级应急指挥机构保持实时联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值班和巡查制度,发现险情及时报警;
(3)建立和组织地质灾害治理队伍,在发生地质灾害时统一协调,及时赶到第一线抢险。
4 地质灾害治理重点
1.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施工和开采:开采顺序、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以及爆破方法、参数不得任意改变,确需改变时应做补充设计,边坡的形态要符合设计要求,台阶坡面等要平整,严禁产生超挖现象。
2.靠近最终边坡时应采取控制爆破(如预裂爆破或减少药量),临近最终边坡的一排炮,其装药量应比正常装药量减少20~30%,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边坡的影响,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证坡面的稳定。
3.建立边坡管理制度,加强边坡管理,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破碎严重和断层带附近,应特别注意,必要时应采取防护加
固措施或适当减缓边坡角,以保证边坡的稳定。
处理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受到威胁的作业人员和设备要撤除到安全地点。
4、加强对已成型边坡和已有露天采空区的管理,在生产前必须先清除采空区坡面上的险、浮石。
每次爆破后,都应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已成型边坡上的浮石和危石。
5. 矿山开采石灰岩,在开采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矿区内岩溶发育情况,矿体节理、裂隙较发育的地方,随着矿体的开采,应密切注意坡面变化,防止产生滑坡或者坍塌。
6.开采过程中定期清扫、清理最终边坡上的危岩、浮石。
尤其是冬季,当岩体裂隙中有水时发生冻融,个别岩体极易滑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清理必须从上而下撬掉险、浮石。
未清理前其下方不准生产,禁止任何人在边坡底部休息和停留。
处理边坡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保险带和安全绳。
7.开采终了,应在边坡坡顶线外3~5m处设置隔离栅栏,在上山公路进入最终台阶处设立警示牌,防止人、畜误入造成事故。
8. 矿区东面地形坡度陡峭,为避免开采过程中岩石滚落、塌方、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应加强对边坡的监察与管理。
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语、陡坡的安全检查记录。
5 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一是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落实点上防灾预案,每处灾害点必须逐级落实具体责任人及监测人,按规定要求做好监测预报工作。
对存在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发放防灾避险牌,组织开
展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演练,提高对地质灾害的实战、协调、配合应急反应能力。
二是加强监测预报。
要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强降水天气过程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认真分析本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预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三是落实防灾措施。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汇报制度,做好值班记录。
(2)保证各施工区域排水系统的畅通,对已有排水设施等进行清理、疏通,保证雨季排水设施完好、畅通。
(3)组织分公司全体人员开展汛期险情和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职工的对汛期险情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形成、特征和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抢险救援的基本技能。
(4)强化防汛管理,制定各项汛期管理考核制度,对失职或不落实者进行处罚或追究责任。
(5)对矿区的高边坡、塌陷区进行彻底清查,疏通排水涵洞,回填低凹处。
灌浆堵塞各种裂隙,对受水害威胁的地点进行分级分区式监控,对各要害场所的排水设备和供电设备定期检查,做到全部完好,管、阀、引水装置等设施齐全完善,供电保护系统和各种电缆、防避雷装置可靠有效,确保安全生产。
(6)对营地、各施工作业队营地等房屋进行排查。
对墙体
破裂、有被淹坍塌危险的房屋进行拆除、封闭,防止汛期人员进入发生事故。
(7)特别抓好水泵检修、供电线路检修、保护预防性整定试验等工作,确保排水顺畅和供电设备完好、系统可靠,备用能力充足。
对排水系统能力进行认真测定,合理匹配水泵管路,保证系统排水能力达到规定要求,确保高质量完成水泵的联合试运转;努力抓好防治水工作,确保实现雨季安全生产。
(8)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凡是汛期除险加固、地质灾害防治期间出现事故的一律加倍处罚,因制度不落实或失职行为造成事故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严格追究责任。
(9)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在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危险区,相关村组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工程建设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并采取工程应急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0)开展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从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举措。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对我矿矿山开采等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按规定实行备案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