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色彩的视觉与心理效应PPT课件
色彩的视觉与心理效应PPT课件
三、说过程
▪ 第一课时:理论基础知识 ▪ 引入—﹙教师活动﹚组织课堂,设置情境,伴随、
投入。
▪ 环节一:感受色彩—自然中存在的色彩、生 活中创造的色彩
▪ ﹙教师活动﹚展示:春夏秋冬、花鸟鱼虫等 自然中存在的色彩资料并提问。
▪
展示:衣、食、住、行等生活
中创造的美妙的色彩资料并提问。
▪ ﹙学生活动﹚学生浏览图片,感受色彩的魅 力,学生发表自我感想。
▪ ﹙学生活动﹚视、听、想等立体感官同时产 生作用,运用色彩表现四季.
▪ 通过4幅采用同一个画面的构成元素,利 用不同的颜色、个性的表现手法表达季节,进 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和理解色彩的心理效应。
▪ 环节五:学生自评作业 ▪ 各组同学展示本组作品,教师鼓励学生谈
想法。同学之间可以互猜作品的内容。学生 谈本组所用的颜色和表达的主题。
▪ 唤起学生的热情和对色彩的观察。
▪ 环节二:感受色彩魅力,体验色彩的心理效应—六 个基本色相﹙动﹚
▪
1、红色:具体事物联想,展示系列图片
▪
2、橙色: 具体事物联想,展示系列图片
▪
3、黄色: 具体事物联想,展示系列图片
▪
4、绿色:具体事物联想,展示系列图片
▪
5、蓝色:具体事物联想,展示系列图片
▪ ①讲授法、分析讨论法 ▪ ②演示法 ▪ ③练习法、实验法
▪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 展—情感升华
▪ 互动
▪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 纳
▪ 教具准备: ▪ PPT课件 ▪ 不同风格的名作 ▪ 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 ▪ 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 ▪ 课本图例
运用能力
▪ ②把握色彩的三属性,理解和区分冷暖色调、艳粉色调在四 季构成中的运用
▪ ③学习中逐渐积累的色彩美学修养可以渗透到专业学习各个 环节
▪ ⑵能力目标: ▪ 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②色彩构成知识在实用领域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特别对于
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创造设 计的能力将对制作广告、网页以及方方面面的生活都有一定 的帮助。 ▪ ⑶情感目标: ▪ ①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 环节五:课堂活动
▪ ﹙教师活动﹚①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 段。《丰收锣鼓》、《二泉映月》,引导学 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
▪ ②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 四季的色彩表现,让学生准备。
▪ 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在课堂中的巧妙融 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多 方面体验并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 调发展。
▪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互相交流,选取合作 内容,拓展思路,合作表现。
▪ 结合上节课欣赏的名作,培养学生色彩 感受能力、色彩表现手段,审美鉴赏能力。
▪ 环节四: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
▪ 运用所学的Photoshop软件来制作春夏秋冬 色彩构成图
▪ ﹙教师活动﹚连续播放四季的景色,给学生 提供参考,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
6、紫色: 具体事物联想,展示系列图片
▪ ﹙教师活动﹚1、提问学生,总结不同色彩带给人们 不同的心理效应。伴随、投入、参与。﹙关注、肯 定学生的个人品味﹚
▪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色彩的魅力,体会不同色彩 的心理效应。
▪ 环节三:多煤体展示不同形状、表现手法的色 块图片
▪ ﹙教师活动﹚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 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 第二课时:课堂实践课﹙分析、评价、反思、 体会﹚
▪ 环节一:复习上节课所讲的部分内容。
▪ 环节二:
▪ ﹙教师活动﹚播放描述春、夏、秋、冬四季 的文学作品片段,展示四季景色图片。
▪ 引导学生表述对四季变化的情绪感受。
▪ 环节三:表现色彩
▪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色彩和绘画 表现手法表现自己对四季的自我感受。﹙提 示:无需具体形象,用单纯的色彩组合,大 胆尝试色彩的混合使用。﹚
▪ ﹙学生活动﹚回答
▪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 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 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
▪ 环节四:欣赏名作
▪ ﹙教师活动﹚展示凡高的《向日葵》、康定 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讲解、总结。
▪ 通过欣赏名作,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 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 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 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 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教学重点:
▪ ①常见色的心理效应及色彩联想 ▪ ②把握色彩的三属性,理解和区分冷暖色
调、艳粉色调在四季构成中的运用
▪ ⑵教学难点: ▪ 学习中逐渐积累的色彩知识结合计算机
专业学习的环节中,给计算机有关的设计课 程带来创新、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
▪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 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本课的教学 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性,注重理论与 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 力。
色彩的视觉与心理效应
一、说教材
▪ 1、教材分析 ▪ 《色彩的视觉与心理效应》是选取清华
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术设计基础与实训 教程》第七章《色彩的心理效应与色彩搭 配》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色彩的视觉 与心理,色调的把握与色彩构成法则两部 分,我从中选取色彩的视觉与心理效应这 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次课的内容。
▪ 2、教学目标
▪ 设计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基 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设计基本理念, 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 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心理、智力发展、知 识水平以及当前美术设计教学的实际情况, 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 ⑴知识目标: ▪ 掌握色彩心理学有关知识 ▪ ①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体会色彩的表达意义及实际
▪ ①色调 ▪ ②色彩搭配 ▪ ③画面结构 ▪ ④表现手法
▪ 环节六:课堂总结及改进计划:
▪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欣赏、练习,学生大都能 体会到不同的色彩、表现手法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但不足之处是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