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世界贸易往来的加速,人们对外语的听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高校英语教学而言重点表现在英语教学方法的不断改革上。
本人结合自身大学英语教学经验,对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现状,提出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英语听力是英语语言交际中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方式,英语听力在英语语言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听力是语言交际的首要环节和基础,位居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首位,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主要手段。
听是一个复杂的感性认知过程,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听懂别人说的是什么。
那么如何上好听力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听力弱的现状,提高学生听力水平,要从怎么来丰富课堂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以达到培养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听力能力受限。
听说能力是语言学习者的重要部分,我们在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只有听懂了他们说什么,才有可能进行更深一步的交流与沟通。
但事实上很多大学生从入学直至大学毕业仍然感觉“听”是他们最薄弱的环节。
多年以来,我们的听力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堂语言和实际语言之间存在着
很大的差距,学生词汇、语法知识不扎实,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扎实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不能准确的理解材料中不同语法、时态、句型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在听的时候错误的理解句子的语法结构,造成对句子真实意义的误解。
所以只有具备一定量的词汇量和基本的语法知识才是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前提。
2.教学方法死板,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与听力教学安排,不但使学生对听力课缺乏兴趣,用于听力的时间也没有保证,听力技巧提高慢。
我们平时也注意到学生的听力水平远没有阅读能力提高的快,应该说与课型以及学时安排有直接的关系。
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近年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受传统听力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目前的英语听力教学中传统听力教学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传统的听力课一般遵循都是教师解释题意、学生听听材料、教师核对答案。
这种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在解释题意时,有些教师会将听力材料再读一遍,这样会潜意识的鼓励学生对信息只是进行低层次的理解,而运用与听力材料有关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知识、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则被忽略。
学生就会对听力课程产生厌烦、抵触心理。
3.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是听力教学受限。
听力习惯的影响由于受中国文化及汉语的干扰,许多学生习惯于将听懂的内容先进行逐字逐句的译成汉语,难以直接将语音信息转换成一定的情景,不
能用英语思维的方式边听边理解边记忆,将全文的内容进行整体的理解。
因为英语有着不同于汉语的历史、地理、政治、宗教和习俗等方面的语言文化背景,听力材料大多与这些方面有关。
听力测试中学生有时能听懂文章的大意,却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这往往是由于不熟悉背景知识造成的。
4.课时较少,远远跟不上需求。
虽然教育部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很长时间了,很多学生也为改革提供了必要的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等先进的工具,但是在可是安排上,听力课却一周只有一次,多的也只有两次,而且往往两次连上,造成了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对策研究
1.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的语言基础
语言基础主要是指语音、语法、基本词汇、常用句型以及口语中的一些习惯表达。
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具体的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录音机模仿录音来联系辨别发音,纠正错误的发音,熟悉并习惯连贯语流中连续、失去爆破、强弱变化、同化、略读等各种语音变化;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练习掌握各种语法知识,借助语法知识理解句子的含义,说话的语气、感情等。
英语的语言表达非常丰富,不仅有大量的词汇,而且有大量的固定搭配、短语和习惯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一定数量的短语、常用句型和习惯表达。
2.强化语音训练,打好听力基础
许多同学对听力的认识,都是从听力课开始的。
所以对于刚接触听力课的同学,教师应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语音强化练习,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听力技巧。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
交际的前提就是必须熟悉说英语国家人士的语言面貌,诸如语音、语调、语速和节奏,这样才能在交际中捕捉到所需的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
3.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听力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语音语调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背景,以广泛而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
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
同时,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性,可采取分级授课的方式,满足不同英语程度学生的学习需要。
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听力学习的动力,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因。
它能使学生处以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克服那种因惧怕而产生的抑制、烦躁等心理阻碍,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视听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精听和泛听相结合
在学生基本上适应听力课堂,对听力需求有了增长的情况下,要对学生进行精听和泛听练习。
进行精听时应让学生先把录音内容从头至尾听一遍,再把听不懂的地方集中起来,一遍又一遍地反复
播放。
若有些地方实在听不懂,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把新的单词写下来,甚至允许学生查阅有些影响理解的生词。
接着让学生再从头至尾听,直到能够听懂全部内容为止。
通过这样的听力训练,可促使学生提高辨音及听力理解能力。
在这个时候可以让学生记录文本,锻炼他们记录的速度,随后进行复述练习。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转第43页)
(上接第41页)在自主学习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行为者,教师主要起辅导、支持、监督作用。
学生因为听不懂而跟不上全班节奏的焦虑可以降到最低点,他们也不用害怕回答不了老师的提问而在同学面前丢脸。
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听者自信心的提高,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学校最新资源,学会独立自主地学习,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6.文化的融合
创设语言学习环境,学生沉浸在英语交流的氛围中,可以增强大脑对英语的语感。
因而英语的学习同样也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社会、家庭、学校、课堂等都应有学习英语的语言氛围。
只有让学生多接触英语信息。
了解英语文化,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学家拉多认为,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的学好语言。
听力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信息的输入、
处理和输出的综合教学过程。
听力材料主题虽然相对的固定,但是它所涉及的内容却融合了多方面的知识,广泛的涉及欧美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等。
听力理解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背景知识有关。
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就不能真正的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不仅在听力教学中而且在阅读教学中都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文化底蕴,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结语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听力理解能力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四项英语语言技能之一。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听力水平,广大教师必须以听力理解研究理论为指导。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学时的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参与并投入到教学中,完成听力教学的任务,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最终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使听力教学不只是限于课堂上,在课堂外,那么,教师也应该积极协调,帮助学生参加英语角,演讲比赛等活动,从多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成绩,并且通过观赏电影等活动加强文化导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王海山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2]韩慧.如何系统的进行听力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