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茶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油茶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导语:茶油树种植前景以及种植成本如何?下面小编为您推荐油茶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油茶的用途及茶油的市场分析1,油茶的用途: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叫茶子树,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油茶主产我国南方。

油茶种子含油30%以上,油茶的主产品是茶油。

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并可用作润发、调药,可制蜡烛和肥皂,也可作润滑油、防锈油的代用品。

根据上海植物分析所检测及《中国油脂植物》公布的数据,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出七个百分点,维生素E含量也比橄榄油高一倍,并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中国医药宝典》记载,山茶油外用可治疗癣疥、防蚊虫叮蛟、除疣、防晒去皱等。

现代医学研究亦证实,山茶油与皮肤的亲合性好,有较好的渗透性,易于被皮肤吸收,山茶油可吸收对人体有害的290-320 nm的短波紫外线,因此山茶油用于护肤,可滋养皮肤,使皮肤柔嫩而富有弹性。

洗发后可抹上适量山茶油,可使头发滋润柔软、乌黑发亮,同时具有杀菌止痒、防治脱发的作用。

油茶除主要生产茶油外,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籽粕中含有茶皂素、茶籽多糖、茶籽蛋白等,它们都是化工、轻工、食品、饲料工业产品等的原材料;茶籽壳可制成糠醛、活性炭等,茶壳也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菌培养基。

研究表明,油茶皂素还有抑菌和抗氧化作用。

提炼茶油的剩余物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

此外,油茶还是优良的冬季蜜粉源植物,花期正值少花季节,10月上旬至12月,蜜粉极其丰富。

在生物质能源中油茶也由很高的应用价值。

同时,油茶又是一个抗污染能力极强的树种,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抗氟和吸氯能力也很强。

因此科学经营油茶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生态效益。

2,茶油的市场分析:我国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尤其是优质食用油匮乏,目前国内食用植物油年生产总量约1000万吨,其中茶油约20万吨,仅占2%左右;2007年国内食用植物油年消费量约为2250万吨(其中茶油20万吨左右),而且成逐年上升的态势;全国食用油百分之六十依靠进口;从食用油生产和消费比较中,不难看出我国食用植物油严重不足,每年都有需进口大量的植物油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量还在逐年上升,也从单纯地考虑数量提高为数量和质量双重提高。

但国内草本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增长变缓,呈萎缩趋势,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世界食用植物油市场的依赖度,也就是说,茶油这种优质的食用油,在国内将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竞争力。

茶油作为优质食用油,一直以来都得到产区人们的认可,初加工的茶油市场价格是菜籽油的二倍左右,2007年很多地方在每公斤30元以上,通过精加工的茶油,价格更高,国内市场已上升到每公斤45-60元,出口价已提高到每公斤15-20美元,这充分说明茶油得到市场的认可。

油茶主产我国南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日本、越南、泰国也有少量栽培,但仍以生态效益为主,整体产量非常少)。

茶油占世界食用油总量很少,属稀缺优质食用油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对茶油的优质特性的认识面在不断拓宽,不但国外在加大从中国进口原料制作茶油产品,国内很多企业也不断研发茶油新产品到国外销售,国际市场开拓前景非常广阔。

另外,油茶综合利用的副产品茶皂素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市场需求量较大,价格在逐年上升。

用茶果壳生产加工成的食品活性碳,市场开发潜力也非常大。

二、我国油茶种植的主分布和种植概况分析1,我国油茶种植的分布情况:我国油茶栽培与利用历史已有2000余年,品种资源丰富,现有油茶栽培种植面积5500万亩;我国油茶分布区北界在淮河-秦岭一线;南界大致在北回归线附近;东界为东南海岸和台湾;西界是云南的怒江流域和青藏高原的东缘。

垂直分布在东部地区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西部地区可达海拔2000米,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区、市)的低山丘陵地区,其中湖南、江西两省分布最多,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2/3。

2,种植情况分析: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油茶栽培面积曾达6000多万亩,主产区茶油产量占到食用油的一半以上。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少优良新品种、经营管理不善、初次投入较高,以及认识不足、缺乏政策扶持等原因,我国油茶产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面积和产量也逐步萎缩,目前为近5000万亩;现有油茶林中,绝大部分为亩产茶油3-5公斤的低产林,年总产量仅为20多万吨。

油茶产业始终无法发展壮大,国家林业局相关调查认为,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油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种植特点,尽管种植规模大,但产量低,在全国油料产品中所占比重很小,依存度低。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基础落后。

