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

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怎样让一篇文章写得深刻有人问,一篇文章怎样就深刻了?我一直认为,文章的深刻,其实就是作者思想的深刻,没有作者深刻的思想,当然也就无法谈到一篇文章的深刻。

同样一件事,你我都能叙述明白,而深刻,就是高出叙述之外的那部分思想。

说清楚,说明白,只是作文中的基础等级,要想取得发展等级的分数,必须有超常的思考,超常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了。

昨天读到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陶器与纸屑》。

文章的前半部分的叙述,可算是基础等级,叙述了他买陶器带陶器的经过结果,写他为了携带方便,抛弃了那些用来保护陶器的纸箱、碎纸和破报纸,结果,一个踉跄,果然破坏了陶器,他为此后悔不跌。

一般文章写到后悔就为止了,可林清玄却从整个过程里展开了对生命历程的思考: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包着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了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少年带到中年,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人生里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的人生,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于成长了。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

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

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

——这就是一篇文章得以深刻的部分,也就是一般文章需要再上的一个台阶,也就是发展等级。

而从纸屑破报纸之类联想到我们身边的很多看似没意义,随手可以丢弃的东西,甚至我们身边的一些负面因素,这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且很能启迪读者的思维,且对人世产生思考。

至于文章的丰富与文采,通过阅读积累和写作练习,就可以提高的,这里就不必再说了,结尾那三段诗一样的句子,既是思维的进一步发散,也是深刻的拓展和文采的展现。

要想把一篇文章写深刻,除了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还要有非常人的眼光和思维角度。

眼界决定境界,思维角度和品质决定文章的深刻与否。

思维的角度需要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陶器与纸屑》一文,记叙之后的议论,作者可思考的角度有“陶器”与“纸屑”两个角度,而作者抓住的是最容易被忽略被抛弃的纸屑,通过谈其不能忽略的“价值”,进而联想到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那些负面因素,使文章有了直抵人性的思考价值,极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其中的看似无用,其实作用不可忽视,又包含着很深刻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考。

结尾三段,花与泥土、彩虹与乌云暴雨、电影与黑暗,则更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发散,使文章更有了一层深刻而又广泛的意义。

思维的品质是需要培养的,思维品质与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生活经历、阅读经历,和对事情的见解有关。

《语文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的经历和情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有了一定的思维品质,学生逐渐就具有了以小见大、比较鉴别、由表及里的思维能力。

这些都是一篇文章得以深刻的基础。

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作文也是这样,有些作文的技巧,其实不在作文本身,而在一定的思维品质和习惯。

读此篇小文,顿觉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如一道稍高的台阶,差距就在那里,由此可以清晰一观。

但要真正踏上“深刻”这一新的台阶,还是要在思维的培养上下一番工夫的。

记之,以备为作文等级评说材料之用,并感叹平时为文之浅薄,行文此境界吾不逮也!附:《陶器与纸屑》:在香港的中国百货公司买了一个石湾的陶器,我从前旅行时总是反对购买那些沉重易碎的物品,这一次忍不住还是买了,因为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

百货公司里有专门为陶瓷玻璃包装的房间,负责包装的是一位讲标准北京话的中年妇人。

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

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陶器放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了。

”我的石湾陶器本来有两尺长、一尺高、半尺宽,现在成为一个庞然的箱子了,好不容易提回旅馆,我立刻觉得烦恼,这样大的箱子要如何提回台北呢?它的体积早就超过手提的规定了,如果用空运,破的机率太大,还是不要冒险才好,一个再好的陶瓷,摔破就一文不值了。

后来,我做了决定,决定仍然用手提,舍弃纸箱、碎纸和破报纸,找来一个手提袋提着,从旅馆到飞机场一路无事,但是上飞机走没几步,一个踉跄,手提袋撞到身旁的椅子,只听到清脆的一声,我的心震了一下,完了!惊魂甫定地坐在自己的机位上,把陶器拿出来检视,果然犀牛的右前脚断裂,头上的角则完全断了。

我心里非常非常的后悔,后悔没有信任包装妇人的话,更悔把纸箱丢弃。

这时我心里浮起一个声音说:“对一个珍贵的陶器,包装它的破报纸和碎纸屑是与它相同珍贵的。

”确实,我们不能只想保有珍贵的陶器而忽视那些看来无用,却能保护陶器的东西。

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在珍贵的事物周围总是包着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但我们不能忽略其价值,因为没有了它们,我们的成长就不完整,就无法把珍贵的东西少年带到中年,成为有智慧的人,同样的,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些人生里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的人生,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于成长了。

