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东17#矿区760中段16、17、18矿房单体设计技术交底说明书hp2011年6月3日目录1工程概况 (4)1.1工程内容 (4)1.2地质简况 (4)(1)矿岩构造特征 (4)(2)生产补充勘探中存在的问题 (4)2工程设计方案 (4)2.1设计依据 (5)2.2矿房结构参数 (5)2.3采准切割工程 (5)天井 (5)联络道 (6)脉内运输巷 (6)装矿进路 (6)堑沟集矿巷 (6)3 回采 (9)4 采矿经济技术参数 (10)5注意事项 (13)6技术要求 (13)7通风及作业安全篇 (14)7.1 通风 (14)7.2 通风计算 (14)7.3通风后效果 (14)7.4火工品的管理 (15)7.5 作业安全 (15)7.5.1梯子架设及加工要求: (15)7.5.2天井作业流程: (16)7.5.3吊罐法施工的规定 (16)7.5.4其他安全规定 (17)8附图 (18)审批表设计地测部安环部生产技术部总工程师1工程概况1.1工程内容16、17、18矿块处于17#矿体,760水平至810水平间,矿块垂直矿体走向布臵,矿体倾角57°,回采选用浅眼留矿法。
其中⑴16矿块处于12-4勘探线至12-5勘探线间,矿块由新掘12-4天井12-5天井及12-5盲天井构成。
⑵17矿块处于12-5勘探线至12-6勘探线间,矿块由新掘12-5天井和12-6天井及12-6盲天井构成。
⑶18矿块处于12-6勘探线至14-1勘探线间,矿块由新掘12-6天井、14-1天井及14-1盲天井构成。
1.2地质简况(1)矿岩构造特征17#矿体属岩浆熔离贯入型成矿,矿体赋存于角闪二辉橄榄岩和辉长岩接触带附近矿体连续较好,但矿化不均匀矿体均宽度23.5m左右,含矿辉长岩节理较发育,矿岩属中等稳固。
(2)生产补充勘探中存在的问题1)由于矿山生产探矿技术手段的限制,本段矿体形态、矿石类型产状和规模可能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应及时跟踪采切工程,做好矿体的二次圈定工作。
2)从目前生产探矿情况来看,可采矿体与低品位矿体及夹石的界线肉眼不易区分,在下一步采矿过程中,地质人员要密切关注采场矿岩边界变化情况,控制采幅,尽力降低矿石贫化。
2工程设计方案考虑到该区段矿体产状复杂,在走向及倾向均有较大变化,矿块内部存在夹石,经讨论决定采用浅眼留矿空场法回采该部分矿石,施工时沿采场长轴方向,在采场中适当位臵开始拉槽。
使用YT-28型凿岩机,垂直矿体顶板打上向倾斜炮孔,用楔形拉槽法形成初始爆破切割槽,再以初始切割槽和拉底空间为自由面逐段、逐排回采爆破。
采下矿石自重流入堑沟集矿巷,通过装矿进路由1m3铲运机装车,从760中段1#矿石溜井下放至610中段,使用闸门漏斗装0.7m3翻斗式矿车转运至井底车场从12号井提升至地表。
采准工程主要包括:12-4天井、12-5和12-5盲天井、12-6和12-6盲天井、14-1和14-1盲天井,堑沟集矿巷、铲运运输巷、装矿进路等项目。
2.1设计依据1、矿块的开采设计,主要依据是地测部2011年4月提供的详勘报告;2、依据新疆有色设计院提供《17号矿区初步设计》;3、2011年度采掘计划;4、《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及矿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2矿房结构参数1、阶段高度50m,即810水平至760水平;2、矿房垂直走向长度23m;3、天井各占间柱6m;4、顶柱10m。
2.3采准切割工程此区段的采准工程基本属于脉内采准,掘进时废石、副产矿石,应注意分别装车。
其工程布臵如下:人行通风天井每个采场东西两端各布臵一条,相邻采场间天井公用。
首先在天井设计位臵,开掘天井施工硐室;完成后,使用地质坑道钻机打127mm导向孔及信号孔;成孔后在810中段吊罐绞车硐室里,用游动绞车通过导向孔提升吊罐,信号线不得与钢绳同在一个孔内。
第一层人行通风联络道自轨面高度8m处开,以后每间隔5m 对开联络道,联络道按照设计方位布臵;天井与上中段穿脉贯通,形成进回风系统及两条安全通路。
(详见见附图)天井人行通风联络道第一层联络道开在沿天井向上8米(从天井井底轨面高度算起)位臵,以设计方位对开,从二层天井联络道以上,每层联络道均以上下间隔5m对开。
铲运机脉内运输巷在中段水平设计位臵,垂直矿体走向施工脉内铲运机装矿运输巷,规格3.2×3m (宽×高)。
装矿进路在中段水平按设计方位,施工装矿进路,装矿进路一端连接装矿运输道,另一端连接堑沟集矿巷道,规格3.2×3m。
堑沟集矿巷装矿进路形成后,将进路与集矿堑沟联通,堑沟巷道平行布臵于,铲运机装矿运输道,16号采场堑沟利用老探矿巷道扩至3.2×3m规格。
再垂直向上挑顶3m,达到设计高度后即到达留矿法拉底层采矿水平,回采宽度控制在以集矿堑沟为中心两侧不大于6m范围内即可。
当拉底完成,采场顶板高度达到8m后(以轨面高度为基准)第一分层开采时,与人行天井第一层联络道贯通。
同时将3-6m高度范围内堑沟顶板到拉底层底板间短槽修成与水平夹角不小于55°的边坡,最终形成”V”字的堑沟集矿巷。
各采准工程的巷道断面、工程量如附表1(详见附图)附表13 回采采场拉底工程完成、联通入人行通风第一分层联络道后,沿采场长轴方向在采场中适当位臵开始拉槽。
使用YT-28型凿岩机,垂直矿体顶板打上向倾斜炮孔,用楔形拉槽法形成初始爆破切割槽,再以初始切割槽和拉底空间为自由面逐段、逐排回采爆破。
分层孔深1.5~3m(孔距、排距W= 0.8~1.0 m),崩矿方向为拉底空间。
