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仪篇
(一)场合及时机选择 1.在被介绍与人相识、双方互致问候的时候,应与对方握手致意。 2.对久别重逢的友人或多日未见的同事,相见时应热情握手以表 示问候、关切和高兴之意。 3.当对方获得新成绩和有其它喜事时,握手以表示庆贺。 4.自己领奖品时,要与发奖者握手。 5.有人向自己赠送礼品时,与其握手以表示感谢。 6.在参加宴请后告辞时,应握手表示感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2 握手礼仪
他们处事干净利落、行动果断,较为主观,对于决定的事一般很难 改变。另外,在交往中,交往双方地位差距较大时,也易采用这种握手 方式。
2.谦恭式握手
也称“乞讨式”握手、顺从型握手或友善式握手。即用掌心向上或 左上的手势与对方握手。以这种样式握手的人一般性格软弱,处于被动、 劣势地位。传递着一种顺从的心态。这种人处世比较平易近人、民主、 谦和,对对方比较尊重、敬仰或畏惧。
下一页 返回
任务1 称呼礼仪
对自己的子女,则可在其称呼前加“小”,如“小儿”、“小女”、 “小婿”。
对他人亲属的称呼。对他人的亲属,应采用敬称。对其长辈,宜在 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对其平辈或晚辈,宜在称 呼之前加“贤”字,如:“贤妹”、“贤侄”。若在其亲属的称呼前加 “令”字,一般可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爱”、“令郎”。
返回
二、能力目标
能够在各项交际活动中做到知礼、守礼; 能够在社交场合展示自然、大方、合适的气质; 能够在交际活动中运用合适的交际礼仪提高自身人际吸引力;
返回
三、知识要点
交际礼仪在人们生活中如影随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交往信息,影 响着交往的目的性。本章主要从称呼礼仪、握手礼仪、介绍礼仪、名片 礼仪四个方面对交际礼仪的技巧进行阐述。
(6)称呼亲属
1)对自己亲属的称呼。亲属,即本人直接或间接拥有血缘关系或 姻亲关系的人。日常生活中,对亲属的称呼是约定俗成的。在与外人交 谈时,对辈分或年龄高于自己的亲属,可以在其称呼前加“家”字,如 “家父”、“家母”。对辈分或年龄低于自己的亲属,可在其称呼前加 “舍”字,如“舍弟”、“舍侄”。
上一页
对于初识者和异性不适用这种握手样式。在美国,这种样式也称为 “政客式”握手。
4.“死鱼”式
握手时,伸出的手无任何力度、质感,不显任何信息,给人的感觉 好像握住一条三伏天腐烂的死鱼。这种人不是生性懦弱,就是对人冷淡 无情、待人消极傲慢。
5.捏手指式
握手时,有意无意地只握住对方的几个手指或手指尖部。女性与男 性握手时,为了表示自己的矜持与稳重,常常采用此样式。男性只需要 轻轻握一下女方的四指就可以了。如果同性之间采用此样式握手,则显 得有冷淡与生疏。
(3)对军界人士,称军衔。“将军”、“元帅”、“上校”。 (4)对宗教人士,称呼其神职.如“牧师”“神父”“传教士”。 (5)对于君主制国家的王公贵族,称呼上应尊重对方习惯,对国 王、皇后称.“陛下”,对王子、公主称“殿下”,对有爵位、封号者 称其爵位、封号或简单称之“阁下”。 (5)区别国籍。不同国家,在称呼方面,有它们自己的称呼礼仪。 1)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讲英语的国家里, 姓名一般有两个部分构成,通常名字在前,姓氏在后。如“乔治•布 什”。女子结婚后,其姓名通常由本名与夫姓组成。如“希拉里•克林 顿”,希拉里为本名,克林顿夫姓。
见面礼仪是人与人交往的第一站,直接影响了第一印象的形成。本 章详细的讲述了称呼的基本要求,公务活动中的称呼以及称呼禁忌;自 我介绍和他人介绍;握手的典型样式,行握手礼的技巧;递送名片,接 受名片,存放名片;致意的基本规则,致意主要方式。
返回
任务1 称呼礼仪
称呼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中,所采用的相互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 交往中,人与人见面、给他人写信及其他社交活动,选择正确、适当的 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和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 发展和密切的程度,也反映着一定的社会风尚,因此掌握恰当的称呼方 式是十分必要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1 称呼礼仪
老师、医生、会计等。也可以在职业前加上姓氏、姓名。如王老师、 李医生、张会计等。
(4)称呼性别 对于从事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一般约定俗成 地按性别的不同分别称呼“女士”、“小姐”、“先生”。其中“小姐” 是对未婚女性的称呼,“女士”是对已婚女性的称呼。
(5) 称呼姓名 在工作岗位上称呼姓名,有三种情况:
任务1 称呼礼仪
2.生活中的称呼
(1)对认识熟悉的人称呼较为随便,不受限制。如,老孙、小王 等。
(2)对陌生人和初次交往者,按照其身份特点进行称呼 如:称 工人为“师傅”,非正式场合,根据年纪称“大叔”、“大妈”等。
(3)通用称呼 一般来说,在接待工作中,对于男士通常称“先 生”,未婚女士称“小姐”,对于知道其婚姻状况的女子也统称“小 姐” 、“夫人”(尤其是在涉外场合)。
下一页 返回
任务2 握手礼仪
7.在拜访友人、同事、同学等之后辞别,应以握手表示希望再见 之意。
8.邀请客人参加活动,在告别之时,主人应和所有客人握手表示 感谢。
9.参加友人、同事的追悼会,离别时,应和死者的主要亲属握手, 表示劝慰并节哀之意。
