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弃疾词两首默写教师版

辛弃疾词两首默写教师版

2、上阙缅怀京口籍பைடு நூலகம்雄刘裕的句子:想当年,金弋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下阙用典讽刺刘义隆的句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下阙追忆自己当年南归的句子: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5、用典表明对淡忘国耻的但有的句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用典表现自己也想为国而战的句子: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三、词牌名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四、正音释义
字音
遥岑(cén) 玉簪(zān) 螺髻(luó jì)
脍(kuài) 倩(qiàn) 揾(wèn)
10、词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子是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
六、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稼轩(xuān) 揾泪(wèn) 舞榭(xiè) 迄今(qì)
B、岑寂(cén) 菜羹(gēng) 巷陌(mò) 屹然(yì)
C、螺髻(jì) 鲈鱼(lú) 金戈(gé) 敛财(liǎn)
11 神鸦社鼓:指祭祀。
12 廉颇:战国时越国名将,晚年曾‘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五、理解性默写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1、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句子: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3、运用传统意象抒发游子之情的句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4、B(A项“目”,名词作动词,看,望。C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5、D(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C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D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
4、用典表现自己社会责任感(不会归隐)的句子: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末?
5、用典表现自己对朝中小人的不满的句子: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6、用典表现自己对时局,国势关注的句子: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7、诗人用一系列动作来表达自己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的句子是“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7、作者用典抒情,咏叹当时南宋近事的词句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8、词中写词人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回忆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的词句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作者也是以此来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
9、词中用:“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典故来写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南宋政府不图恢复,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是宋室臣民的现实,用典抒情,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C(“戈”应读gē)2、C(A项“苍”应为“仓”;B项“概”应为“慨”;D项“合”应为“和”)
3、A(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D、堪脍(kuài) 汜河(sì) 嘉许(jiā) 粗犷(guǎ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流年 雄才大略 苍皇 哗众取宠
B、愤概 谋取利益 频繁 发号施令
C、南渡 神鸦社鼓 祭祀 矫揉造作
D、理睬 惊慌失措 合谐 鸦雀无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孙仲谋( móu ) 舞榭(xiè ) 巷陌(mò ) 金戈(gē )元嘉( jiā ) 狼居胥(xū ) 仓皇(huáng ) 可堪(kān )佛狸祠(fó )拓跋焘(tāo ) 张浚(jùn )王玄谟( mó )
注释: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 岑:小山。2 献愁供:献:表现;供:显露。3 玉簪螺髻:指山的形状。4 断鸿:孤雁。5 吴钩:古兵器,似剑而曲。6休说鲈鱼堪鱠:用典:《世说新语•识鉴》载东晋张翰字季鹰,为官洛阳,秋日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鱠,便弃职返乡。鱠:通“脍”指切得极细的肉丝。
8、诗人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水天一色。描写这阔大境界的句子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9、诗人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写出了南宋国势衰颓,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上阙缅怀京口籍英雄孙权的句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 从此闲居20年。
宁宗嘉泰三年(1203),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于开禧元年(1205)重回故宅闲居。
二、写作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距离他二十三岁自江北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这期间,他上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宰相虞允文的《九议》都未受到采纳。同时,由于他有着几种特殊的身份,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辛弃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中的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就可想而知了。这一切,就是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并写下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的背景了。当他为了销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面对着大好江山词人的无限感慨就涌上心头。好,让我们一起进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中。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高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赢得仓皇北顾
D、尚能饭否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7 求田问舍:买房置地。三国时刘备责备许汜只知为私购置田产而全无忧国救世之意。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8 倩:请。9 红巾翠袖:供指歌女。10 揾: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孙仲谋: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帝,曾建都京口。
2 舞榭歌台:指当年的一派繁华景象。3 巷陌:街巷。
4 寄奴:南朝武帝刘裕的小名。5 金戈铁马:指军队。
讲学稿( )辛弃疾词两首
年级:学科:主备人:时间:年月日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作家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
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22岁的辛弃疾聚众二千人树起抗金旗帜。不久,率部归耿京起义军,并力劝耿京归宋,以图大业,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渡,联系起义军的归宋问题。不料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率部投金。辛弃疾在返回途中得知此消息。辛弃疾率领五十余名骑兵,奇袭金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投奔南宋,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三岁。
6 元嘉:刘裕之子文帝刘义隆的年号。
7 封狼居胥:《史记·霍去病传》大将霍去病曾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夕封山勒石纪功而还,指宋文帝“有封狼居胥意”,派兵北伐,结果大败而归。
8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一带遍地战火的情景。路:代行政区域名。
9可堪:哪堪。 10佛狸词: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兵追击王玄谟,驻军公步山,建行宫,后人称此为佛狸祠。佛狸:拓跋焘小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