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判断函数图像题题型一:分析动点(直线、面)问题的函数图像例、(2014?安徽)如图,矩形ABCD 中,9,4,AB BC ==动点P 从A 点出发,按A B C →→的方向在AB 和BC 上移动,记,PA x =点D 到直线PA 的距离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图像大致是 ( )分析:本题需分两段讨论,即点P 在AB 段和BC 段,按照面积公式分别列出面积y 与x 的函数关系.当点P 在边AB 上运动时,即03x ≤≤时,4y =,其图象为一线段; 当点P 在边BC 上运动时,即35x <≤时,连接AC 、DP , 根据ADP ABP CDP S S S S =--V X V V ABCD 得到:113434622xy =⨯-⨯⨯=,即12y x =,其图象为一段双曲线. 故选B.总结:(1)根据题意确定出动点在不同的线段上运动时的范围,得到自变量x (或t )的取值范围;(2)在某一个确定的范围内,用含自变量x (或t )的代数式表示出所需的线段D CBA 4 3 54 35 4 3 553 4 O OOOy xy xy x xy y x DBA长,利用面积公式或三角形相似的性质,表示出所需求图形的面积或线段比,化简得出y (或s )关于x (或t )的关系式;(3)根据关系式,结合自变量取值范围,判断出函数图像。
练习:1、(2012?安徽)如图,A 点在半径为2的⊙O 上,过线段OA 上的一点P 作直线?,与⊙O 过A 点的切线交于点B ,且∠APB=60°,设OP=x ,则△PAB 的面积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2、(2011?安徽)如图,点P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垂直于AC 的直线交菱形ABCD 的边于M 、N 两点.设AC =2,BD =1,AP =x ,△AMN 的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形状是 ( )3、(2014?黄冈市)在ΔABC 中,BC=10,BC 边上的高h=5,点E 在AB 上,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F ,D 为BC 上的一点,连DE 、DF .设E 到BC 的距离为x ,则ΔDEF 的面积为S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OOOOxx x x y y y y 1 2 1 2 1 2 1 2DB AABCDEF第8题图2.552542.552542.5525425452.5SxO Sx OSxOO xS4、(2014?玉林)如图,边长分别为1和2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开始它们在左边重合,大三角形固定不动,然后把小三角形自左向右平移直至移出大三角形外停止.设小三角形移动的距离为x ,两个三角形重叠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 .5、(2014?河南)如图,在Rt △ABC 中,∠C=900,AC=1cm ,BC=2cm ,点P 从A 出发,以1cm/s 的速沿折线AC CB BA →→运动,最终回到A 点。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s ),线段AP 的长度为y (cm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像大致是 ( )6、(2014?龙东)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AD 边的中点处有一动点P ,动点P 沿P →D →C →B →A →P 运动一周,则P 点的纵坐标y 与点P 走过的路程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A B C DADP C B 2 1120 x y 2 2 2 21 01 2 3 4ys 10 1 2 3 4ys 10 1 2 3 4ys 10 1 2 3 4ys7、(2014?兰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行于对角线BD的直线l从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直线l与正方形没有交点为止.设直线l扫过正方形OBCD的面积为S,直线l运动的时间为t(秒),下列能反映S与t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题型二:分析函数图像判断结论正误例、(2013?安徽)图1所示矩形ABCD中,BC=x,CD=y,y与x满足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EF的斜边EF过C点,M为EF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当x=3时,EC<EMB.当y=9时,EC>EMC.当x增大时,EC?CF的值增大D.当y增大时,BE?DF的值不变分析: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F的斜边EF过C点,M为EF的中点,所以△BEC 和△DCF都是直角三角形;观察反比例函数图象得x=3,y=3,则反比例解析式为9yx;当x=3时,y=3,即BC=CD=3,所以CE=2BC=322CD=32C点与M点重合,则EC=EM,所以A选项错误;当y=9时,x=1,即BC=1,CD=9,所以EC=2,而EM=32,所以B 选项错误; 因为EC?CF=2x (62-2x )=-2(x-3)2+18,所以当0<x <3时,EC?CF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C 选项错误;因为BE?DF=BC?CD=xy=9,即BE?DF 的值不变,所以D 选项正确. 故选D .总结:对于这类问题,首先要从题干出发,将几何图形与函数图像对比着看,结合起来求解,注意,对于每个选项,可以将选项里面的条件作为已知,结合题干中所给的条件,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练习:1、(2014?