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光华村)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本质特征及产生的时代背景P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与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即体现了时代发展所提出的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的历史要求,又适应了开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完成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时代需要;同时,它的产生与发展也依托于时代发展所积累与提供的经济\阶级\思想和科学等社会条件.人类社会发到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知识分子,适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而深刻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或革命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及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P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1、为什么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P52、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选择题)P53、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P7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态(辨析)P7所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物殊形态,表现为相对的位置不变和物质的相对稳定状态等.由于事物具有相对静止,它们才能存在和发展,各种事物才能区别开来,人们才能对不同的事物进行研究和认识.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是辩证的统一.4、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简答)P 8—9意识的本质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承担者,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或属性;第二,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什么?(第9页)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实践认识世界;二是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5、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①量变和质变;②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P11—12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是连续的\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事物的变化,总是先从量变开始,量的变化,超出度的界限,事物就发生质变.质变是旧质消灭\新质产生,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发展是量变和质变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把一切变化都归结为纯粹的量变,否认质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或者否认量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片面地夸大质变的作用,都是错误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处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在质变条件成熟时,要勇于进行变革;在质变条件尚未具备时,应做艰苦的脚踏实地的量的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事物的发展.6、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①辩证的否定观;一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二是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是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四是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待历史遗产\外来文化,都要采取科学的态度,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作法都是错误的.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分析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P12—13事物自身的发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呈现为一个周期,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上升的.是由于:首先,每一次否定,都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扬弃”.其次,事物自身的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在否定之否定阶段上,达到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事物前进\上升的道路之所以是曲折的.首先,经过两次否定即两次向对立面转化,事物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物性,仿佛是向旧的阶段回复.其次,否定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新事物在同旧事物作斗争中必定有反复,必定要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因此把事物发展的道路看成笔直的\否认发展的曲折性的直线论,或者把事物发展看成周而复始的\否认发展的上升总趋势的循环论,是形而上学的表现,都是错误的.曲折前进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事物曲折前进的情形各不相同.在社会生活中,要区别新生事物向上发展过程的曲折和腐朽事物向下发展过程的曲折.对于革命阶级和政党来说,前进中的曲折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前进而后退,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领导艺术;有的是由于主观上犯错误,被迫走的曲折道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的必然趋势.但这个代替过程是曲折的,局部的暂时的逆转也是一种经常出现的历史现象.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要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改正错误,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7、事物发展的内部根据和外部根据P14内因是一事物自身所包含的诸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也称内部予盾.外因是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也称外部予盾.在现代科学中,内部予盾与外部予盾的关系又称为系统与环境的关系,自身系统是内因,环境是外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是根本原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第二位的原因,是变化的条件.内部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性\基本趋势和方向.处部条件能加速或延缓事物事物发的进程,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能否实现起决定性的作用.正确认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上看,只有科学地阐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才能揭示事物”自已运动”的根本原因,克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以及必然导致的唯心主义错误.从实践方面看,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又要始终如一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放在自已力量的基点上.当前,国际风云变化,我们只有把自已的事情办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8、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219、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210、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P23简释: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的含义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既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形式和自己特殊的规律。
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二,意识形态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意识形态与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
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意识形态的发展,却有可能是比较先进的。
第三,意识形态内部各种意识形式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第四,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还突出表现在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识形态的作用:具有两种不同性质,即促进社会的发展或阻碍社会的发展.根据知识点扩充:1. 辨析:经济落后的国家,其意识形态发展不可能是先进的。
(×)(见上,“第二”)2. 辨析:意识形态依赖于经济基础,但又有相对独立性(√)(理由为:相对独立性表现的4个方面)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24—251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28(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简述:党的群众观点及党的群众路线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
13、商品、商品二因素及其相互关系P31—32(一)商品及其二因素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二因素:第一,商品的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第二,商品的价值。
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或抽象劳动。
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使用价值)同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得关系或比例。
价值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根据知识点扩充:1.辨析:单个商品可以自己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的价值必须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而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使用价值)同另一种商品(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得关系或比例,所以单个商品不可能表现自身交换价值,2.多项:使用价值部分3.辨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第32页)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统一的,这表现为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成其为商品。
这里有几种情况:一是有些东西虽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但它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人的劳动消耗在它上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那就不能成为商品。
如自然界的空气、阳光等。
二是有些物品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使用价值,但如果是生产者自产自用的,不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从而不表现为价值物,那也不是商品。
三是一种物品尽管作为商品生产出来,但如果是废品,没有使用价值,即使在它上面花费了大量劳动,也是白白浪费,不会形成价值,因而不能成为商品。
4.辨析:在商品交换中,商品购买者在获得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获得了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既是统一的,又是矛盾的,其矛盾表现为对立排斥,在商品交换中无论是商品买者还是卖者,各自都不能既获得使用价值又获得价值。
14、货币的职能P3515、资本循环(概念、过程、正常进行的条件)P41(一)资本循环:生产企业的头子不间断地由流通过程的出发点进入生产过程,再由生产过程流入流通过程,从而又复归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1. 辨析:资本循环过程经历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执行三种职能。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第一种形式是货币资本形式,第二种形式是生产资本形式,第三种形式是商品资本形式;第一种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第二种职能是在车间里生产出商品,第三种职能是把商品售卖出去。
2. 简述:资本循环正常进行必须依据什么条件?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性。
并存性是指一个生产企业的全部投资,依据购买条件、生产条件和售卖条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成三部分,分别在货币资本形式、生产资本形式和商品资本形式上同时并存。
继起性是指并存的三种形式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各自相继进行循环,形成三个循环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
产业资本只有既保持并存性,又保持继起性,才能正常循环。
根据知识点扩充:辨析: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是并存性和继起性。
(√)(理由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