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初中生物—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被子植物是生物圈中最高等、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绿色植物,而且是农、林、牧业栽培的主要对象。

本节内容作为被子植物一生的最初始阶段,一开始要求学生从事一种植物的了解,有助于学生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培养实践能力,养成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种子的理解多数局限于在超市当中见到的种子,或者从电视上看到的种子,而关于种子的萌发过程则是很陌生的。

本节课要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

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因此本节课使用了提前一周做好的实验结果作为课堂教具。

三、教学目标:
1. 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 运用实验法王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 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以
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 难点: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过程。

五、教学用具:
提前一周准备,已经萌发了的种子;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七、作业:
根据探究结果设计实验,验证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八、板书设计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九、课后小结
本节内容重点在探究实验的设计。

学生在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已经对探究实验的步骤和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设计实验时能够做到“控制变量,设置对照”。

但设计一个实验同时探究几个变量问题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采取“先单个,后组合”的方式来分析这个实验。

实际过程中,学生对“充足的空气”这个条件设计起来就比较困难,很多学生选择抽成真空的方法,思路很对,但实际操作不太可行。

按照课本上的思路,很多学生认为放“一点水”与放“很多水”的一组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水的多少也成了一个变量,此处需要给学生点清楚。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学生很容易就能想到,这里稍加总结就可以。

第一节讲课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想要以比较简单的“光”为探究因素引导学生来回顾探究实验的步骤,结果讨论时间没有控制好,后面两个探究没有做好,甚至后面的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都没有讨论,课堂任务没有完成,效果很差,因此后面的课堂中将“光”和“营养物质”放到后面去讲,而且将“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分组讨论同时进行,较顺利的完成了计划任务。

从录像上来看,自己上课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语言啰嗦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同一句话反复的叨念,无意义重复;对于课堂上学生回答的问题评价做得很不好,而且有很多地方几乎是强制性的给学生一个答案;学生在下面注意力很不集中,没有控制好课堂纪律,这是自己上课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必须好好改正。

关于知识的问题,有的地方感觉思路有些混乱,不清晰,还是准备的不够充分,以后多向备课组的老师学习经验,多学习,多改进,争取每次都能有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