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焦炉砌筑

焦炉砌筑

一、筑炉的准备筑炉的准备工作涉及许多方面,首先应作好施工的组织工作,其内容包括: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进度、劳动组织与施工方法等。

为保证砌砖质量要建立质量检验机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好专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1 砌砖大棚的要求和耐火材料的贮存焦炉砌筑应在大棚内进行。

大棚内应防风防雨以保证水线稳定,避免雨水冲刷灰缝,砌体受潮和标杆变形。

棚内温度冬季应高于5℃,以防泥浆冻结,应有足够均匀的照明。

来厂的耐火材料要核实验收,入库时应按砌砖部位的使用先后、公差大小,做好标记,分开堆放。

耐火材料应放在库内,砖库应能防雨雪,地坪坚实防止下沉,四周设有排水沟。

灰库要严防风雨,以免吹跑细粒火泥,防止混入泥砂和受潮结块。

2 预砌由于焦炉砖型复杂,砖量多,为保证质量,避免返工,对于蓄热室、斜道、炭化室等有代表性的部位砖层和炉顶的复杂部位,必需在施工前进行预砌,检查耐火砖的外形能否满足砌体的质量要求,以提供耐火砖的加工及大小公差搭配使用的依据,检查耐火泥的砌砖性能,确定泥料的配置方案;审查设计图纸及耐火砖的制造是否误差。

并应培训技术工人,掌握技术。

3 砌炉基础及抵抗墙的抹面焦炉在基础顶板上砌筑,要求顶板表面平坦均匀,砌砖前顶板表面应用水泥砂浆抹平,达到设计标高为止,砌完红砖后的顶面标高公差应在允许的范围内。

对于下喷式焦炉,在抹面前应进行下喷管埋设。

焦炉下喷管与炉体砖煤气道连接。

由于焦炉砌体与基础由冷态到热态的膨胀量不同,因此,下喷管的中心距与冷态砖煤气道的中心距也不同,以适应炉体膨胀后砖煤气道位置的变化。

设计上规定的下喷管中心距大于冷态砖煤气道的中心距,并虽蓄热室的材质不同而异。

例如:立火道中心距为480mm,硅砖蓄热室按1%的膨胀量计算,下喷管中心距为484mm,粘土砖按0.5%膨胀量考虑,下喷管中心距为482mm。

施工中要求它们的公差都在±3mm。

否则误差过大,或无法砌砖,或烘炉后下喷管与砖煤气道不重合,甚至拉裂管砖。

烘炉过程中抵抗墙与炉体有相对位移,因此,抵抗墙与炉体接触部位是滑动面,应用水泥沙浆抵抗墙抹平。

其控制公差、平直度为5mm,垂直度也为5mm。

4 砌炉的基准线焦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业加热炉,炉体本身和其它设备、机械间的相关尺寸比较严格,因此,各部位、各炉孔的线性尺寸应严格控制。

否则将影响工程质量,造成较大浪费,为此,施工前要埋设永久性标桩及基准点,埋设卡钉及设置横列标板与直立标杆。

(1)永久性标桩及基准点是用来控制焦炉整体尺寸的,其布置如图5。

焦炉纵中心线是焦炉炉组位置的主要控制线。

在焦炉的抵抗墙、煤塔或炉端台外的场地上埋设永久性标桩。

边炉永久性标桩为焦炉两端炭化室的中心线,用以控制焦炉的整个长度,同纵中心线严格垂直。

基准点用来控制炉体各部位的水平标高,一般在炉组一侧埋设一个,或每侧埋设一个,还可在煤塔处埋设一个备用基准点。

(2)埋设卡钉永久性标桩和基准点都埋设在大棚外。

为砌砖方便,将永久性标桩和基准点引到抵抗墙和基础顶板上,并埋设一定量的卡钉,在卡钉上刻以中心点,以供砌砖时拉纵轴中心线及与其平行的两侧正面限之用。

(3)设置横列标板和直立标杆横列标杆用来控制各个炉墙砌体中心线的,在标板上用木螺丝表示个燃烧室中心线的位置。

直立标杆用以控制各层砖的标高,每隔一个燃烧室安装一个(和横列标板同时安装)。

5 泥料的配制泥料对砌砖质量影响很大,各种火泥的性质特点和质量要求如第一节所述。

泥料应随配随用,不宜存放过夜;砌体各部位使用的泥料有所区别,不得混用;入厂的耐火泥必须化验质量,以保证耐火度和组合符合要求。

当不能供应成品火泥或火泥品种不全时,需在现场根据各砌体对耐火泥的要求进行配制。

泥料的配比可首先按原料或其它型号火泥的组成分析数据(主要是SiO2的含量,对粘土火泥还有Al2O3的含量)参照需用火泥所要求的含量,以加和法估算几个配料比,然后化验不同配料比火泥的耐火度,选择符合要求的配料比,配制泥料。

