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净化二车间岗位技术操作规程2010年4月目录第一章生产交接班制度- 2 -第二章冷鼓工段岗位操作规程- 4 -第三章脱硫工段岗位操作规程- 26 -第四章硫铵工段岗位操作规程- 38 -第五章粗苯工段岗位操作规程- 55 -第六章油库工段岗位操作规程- 70 -第七章循环水岗位操作规程- 75 -第八章制冷站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83 -第九章岗位安全规定- 105 -第十章电动葫芦操作规程- 109 -第十一章制氮机操作规程113第十二章换热站操作规程118第十三章空压站操作规程121第十四章生产、生活、消防水泵站操作规程124第一章生产交接班制度煤气净化生产是连续性很强的生产行业,为了保证连续、稳定、安全、均衡生产,特别是三班连续运行的生产岗位,必须在生产班长的统一组织下,有序地进入生产现场,进行岗位生产对口交接班。
一、交班:1、各生产岗位应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圆满完成生产任务,并为下一班生产打好基础,做好交班准备。
2、交班前应进行一次岗位生产全面检查,稳定生产,使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技术规定。
3、检查各设备运转正常,备用设备完好,且能够随时启动投入生产。
4、检查各工艺管道,水封槽排液管,确保畅通无堵塞。
5、把岗位生产操作工具、消防器材等检查整理好,如有使用、丢失或损坏,登计说明。
6、下班前把所属设备及环境卫生搞好。
7、认真填写交班记录、生产记事和入库产品产量、质量。
8、接班者进入现场后,向接班者详细介绍本班生产情况、发生的问题及处理经过和处理结果。
9、虚心听取接班者意见,交接过程中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者应积极配合处理。
10、接班者未到岗时,交班者应坚守岗位,保证正常生产,同时向生产班长请示予以解决,不得随意自行离岗。
11、认真完成生产交接后,并取得接班者同意,方可离岗下班。
12、下班后应积极参加班后学习和班后会。
二、接班:1、积极参加班前学习和班前会,听取有关人员班前点名,布置任务和进行班前安全教育。
2、提前15分钟进入岗位,进行检查接班。
3、对上一班的生产、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交班者提出,并协助处理。
4、认真检查生产工具、消防器材、必需物品是否完好整齐,发现丢失、损坏,及时提出,并做好记录。
5、查交班者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情况,对违章情况进行批评教育。
6、虚心听取交班者介绍上一班的生产情况,认真审阅原始记录和交班记录。
对偏离工艺技术指标现象,请交班者说明情况和原因,并征求交班者对纠正操作的建议。
7、替班者到所替工种岗位接班,应担负所替岗位工种的全部工作责任。
8、接班过程发生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
9、接班后发现或发生的问题,应由接班者负责。
10、接班后由生产班长,负责组织本班生产工作和布置本班生产工作任务。
第二章冷鼓工段岗位操作规程第一节岗位职责与任务一、岗位职责:1、在值班长与工段长的领导下,负责本工段的生产操作、设备维护保养、环境保护、定置管理及清洁、文明生产等工作。
2、认真执行中控室指令,及时调整和控制好工艺指标。
3、做好设备检修前的工艺处理和检修后的验收工作。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5、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不简化操作。
6、搞好设备的点巡检工作,做到“三勤”。
