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全国卷解题技巧

高中历史全国卷解题技巧


(2011·新课标全国卷文综·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 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 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 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
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 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年代 比例
1870 78%
1896~1900 74%
1913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 B 由表1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 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故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 而衰与表1不符,故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 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 所发展,故B项正确;从表1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 以及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故C、D项错误。
解析:C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材料信息强调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 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这实质上是在肯 定小农经济对农耕的促进作用,因此农业收益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 济的形成,所以C项正确。春秋末年,铁犁和牛耕的出现,有利于生产力的提 高,A项表述与材料因果关系颠倒,故排除。农业收益的增加有利于手工业和 商业的发展,且材料未体现出战国时期农业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故B 项错误。小农经济规模小且脆弱,再加之土地私有易导致土地兼并,从而有利 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增长,故D项错误。
题型四
程度型、限定词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 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 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 “政治影响”、“本质”等。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 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解题技法】 1.排除法:排除错误的、不够严密的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 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以偏 概全”“范围过大”“ 过于间接”等。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 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解析 A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从图表可以看出,在“一五” 计划(1953~1957)期间,中国钢、生铁和发电量的增长率大大超过英、美两国 ,这是因为中国在原有工业基础薄弱情况下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正 确。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而军备竞赛等促进了重工业发 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急躁冒进 出现于“大跃进”期间,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 ,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
【解题技法】
1.读: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
2.找: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注意材料当中的 转折词
(转折词后面往往是材料强调的重点) 3.联: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4.析: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
注意:浓缩材料找大意,强调题干与选项的完全对应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 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 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 加( )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011·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 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解析:D 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流域使用丝帛实物货币,长江流域使用铜钱货币,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岭南和河西走廊地区使用金银货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改朝换代非常频繁,因此很多地区拒绝使用铜钱,而金银和实物则不会因改朝换 代而产生损失。因此,使用铜钱的地区是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地区,故 D项正确。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开始难移,直到两宋,江南经济才超过北方,所以A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B项错在“发展速度最快”上,C项无法通过货币的使用得出。
解析 C 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的司法公平原则。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司法公正的 原则。法官审案主要依据法律判断,而非道德良知,故A项错误;法官审案侧重 听取证人证言或遵从民众意愿,不能保证司法公正,故B、D项错误;正义女神双 眼蒙布体现出,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以洞察事实真相, 来作出公正的判决,故C项正确。
二、题型分析与技巧
题型一
【题型特征】
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在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造新的问题情景,结合材料 设计选项,考查阅读、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于 受“一标多本”的影响,选择题偏重于提供新情景、 新材料,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 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的以“能力立意”为主, 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关注社会,以史为鉴。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2)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 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 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 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7)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河南 唐 15 宋 16 明 2 清 1
)
江苏
7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7
49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材料反映了 从唐朝到清朝河南地区的状元人数越来越少,而江苏的状元人数越 来越多,这说明自唐代以来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发 生南移,故B项正确。理学兴起于河南,故A项错误;中原地区经济 发展速度落后于南方,但并没有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从唐宋至 明清时期,政治重心逐渐北移,故D项错误。
题型三
地图、图片类材料选择题
【题型特征】 地图、图片类材料题主要以地图、历史照片、图片或 漫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处理能力及依 托图片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这类试题 不仅提供了生动活泼、直观形象的试题意境,使试题 呈现图文并茂的效果,而且也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感 知材料和直观印象,为命题和能力考查提供了更为广 阔的空间,反映了文综试题命题改革的方向。
【解题技巧】 1.“四审”: 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2.对被选项要“三判”: 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 ①是要以图补文; ②是要以文补图; 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高考选择题题量与分值;
分析:题量少,分值高,风险大。 指导思想:高度重视,“得选择题者得天下”。
一、解决方法(选择题要拿高分)
1.掌握历史史实(背) 2.掌握审题、解题方法技巧 3.精品题目,多练精评,提高训练效率(做)
错题归因 (主要有四) 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思维不全,错误连连 三技巧不熟,跌跌撞撞 四心态不稳,前功尽弃
下图反映的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中三种类型商品所 占的比例。该图说明当时英国
A.大力加强资本输出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B.禁止粮食和原料出口 D.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解析 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显 示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进口商品主要以原材料和食品为主,出口则以 工业制成品为主,这表明英国工业化水平高,依赖世界市场,发展 外向型经济,排除答案BC,故正确答案D。大力加强资本输出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有的事情。
题型二
【题型特征】
图表类材料选择题
(1)近几年高考大量将图表作为材料引入试题,扩大了 历史资料的来源,活跃的命题形式。
(2)历史表格类材料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
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 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题技巧】
1.“三看” ①看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 ②看表格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 ③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 的现象。 2.“四注意” 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 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 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具体操作: 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 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 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大小”
(2007·全国卷文综·21)图6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 国
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