连云港)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 (1,2),B (2,5),C (6,1).若函数ky 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与△ABC 有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2≤k ≤494B .6≤k ≤10C .2≤k ≤6D .2≤k ≤2522、(2014?温州)如图,矩形ABCD 的顶点A 在第一象限,AB ∥x 轴,AD ∥y 轴,且对角线的交点与原点重合,在边AB 从小于AD 到大于AD 的变化过程中,若矩形ABCD 的周长始终 保持不变,则经过动点A 的反比例函数(0)ky k x=≠中,k 的值的变化情况是 (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 题型三:分析实际问题判断函数图像例、(2010?安徽)甲、乙两个准备在一段长为1200米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m/s 和6m/s ,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之间的距离y (m )与时间t (s )的函数图象是( )y x (第8题图)246–2246–2OA .B .C .D .分析:甲在乙前面,而乙的速度大于甲,则此过程为乙先追上甲后再超过甲,全程时间以乙跑的时间计算,算出相遇时间判断图象.此过程可看作追及过程,由相遇到越来越远,按照等量关系“甲在相遇前跑的路程+100=乙在相遇前跑的路程”列出等式100v t v t ⋅=⋅+乙甲,根据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m/s 和6m/s ,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 则乙要追上甲,所需时间为t=50, 全程乙跑完后计时结束t 总=12006=200, 则计时结束后甲乙的距离()()300s v v t t m ∆=--=乙甲总 由上述分析可看出,C 选项函数图象符合 故选C .总结:(1)找起点:结合题干中所给自变量及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应到图像中找相对应点;(2)找特殊点:即交点或转折点,说明图像在此点处发生变化; (3)判断图像趋势:判断出函数的增减性; (4)看是否与坐标轴相交:即此时另外一个量为0. 练习:1、(2014?哈尔滨)早晨,小刚沿着通往学校唯一的一条路(直路)上学,途中发现忘带饭盒,停下往家里打电话,妈妈接到电话后带上饭盒马上赶往学校,同时小刚返回.两人相遇后,小刚立即赶往学校,妈妈回家,l5分钟妈妈到家,再经过3分钟小刚到达学校.小刚始终以100米/分的速度步行,小刚和妈妈的距离y(单位:米)与小刚打完电话后的步行时间t(单位:分)之间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四种说法:①打电话时.小刚和妈妈的距离为1 250米; ②打完电话后,经过23分钟小刚到达学校;③小刚与妈妈相遇后,妈妈回家的速度为l50米/分:④小刚家与学校的距离为2 550米.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2、(2014?武汉)为了解某一路口某一时刻的汽车流量,小明同学10天中在同一时段统计该路口的汽车数量(单位:辆),将统计结果绘制成如下折线统计图:由此估计一个月(30天)该时段通过该路口的汽车数量超过200辆的天数为()A.9 B.10 C.12 D.153、(2014?常州)甲,乙两人以相同路线前往距离单位10km的培训中心参加学习.图中l甲, l乙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前往目的地所走的路程s km随时间(分)变化的函数图象.以下说法:①乙比甲提前12分钟到达;②甲的平均速度为15千米/小时;③乙走了8km后遇到甲;④乙出发6分钟后追上甲.其中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4、(2014?抚州)一天,小亮看到家中的塑料桶中有一个竖直放置的玻璃杯,桶子和玻璃杯的形状都是圆柱形,桶口的半径是杯口半径的2倍,其主视图如图所示.小亮决定做个试验:把塑料桶和玻璃杯看作一个容器,对准杯口匀速注水,注水过程中杯子始终竖直放置,则下列能反映容器最高水位h与注水时间t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A. B. C. D. 题型四:分析二次函数图像判断其系数类问题例、(2014?南充)二次函数y =2ax bx c ++(a ≠0)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abc >0;②2a b +=0;③当m ≠1时,a b +>2am bm +;④a b c -+>0;⑤若211ax bx +=222ax bx +,且1x ≠2x ,则12x x +=2.其中正确的有( )A .①②③B .②④C .②⑤D .②③⑤分析:∵抛物线开口向下,∴a <0. ∵抛物线对称轴为性质12bx a=-= ,∴b=﹣2a >0,即20a b +=. 所以②正确.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 ∴c >0,∴abc <0. 所以①错误.∵抛物线对称轴为性质x=1,∴函数的最大值为a b c ++.∴当m≠1时,a b c ++>2am bm +,即a b +>2am bm +. 所以③正确. ∵抛物线与x 轴的一个交点在(3,0)的左侧,而对称轴为性质x=1, ∴抛物线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在(﹣1,0)的右侧. ∴当x=﹣1时,y <0,∴a b c -+<0. 所以④错误.∵211ax bx +=222ax bx +,∴2211220ax bx ax bx +--= ∴()120a x x b ++=,∴12x x +=2,所以⑤正确故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