做好设备润滑“五定”和“三级过滤”。
7、及时发现跑、冒、滴、漏及安全隐患,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8、严格执行“三不违章”、“四不放过”原则,要对安全生产的“四懂四会”熟练掌握,遇到特殊问题要学会分析问题和果断处理问题。
9、认真填写生产记录,记录真实准确,字迹要清晰。
二、岗位任务:1、负责将焦炉来的荒煤气进行冷却,并除去煤气中夹带的焦油、萘及煤粉、焦粉等杂物,使煤气符合工艺指标要求。
2、通过煤气鼓风机加压输送,保证焦炉集气管压力稳定和为煤气进入后续工序提供动力。
3、负责处理氨水焦油混合液,使氨水、焦油澄清分离,通过循环氨水泵为焦炉输送氨水,在集气管喷洒冷却煤气。
4、负责产品焦油脱水和将合格焦油输送到焦油加工厂。
5、负责把冷凝液、循环氨水、剩余氨水输送到炼焦车间、脱硫工段、硫铵工段等。
6、确保本工段生产、安全、环保符合要求。
第二节工艺简述一、初冷器及直冷塔:从焦炉来的荒煤气、氨水、焦油首先在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荒煤气从分离器上部进入初冷器;氨水焦油混合液则由分离器底部直接流出,进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由气液分离器出来的煤气从顶部自上而下通过初冷器,经循环水间接冷却,使煤气由78-82℃降温至35℃左右,再经直冷空喷塔冷却除萘、除煤粉、焦粉,使煤气进一步降温至20~22℃。
直冷空喷塔具有良好的轻焦油洗萘作用和冷却除尘作用。
经冷凝液循环喷洒、洗涤、煤气中的焦油、萘和煤尘、焦尘。
初冷器上段接有由循环氨水泵送来的热氨水定期清扫,中部由初冷喷洒泵从机械化氨水澄清槽抽出的焦油氨水混合液喷洒来洗涤煤气中及冷却水管外壁的焦油、萘及煤尘、焦尘,降低初冷器阻力。
冷凝液及煤气下液流至初器水封槽再满流至初冷器冷凝液槽,保持一定的液位,超过设定值时,多余的冷凝液经由冷凝液泵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直冷空喷塔由直冷循环泵将冷凝液加压经直冷循环水冷却器降温后送至直冷塔顶部及中部喷洒与煤气直接接触,洗涤煤气中的萘、煤尘及焦尘后流至直冷塔底部冷凝液槽,再经由直冷塔循环泵抽出循环喷洒,当直冷塔底部冷凝液槽液位高于设定值时,直冷循环泵去机械化氨水澄清槽的自控阀将打开,以控制冷凝液槽液位。
二、电捕焦油器:经初冷器及直冷塔冷却和洗萘的煤气仍含有焦油雾,煤气夹带着极小的焦油雾及微小颗粒,从下部进入电捕焦油器,自下而上通过蜂窝管。
在中心电晕丝-电晕极(负极)和蜂窝管-沉淀极(正极)之间形成的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使焦油雾和细小尘粒负电荷化被吸引到蜂窝管内壁上,电荷中和。
焦油等杂质沿管壁流下汇集于电捕焦油器底部,排入电捕水封。
当用热氨水冲洗电捕蜂窝管时,冲洗液亦排入电捕水封,经水封槽满流到地下放空槽,用液下泵加压后,送到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三、离心鼓风机:经过电捕焦油器除去绝大部分焦油雾的煤气进入鼓风机,经离心加压除去少量液体和固体微粒后的煤气被输送到脱硫工段及后续净化单元。
在风机出口总管上设有煤气大循环管,正常情况下鼓风机变频调速器调速改变鼓风机的输出煤气量。
鼓风机的变频器调速由初冷前吸力实现控制,当初冷前吸力减小时,鼓风机提速保证集气管压力稳定;当初冷器前吸力增大时,则风机减速保证集气管压力稳定。
在风机下液管上设有蒸汽管,可以清扫下液管,防止下液管堵塞,造成风机内积液冲击叶轮,损坏设备。
在风机出口管上设有蒸汽管道,必要时可用低压蒸汽和下液管蒸汽进行暖机,使附着在机壳内及叶轮上的油污清除。
鼓风机轴瓦增速箱所需的润滑油是由专门设置的润滑油站提供。