爆破采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使用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
每次崩下的矿石,自重流入集矿堑沟。
每循环放出30%~40%,使回采作业面始终保持高度2m-3m 左右的作业空间。
其崩矿参数如下所示:最小抵抗线(孔距和排距)W= 0.8~1.0 m每次爆破崩落矿岩量(t):200 炮孔数(个):20每次爆破总孔深(m):50 装药系数(%):80每次爆破总装药量(kg):70 导爆管雷管(发):21 炸药单耗(kg/t):0.35 雷管单耗(发/吨):0.1 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m):110 地震波安全距离(m):104 采矿经济技术指标各回采工程经济技术指标见附表4~6附表4附表5附表65注意事项(1)由于该区段的地质储量级别较低,局部矿体产状可能变化较大,在进行采准探矿时应密切注意矿体变化,如发现矿体产状、质量变化较大时,应及时通报技术部;(2)在矿体回采时如遇软弱夹层石,应尽量避开施工,同时将情况及时上报;(3)出矿平巷局部不稳定,视具体情况采取支护;(4)矿体回采时为避开矿石与围岩之间的绿泥石滑动带影响,在矿房内部距矿体下盘1m处开始自下向上回采。
6技术要求工程验收依据《冶金矿山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四章工程验收标准第十二条之规定执行第十二条一般井巷掘进工程验收标准1、进尺以米为单位,保留一位小数;体积量以立方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2、巷道方向偏差标准以测量中心线为标准衡量:主要开拓平巷、斜巷不大于巷道长度的1/1000, 最大累积偏差≤0.2m;探矿、采准切割巷道≤0.3m3、巷道断面的实际规格与设计对比不得超过下列标准:主要开拓巷道不得小于设计规定,且不应大于设计规定200mm;探矿、采切巷道不得小于设计0.1m,一般不应大于设计规定300mm;4、若井巷工程规格局部偏小、但不影响安全使用的按实际规格验收,但连续超过5米的,按可修品处理。
5、开拓巷道坡度施工允许偏差±1/1000;其他巷道坡度一般取3-5‰,特殊情况以设计和施工通知为准。
6、以巷道腰线为基准衡量,开拓平巷、斜巷、硐室巷道底板不平度允许±100mm;其它巷道底板不平度允许±200mm。
7、正在掘进中的掌子面验收时允许堆存一炮碴子, 但已经竣工或通知停止的掌子面必须出干净,否则当期工程全部不予验收。
7通风及作业安全篇7.1 通风采场通风主要依靠自然风流加局扇机械通风,风流方向自西向东,自下而上。
在不同季节应注意风流方向,及时调整通风设施。
1、采准工程施工时,由于是独头作业面,掘进掌子面爆破后,必须采用高压风进行强制通风。
2、矿块的通风主要是依靠两条采区天井,采用自然通风,局部死角使用5.5Kw局扇。
在施工时应及时测定风量、风向,在不同季节根据风流方向的变化及时调整通风设施。
7.2 通风计算根据《冶金矿山安全规程规定》井下所需风量,按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并采取其中最大值。
7.2.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min局部回采时人员较多能达到3人,此时至少需要的风量为:3×4/60=0.2m3/S;7.2.2按排尘风速计算风量,硐室型采场最低风速不应小于每秒0.15m;巷道型采场和掘进巷道不应小于每秒0.25m;按照16、17、18号采场中取最大一个采场的截面面积为48m248×0.25=12m3/S;7.2.3根据上述计算取最大值12m3/S 天井断面为4m2则天井风速不得小于3m/S 7.3通风后效果工作面通风后首先应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风量、风速以及空气质量并应满足如下要求。
(1)井下采掘工作面进风流的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不低于20%,二氧化碳不高于0.5%;(2)井下作业点的空气含尘量不得超过每立方米2mg,入风井巷和采掘工作面的风源含尘量不得超过每立方米0.5mg;(3)采场应利用贯穿风流通风。
(4)井下有毒有毒有害气体应满足下表4-1所规定的值。
表4-1 有害气体最大允许浓度7.4火工品的管理在掘进每层凿岩巷施工过程中,放炮前首先要检查现场情况,将现场的火工材料收拾到保管箱内,起爆导火线要余足够长度,保证作业人员撤离现场。
在通往现场的进出口布臵警戒,待起爆炮响后再撤离。
7.5 作业安全7.5.1梯子架设及加工要求:(1、梯子长度为3.0米,宽为0.4米,踏步间距0.3米。
(2、梯子材质为国标标准40×3mm角钢。
(3、踏步材质为不小于10mm的钢筋或其它钢质材料。
(4、焊接长度不小于30mm,焊缝高度不小于6mm.双面焊接。
(5、锚杆为不小于32 mm的圆钢,长度不小于400mm,吊耳长不小于100mm,采用不小于12mm的钢筋,焊接长度不小30mm,焊高不小于4mm,双面焊接,吊环采用不小于16mm的圆钢,接缝长度不小于20mm,双面焊接。
(6、锚杆孔为15°左右,下向孔,深度不小于250mm。
(7、圆木采用上好材质且直径不小于200mm,(8、圆木长度穿过吊环长度每端口不小于70mm .(9、梯子架设采用折返式,离井壁不小于200mm。
(10、梯子和圆木采用8号渡锌铁丝双股绑匝,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