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材料(2.1--2.4)
教学内容:华师大版第二章《有理数》
知识点: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23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1 正数和负数-----------------------------2课时
§2.2 数轴---------------------------------------2课时
§2.3 相反数------------------------------------1课时
§2.4 绝对值------------------------------------1课时
复习----------------------------------------------2课时
课标要求: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值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不含字母)
中考考点:
考点一、数轴(3分)
1、主要数轴的三要素,数轴上点的表示、利用数轴比较有理
数的大小及表示有理数的点在数轴上的移动问题、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有时和16题的计算结合。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并能灵活运用。

例如:2015(5)5. 不等式组⎩⎨
⎧>-≥+13,05x 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5 2 0 -5
2 0 -5 2 0 -5 2
0 B A
C【解析】本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在数轴上表示.由不等式x+5≥0,解得:x≥-5 ;
由不等式3-x>1,解得:x<2,则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x<2,故C选项符合.
考点二、实数大小比较比较:
例如:2014(1) 1.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A). 0 (B).1
3(C).-1
3
(D).-3
例如:2015(1)1. 下列各数中最大的数是()
A. 5
B.3
C. π
D. -8
A【解析】本题考查实数的比较大小.∵732
.1
3≈,π≈3.14,∴5>π8-,∴最大的数为5.
例如:2017(1).下列各数中比1大的数是()
A. 2
B. 0
C. -1
D.-3
考点三、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
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中考对于相反数的考察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

例如:2013(1)1、-2的相反数是【】
(A)2 (B)2
--(C) 1
2(D)1
2
-
【解析】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可知:-2的相反数为2
例如:2016(1)1.﹣的相反数是()
A.﹣B.C.﹣3 D.3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

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绝对值的考察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以及与其它内容综合考察。

例如:2013(9)9、计算:3-=
例如:2014(9)9.2-= .
例如:2016(21)21.某班“数学兴趣小组”对函数y=x2﹣2|x|的图象和性质进行了探究,探究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
(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x与y的几组对应值列表如下:
x …﹣3 ﹣﹣2 ﹣1 0 1 2 3 …
y … 3 m ﹣1 0 ﹣1 0 3 …其中,m=.
(2)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并画出了函数图象的一部分,请画出该函数图象的另一部分.
(3)观察函数图象,写出两条函数的性质.
(4)进一步探究函数图象发现:
①函数图象与x轴有个交点,所以对应的方程x2﹣2|x|=0有个实数根;
②方程x2﹣2|x|=2有个实数根;
③关于x的方程x2﹣2|x|=a有4个实数根时,a的取值范围
是.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近几年中考考察很少。

四教学措施:
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与传统教材相比,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运算,较复杂的运算使用计算器。

主要特点:
1、每节内容都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通过学生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索、发现,归纳,特别是新增了规范的概括内容和规范的运算解题过程(以前都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与形成过程。

如净胜球数、气温变化等。

各环节提供了大量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营造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突出“数学化”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每节内容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活动,如: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试一试、归纳、猜想、推理、计算、交流等。

体现了数学方式上的根本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师起引导、合作、组织的作用。

3、本章教材体现了众多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运算等思想。

注重数学应用培养初步的数感(如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减法、除法转化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