鼓风机及其前后煤气管道的冷凝液均收集于风机水封槽,满流到地下放空槽,由液下泵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四、冷凝液处理:由气液分离器来的氨水焦油混合液自流入机械化氨水澄清槽,在槽内经重力分离作用,上部为澄清氨水,连续满流至循环氨水槽,氨水经循环氨水泵加压后,送焦炉桥管处喷洒冷却荒煤气,剩余部分送至剩余氨水槽;部分送至剩余氨水中间槽经除焦油器除焦油后送至剩余氨水贮槽,再由剩余氨水泵送至蒸氨塔。
一部分氨水经循环氨水出口总管上的分管接至高压氨水泵再加压送至焦炉无烟装煤、集气管清扫。
焦油压至焦油分离器,再流入焦油中间槽,用焦油中间泵送至焦油贮槽,再由焦油泵送至煤焦油深加工厂。
焦油渣则沉淀于澄清槽底部,经链条刮板机连续刮出槽外,送煤场。
所有放空的下液均满流至各地下放空槽,再由液下泵送至机械化氨水澄清槽。
五、风机润滑:油站由油箱、油泵、油冷却器、滤油器、肾型净油机直接输送到风机及电机的前后轴瓦箱、变速箱进行润滑。
部分被输送到高位油箱中,部分经过润滑后,回流至油箱。
油站系统公称压力为0.4MPa,最低工作压力0.07MPa。
根据润滑点的要求,通过调节安全阀确定使用压力。
当油站压力超过安全阀的调定压力时,安全阀将自动打开,多余的油量回流至油箱。
第三节工艺技术指标一、温度控制参数1、初冷器前煤气温度:82℃±22、初冷器后煤气温度:35℃±23、初冷器单台出口煤气温度差:≤3℃4、初冷器循环水进水温度:≤32℃5、初冷器循环水回水温度:≤45℃6、直冷塔煤气出口温度:22℃±27、直冷循环水冷却器后冷凝液温度20℃±28、直冷循环泵后总管温度22℃9、入直冷塔循环冷凝液温度20℃10、循环水给水压力0.4Mpa11、低温水给水压力0.4Mpa12、冷凝液泵出口压力0.4Mpa13、直冷塔循环液泵出口流量不低于900m3/h14、直冷低温水进口温度:16℃15、直冷低温水出口温度:23℃16、循环氨水温度:70—80℃17、焦油贮槽上部温度:80—90℃19、鼓风机煤气进口温度:≤25℃20、鼓风机煤气出口温度:≤50℃21、鼓风机支撑轴承温度:≤80℃(80℃报警,85℃停机)22、鼓风机止推轴承温度:≤80℃(80℃报警,85℃停机)23、鼓风机增速箱温度:≤85℃(85℃报警,90℃停机)24、油冷却器后油温:25—35℃(50℃报警)25、电捕绝缘箱温度:80—100℃26、电捕绝缘箱氮气流量:50—80m3/h27、油箱油温:30—40℃28、鼓风机电机轴承温度:75℃报警,80℃停机29、鼓风机电机定子温度:140℃报警,145℃停机30、鼓风机轴位移:0.5mm报警,0.7mm停机31、鼓风机轴振动:80.9μm报警,101.1μm停机32、鼓风机临界转速:3200r\min二、压力控制参数:1、初冷器前吸力:-1~-1.5KPa2、初冷器后吸力:-2~-3 Kpa3、循环氨水泵后压力:0.55Mpa4、鼓风机前吸力:0~-5KPa5、鼓风机后压力:不大于18~20KPa6、油冷却器后油压:0.15 MPa (≤0.07 Mpa启备用油泵, ≤0.05Mpa停机)7、高压氨水泵后压力:3.0~4.0 MPa三、阻力控制参数:1、初冷器阻力:≤1KPa2、电捕焦油器阻力:≤0.5KPa3.直冷塔阻力:≤0.5KPa四、液位控制参数:1、初冷器冷凝液槽液位:1/2—2/32、油箱油位:1/2—2/3五、初冷器冷凝液焦油含量:8—20%六、进电捕煤气含氧量:1%报警,2%跳车七、电捕焦油器后煤气含焦油:≤20mg/N m3八、焦油含水≤4%九、流量参数控制1、入工段低压蒸汽流量:4.2t/h2、初冷器喷洒液流量:35m3/h(单台)3、直冷塔上段喷洒液流量:1250 m3/h4、直冷塔中段喷洒液流量:150 m3/h5、循环氨水泵到剩余氨水槽的氨水流量:52 m3/h6、初冷器喷洒泵至直冷塔底部的氨水流量:6 m3/h7、去焦炉的循环氨水流量:1320 m3/h8、直冷塔换热器低温水流量:750m3/h9、初冷器煤气净化循环水流量:5000m3/h第四节岗位操作一、初冷器操作:(一)初冷器的正常操作:1、经常检查初冷器的冷却负荷,及时调整循环水流量和温度,使之符合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