(二)握手样式 了解典型的握手样式,既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交往对方的性格、情感 和态度,也能帮助我们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 采用不同的握手样式。 1.支配式握手 也称“控制式”握手。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以这种样式握手的 人希望以此表达自己的优势、主动、傲慢或支配地位。
3.双握式握手
也称 “手套式”握手。用右手紧握对方右手的同时,再用左手加 握对方的手背、前臂、上臂或肩部。使用这种握手样式的人是在表达一 种热情真挚、诚实可靠,显得自己对对方的信赖和友谊。从手背开始, 对对方加握部位越高,其热情友好的程度显得就越高。这种样式适用于 亲朋好友之间。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2 握手礼仪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1 称呼礼仪
5.称呼外号 对于关系一般者,切勿自作主张给对方起绰号,更不能随意以道听 途说来绰号去称呼对方,也不要随便拿别人的姓名或生理缺陷乱开玩笑。 如:拐子、秃子、罗锅、四眼、傻大个、麻杆儿等。 6.对年长者称呼要恭敬,不可直呼其名。
上一页
返回
任务2 握手礼仪
握手是社交场合中运用最多的一种交际礼节形式。除了是见面时的 一种礼节之外,握手通常还用来表示欢迎、欢送、见面、相会、告辞, 表示祝贺、感谢、慰问,表示和好、合作时使用的礼节。
项目二 交际礼仪篇
一、知识目标 二、能力目标 三、知识要点 四、任务实施 任务1 称呼礼仪 任务2 握手礼仪 任务3 介绍礼仪 任务4 名片礼仪
一、知识目标
了解交际礼仪在现代礼仪活动中的重要性; 掌握称呼、握手、介绍、递送名片等活动中礼仪的基本内容以及要 求; 掌握称呼、握手、介绍、递送名片等活动的基本技巧。
(2)误会。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 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1 称呼礼仪
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而 南方人认为“伙计”就是“打工仔”。中国人把配偶一般称为“爱人”, 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就是“第三者”的意思。 3.使用不当的称呼 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学生之间称“同学”,军人之间称“战 友”,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 人,就显得很不适当。有时候会让对方产生被贬低的感觉。 4.使用庸俗的称呼 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例如,“兄弟””、“哥们儿”, 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1 称呼礼仪
俄罗斯人的姓名有本名,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妇女的姓名婚前使 用父姓,婚后用夫姓,本名和父名通常不变。在俄罗斯,一般的口头称 呼只采用姓或本名。
日本人的姓名排列和中国人一样,区别在于日本人姓名字数较多。 妇女婚前使用父姓,婚后使用夫姓,本名不变。对日本人一般可只称姓, 熟人间也可只称名。对男士为表示尊重,可在姓后加上“君”,如“山 口君”等。
4. 几种称呼的正确使用
(1)同志。志同道合者称同志。如政治信仰、理想、爱好等相同 者,都可称为同志。
(2)老师。该词原义是尊称传授文化、知识、技术的人,后泛指 在某些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3)师傅。这一词原意是指对工、商、戏剧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的 一种尊称,后泛指对所有有技艺的人的称谓。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1 称呼礼仪
(4)先生。在我国古代,一般称父兄、老师为先生,也有称郎中 (医生)、道士等为先生的。在某些地区,已婚妇女对自己的丈夫或称 别人家的丈夫为先生。
(二)称呼禁忌
称呼时,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1.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主要指误读或是误会。
(1)误读。误读是指念错对方姓名。在我国有许多汉字属于多音 字。如“仇(qiu)” 非(chou) 、“查(zha)”非(cha) 、“解(xie)” 非(jie) 、“盖(ge) 非(gai) ”等。也有些不常用的字,容易读错。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 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
6.抠(扣)手心式
两手相握之后,不是很快松开,而是双手掌相互缓缓滑离,让手指 在对方手心适当停留。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任务2 握手礼仪
但一般只见于恋人、情人之间,或心有灵犀的好朋友之间。 7.平等式握手 这是一种标准的、最常见的握手样式。这是标准的、合乎常规的握 手方式。握手时,双方伸出右手,手掌垂直于地面,双方掌心相对。这 种握手方式是一种友好的、礼节性的见面方式。同事之间、朋友之间、 社会地位相等的人之间,一般采用这种样式。 (三)握手顺序 1.一般情况下的握手顺序 一般情况下的握手顺序按尊者决定的原则。 “尊者决定”原则是指,在两人握手时,各自首先应确定握手双方 彼此身份的尊卑,然后以此而决定伸手的先后。先由位尊者首先伸出手 来,即尊者先行。位卑者只能在此后予以响应,而决不可贸然抢先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