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学院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能力,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能在化学及相关的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在化学化工、生物、环境、材料、资源、能源、医药、冶金、食品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管理工作的研究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生物、材料、环境等相关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化学某些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专业发展状况;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得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设计实验内容,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学制、毕业基本要求及学位授予1、本科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3-6年,按照学分制管理。
2、毕业基本要求化学专业学生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3学分,各类别要求学分数如下表:课程类别学分要求一、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46其中1:通识课程37其中2:文化素质课程8其中3:开放实验 1二、学科通识教育课程66.5其中1:学科A组27.5其中2:学科B组39三、专业教育课程≧35.5其中1:专业核心课程17.5其中2:专业选修课程≧10其中3:专业拓展课程≧8四、集中实践环节253、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三、专业所属一级学科化学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布(一)通识教育阶段课程(112.5学分)通识教育阶段课程包括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46学分)和学科通识教育课程(A组27.5学分+B组39学分)两部分。
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按《湖南大学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执行。
学科通识教育A组课程按《湖南大学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实施方案》大理类A组课程执行。
具体课程如下:1.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 (46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 思想素质系列课程(13.5+2.5学分)155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155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5155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2.5155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155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15152 形势与政策(1) 0.515153 形势与政策(2) 0.515154 形势与政策(3) 0.515155 形势与政策(4) 0.5●身体素质系列课程(6+2学分)34002 军事理论 234003 军事技能训练 2 简称《军训》31001 体育(1) 131002 体育(2) 131003 体育(3) 131004 体育(4) 1● 文化素质系列课程(20+2学分)包括《大学英语》、《开放实验》、《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及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具体要求按《湖南大学本科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实施方案》规定执行。
13001 大学英语(1) 313002 大学英语(2) 313003 大学英语(3) 313004 大学英语(4) 3文化素质教育限选课程 4文化素质教育任选课程 451024 开放实验 187001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12.学科通识教育课程 (66.5学分)● A组课程(校定必修27.5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10013 高等数学A(1) 5.510015 高等数学A(2) 610503 线性代数A 2.511001 大学物理(1) 411003 大学物理(2) 311004 大学物理实验 1.508126 程序设计基础 3.5 含上机08274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1.5 实践编码:08500●B组课程(39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备注1004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3.506501 现代管理学 209553 大学化学概论 207219 电工技术 304500 工程图学(1) 309031 物理化学A(1) 309032 物理化学A(2) 309590 有机化学A(1) 309591 有机化学A(2) 309556 无机化学A 409557 分析化学A 409066 生物化学 309500 生物化学实验0.509164 基础化学实验 2(二)专业教育阶段课程(≧35.5学分)1、专业核心课程(17.5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09116 结构化学Structural Chemistry 2.509175 化学工程基础及实验Elementa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xperimentation509150 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 2 09576 基础化学实验A(1) 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ation A(Ⅰ) 0.5 09408 基础化学实验A(2) 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ation A(Ⅱ) 1.5 09409 基础化学实验A(3) 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ation A(Ⅲ) 2 09410 基础化学实验A(4) Basic Chemical Experimentation A(Ⅳ) 209228 有机波谱分析Organic Spectrum (Including Experimentation)22、专业选修课程(≧10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09316 高等无机化学Advanced Inorganic Chemistry 2 09180 现代有机合成Modern Organic Synthesis 2 09108 现代物理化学Modern Physica lChemistry 2 09104 高等有机化学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2 09138 高等分析化学Advanced Analytical Chemistry 2 09534 医学基础概论Introduction to basic Medicine 2 09230 药物化学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3 09377 药理学Pharmacology 3 09380 药物分析Pharmaceutical Analysis 2 09376 药剂学Pharmacy 23、专业拓展课程(≧8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中文) 课程名称(英文) 学分09147 化学前沿Frontiers of Chemistry 2 09357 生物制药技术Biopharmaceutical Technogy 2 09541 生物传感与生物分析Biosensing and Bioanalysis 2 09148 材料化学Material Chemistry 2 09306 电化学原理Principles of Electrochemistry 2 09552 胶体化学Colloid Chemistry 2 09220 生物技术概论Introduction to Biotechnology 2 09065 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 2 09211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2 09217 生物有机化学Bioorganic Chemistry 2 09206 药物设计与开发Pharmaceutic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209571 化学生物学Chemicobiology 2 09582 纳米化学Nanochemistry 2 09569 高分子物理Polymer Physics 2 09574 环境催化Environmental Catalysis 2 09586 现代光谱分析Modern Spectral Analysis 2 09179 环境化学Environmental Chemistry 2 09318 功能高分子化学Functional Polymer Chemistry 2 09587 药物合成原理Pharmaceutical Synthesis Principles 2 09586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 2 09583 能源化学Energy Chemistry 2 (三)集中实践环节(25学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09165 毕业论文10 09593 专业实习 2 09166 毕业实习 2 07803 电工电子实习 2 84903 金工实习C 1 09916 化工基础课程设计 2 09573 化学综合创新实验 2 09593 化学专业实验 2 09579 科研实践训练 2 总计25五、选课指导学生需根据教学计划修读完通识教育阶段课程(45学分+20.5学分+32学分)、专业教育阶段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27.5学分),参与并完成专业集中实践环节(19学分),并须选修18学分以上专业选修及拓展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按课程群组设置,专业选修课程(要求至少修读10学分以上)为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可根据个人专业兴趣及发展方向自行选择,原则上建议在同一群组内选课以加强专业纵深学习;专业拓展课程(要求至少修读8学分以上)为学生知识面的横向拓展,学生可自全校范围内选择以加强专业学科交叉。
鼓励学生在毕业最低学分要求以外修读拓展课程。
选课原则:1、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为学生选课的主要依据,选课过程中请注意专业需修学分总数及各类别分别须达到的最低学分要求。
2、适度选课。
学生自第四学期开始可以在学院所安排的必修课程之外选修专业选修与专业拓展课程,但每学期所修课程总学分数(含实践)原则上不得超过35学分。
3、选课应遵循“专业优先”的原则,应以所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为依据,专业选修课原则上建议在同一群组内选择、修读,以加强专业纵深学习。
对有严格“先行后续”关系的课程,应先修先行课,再选后续课。
4、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的选修中,注意不要选择内容一样或课程编码、课程名称一样的课程以免造成重复修读而学分被覆盖现象。
5、若选课过程当中存在什么疑问,可与各专业学业顾问或班级导师联系,在其指导下进行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