对于一朵美丽的花,它脚下卑贱的泥土是一样珍贵的。

对于一道绚烂的彩虹,它前面的乌云与暴雨是一样有意义的。

对于一场精彩的电影,它周围的黑暗与它是同等价值的。

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包括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大部分。

一、基础等级基础等级又分为内容等级和表达等级。

内容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较健康、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

其中“题意”“中心”和“内容”这三项比较重要,而“题意”是重中之重。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题意”“中心”和“内容”各分为四个梯度:“题意”:①切合题意。

所写内容选择角度非常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②符合题意。

所写内容选择角度基本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③基本符合题意。

尚能把握材料,行文有所游离;④偏离题意。

指仅仅抓住材料中枝节来立意行文。

“中心”:①中心突出。

能够紧紧围绕中心主题构思作文;②中心明确。

指能够围绕主题构思行文;③中心基本明确。

尚有中心,但个别游离中心;④中心不明确。

无明确主题,或脱离材料含意作文。

“内容”:①内容充实。

所写文章材料丰富,能够充分表现主题,同时论证也很充分;②内容较充实。

选事例典型,虽然材料不够丰富,但论证比较充分,所选材料也基本能够表达主题;③内容单薄。

虽有材料,但材料较少,不足以表现主题,或者所选事例只有个别典型,只能勉强表现主题;④内容不当。

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主题,所选事例个个跟主题无关,只是“贴标签”式的拼凑。

简单地说,在基础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入格”,写合格文;发展等级中,考生要做到的是“出彩”,写个性文,精彩文。

精彩推荐:专题:2013年全国各地语文作文真题二、发展等级作文要想拿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做足文章。

就发展等级而言,必须抓住四个关键词:深刻、丰富、文采与创新,这是高考“衡文”的标准,也是我们“练考”所追求的目标。

(一)深刻。

高考作文是指:(1)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发掘出寓于事物中的本质来。

写记叙文要着眼于人物思想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发掘;写议论文,应在纷纭复杂的事物表象中,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

(2)能够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观点要有启发性。

所持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有时代感和前瞻性,并能引发别人的思考,产生心灵的共鸣,灵魂的震颤,思想境界的升华。

高考作文要做到“深刻”?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全方位扫描和多方面分析,找准切入角度。

运用发散思维,以写作对象为中心,四面八方“胡思乱想”,以觅求更多更新的信息。

即从某一人、一事、一景、一物或一个现象出发,想到其他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事物和现象,从而得出某个结论。

运用发散思维扫描时,可以通过联想,或从其本身、相关、相近、相反等角度,或从其外形、成因、关系、功用、意义、象征、等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描述、分析,找出立意深刻的最佳角度。

“多方面分析”,就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部位地分析写作对象。

对不同事物,可以根据分析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以下分析角度:正面、反面、侧面等方位角度;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角度;本地、外地、中国、外国等地域角度;内部与外部,全部与局部,现象与本质,历史与现实,物质与精神等哲学角度;国家、集体、个人等利害关系角度;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等认识角度;肯定、否定的辩证角度;立场、观点、方法、态度等世界观角度。

、(二)丰富。

所谓“丰富”一是指“材料丰富”。

即文章使用的材料种类多、数量大,内容丰赡,血肉丰满。

写记叙文,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场景描写突出;写议论文,论据丰富而典型。

这是针对近年来高考作文内容陈旧单一、论据苍白无力的现状而提出的。

考生要善于思考,从生活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不断丰富自己的材料库。

二是“形象丰满”。

指叙事类作文中能够塑造出具体可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做到既能绘形,又能传神,使人物形象有独特的性格、丰富的精神世界,真实自然立体地站立起来。

三是“意境深远”。

这是考场作文的高境界,要求考生能用精彩的语言描绘出既有诗情画意有有丰富思想到艺术画面,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字字句句皆有情。

这情既是浓烈的,又是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材料丰富”,在不同的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

使记叙性文体材料丰富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串珠为链。

将文章分为许多小片段,每一个小片段写一个内容。

这些内容像一个个精彩的珠子而内里又有一根相通的红线,串进来后就可以表达鲜明的主题。

(2)化整为零。

文章的目的是从整体上写人或事,但为了表达得更充实,往往从整体层面上切入进去,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一些具体的材料构造内存。

如《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的高考作文,就是从“走进历史”、“寻访故园”、“融入自然”、“充实人生”来表现选择文学给“我”带来的收获,充分表达了“选择文学,我一生无悔”这一主题。

(3)点面结合。

在重点介绍一两点一两点内容后,再横向展开,既可以使全文内涵更加广博,也使得文章详略得当。

在议论性文章中,材料丰富主要表现为论据的丰富上。

(1)事例充足。

有些议论文为了使论据充足,往往用排比的句式列举大量的事例,这样既显得材料丰富,又显得有气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