油茶新品种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一般农户无力承受。

三是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近些年,部分地区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发展油茶的扶持政策,推动了当地油茶产业发展,但由于财力所限力度不够,油茶发展步伐缓慢。

四是品种老化混杂,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低。

现有油茶林相当一部分是建国前种植的,长期以来主要靠“人种天养”,不抚不育,没有重视优良高产油茶品种的推广应用、采穗圃的认定和建立,致使单位面积产量低。

油茶大省湖南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高产油茶林面积为168万亩,仅占全省油茶面积的8%左右,其他省区油茶良种应用率更低。

江西省上饶县约有油茶面积76.5万亩,现有油茶林中,处于盛果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0%;优良品种面积(主要为红皮大桃和青皮大桃)占总面积的32.9%;目前,年亩平均产油3公斤左右,个别管理较好的年亩平均产油达到30公斤左右;大多数林农对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荒芜现象十分严重,再加上树龄老化,病虫危害等因素影响,从而造成了产量低、效益差、不管理、难发展的恶性循环。

三、新造油茶林的条件分析1,茶油市场好,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对发展油茶产生强大拉力(本文前面已对茶油市场作了专门分析); 2,国家与地方重视,政策扶持。

我们国家一直对油茶发展高度重视,近年来更为关注油茶产业的发展,各地发展油茶的势头很猛,许多省份提出了具体的规划和发展意见,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

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颁发以后,各地大力发展油茶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国家林业局对发展油茶高度重视,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特别是在2008年工作部署当中,把油茶低改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胡总书记、温总理就油茶产业发展问题分别作了重要批示,今年9月份,回良玉副总理亲临湖南长沙主持召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国家林业局下发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并确定了以江西和湖南二省作为油茶产业发展中心区,将予以重点扶持。

中央财政2008年度拨付专项资金2400万元给江西省发展油茶。

今年江西省委为了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推出“1155”工程,即:培养10个产值过亿元的油茶龙头企业,带动一万户油茶专业户建设丰产油茶基地500万亩(其中低改300万亩,新建200万亩),到2010年全省油茶产值达50亿元;2008年省财政配套500万元投入产业发展。

江西省上饶县已于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称号,并已被列为全国6个油茶高产示范县之一,江西省8个示范县之一;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的新决定,意味着中央下一步将更加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

3,油茶高产新品种及管理技术已趋成熟,高产稳产成为可能。

经过油茶科研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产量高、出油率高、抗逆性强的良种苗木,基本可以满足油茶发展对良种资源的需要,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的良种是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还有少量的杂交子代。

其中优良家系和杂交子代是一年生实生苗;优良无性系是芽苗砧嫁接两年生裸根苗。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逐步推开了一年生营养杯嫁接苗造林,有利于提高育苗效果和造林成活率。

在拥有中国近四成油茶的湖南省,八、九年前种下的油茶,如今每亩产量已达到五十公斤,这已是那些低产油茶林亩产的十倍。

从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获悉,全国首批50万株高产油茶轻基质容器苗繁育在该实验中心获得成功,这批耗时8个月培育而成的种苗将于本月下旬陆续送往各林业区栽种。

据悉,此项种苗培育新技术将使每亩油茶的产油量提高到35至75公斤。

而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里的实验田里,亩产茶油最近已突破了七十五公斤,最高产量甚至达到了八十五公斤。

而此时,食用油价格也突飞猛进,其中,茶油的价格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涨了好几倍。

市场上,茶油价格已达到相同级别花生油价格的两倍。

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每亩高产油茶将产生三千元的收益。

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都已成型过关。

从油茶造林林地的选择、整地和密度设计、施基肥、定植,到油茶幼林管理的施肥、抚育、树型培育,到油茶成林管理的土壤管理、施肥、灌溉、修剪、放蜂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配套管理技术措施已成熟。

4,油茶深加工能力充足。

近年来茶油加工能力迅速扩张,各地新建了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茶油的加工能力接近原料供应量的3倍;全国14个油茶主产区现有油茶加工企业近1700家,具备年产茶油11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达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

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其产品加工工艺和技术日趋成熟。

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5,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低温冻害,防火效果好,适生范围广,可以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来发展,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良树种,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初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中,油茶表现出损失较小、抗性较强的突出特点。

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正好可以更多地发展一些油茶,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期稳固。

我国6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全国70%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山区,加快山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