配制时,泥料必须混合均匀,所用设备应防止因生粘土结块而混合不均。

配制后的火泥,应逐批化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生粘土吸湿性较大,石英粉吸湿性小,当用它们配制硅火泥时,配制时应分析原料水分,换算为干基水分,以保证配比的准确性。

二、炉体砌筑1 焦炉砌体的质量要求(1)砖缝焦炉砌体是用单块耐火泥砌筑而成的。

耐火泥桨在温度较低的炉体下部一般不易得到良好的烧结,在炉体上部虽然烧结,但其强度也不高,因而砖缝就成为砌体的薄弱环节。

为了增加焦炉砌体的严密性,虽采用了不少异型砖,但砖缝还是必需饱满和严密。

砖缝不宜太宽,否则会使砌体强度和严密性变差,但也不能太窄,否则灰缝不宜饱满又不易沟缝,容易造成空缝,也使砌体强度降低。

根据实践,灰缝为3~6mm较合适,既能在砌筑时达到灰缝爆满,又能满足生产工艺上的要求。

为达到砖缝爆满,焦炉砌砖应采用“挤浆法”,即在砌体上放好灰浆,在待砌砖上打好灰浆,然后将砖沿灰浆层砌至合适地位,并将多余灰浆挤出,最后再通过沟缝将砖缝压实、压严。

(2)膨胀缝和滑动层砌体由冷态到热态要产生很大的膨胀。

炭化室长向是往外部空间膨胀,炉体纵向膨胀主要靠膨胀缝隙手,使燃烧室中心距在生产中基本保持不变,为此,膨胀缝的宽度应适应砌体加热后产生的膨胀量。

各个区域的工作温度和所有的耐火材料不同,因而膨胀量也不同,各处所留膨胀缝的数目和宽度也就不同。

通常硅砖焦炉斜道区的膨胀可按2%,即每米膨胀缝(包括灰缝)按20mm计。

膨胀缝过小会造成砌体挤压,产生变形或破裂;过大则膨胀后尚留有空隙易引起串漏。

膨胀缝的质量主要由缝的宽度和缝壁平整两个方面保证,因此,必需使用膨胀缝样板来砌筑,板厚较膨胀缝宽度小1~2mm。

为保持缝壁平整,靠膨胀缝的砖面在加工时必须平整,通常用机械加工。

膨胀缝应依缝的宽度塞入填充物。

缝隙窄在砌砖时置以马粪纸,缝隙宽时,用膨胀缝样板砌好后并清扫干净填入锯末,且其上灌以沥青,锯末应干燥、清洁,不含其它杂质。

沥青软化点要适当,一般为65~80℃。

利用膨胀缝来吸收炉体的膨胀是通过其两侧的砌体相对位移来实现的。

因此,必须在膨胀缝上下设滑动层,通常用沥青油毡纸,牛皮纸或马粪纸(以前者为好)干铺在膨胀缝内,以使炉体相对移动。

铺设滑动层所用纸的长度,一端盖过下层膨胀缝约5~10mm,以防止上层砌砖时将灰浆挤入膨胀缝内,影响砌体滑动。

另一端则伸至上层膨胀缝边,以免清扫上层膨胀缝时将纸勾出,而影响滑动层的质量。

(3)砌体的平直度垂直度与标高误差:由于炉体砌完后要安装各种焦炉设备,生产过程中要和各有关机械设备配合操作,因此对炉体的标高尺寸和各部墙面的平直情况都要有严格的要求。

砌体的标高误差是指实际砌筑的砖层标高与该层砖的设计标高之差。

从标高的误差中可以衡量砌体是否准确达到设计要求,以及与焦炉设备的配合情况。

砌体的标高应定期用水平仪测量,经常性的检查用水平尺或木靠尺与直立标杆相比即可。

砌体的平直度是指一定面积的砌体表面上凹凸程度,一般用2mm长的木靠尺沿砌体表面任意方向来测量。

砌体的垂直度是指砌体垂直面上偏离垂线的程度。

一般用挂线锤的方法测量。

虽然垂直度和平直度在某些情况下是密切相关的,即砌体垂直表面的平直度系包括在此表面的垂直度之内,平直度不好时,垂直度也不好,但垂直度和平直度的误差不一定一致。

墙面的垂直度和平直度是衡量砌体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特别是炭化室墙面应严格控制,垂直度和平直度误差过大,都将造成推焦困难,并导致炉墙早日损坏。

(4)焦炉各部孔道和各孔道间的尺寸焦炉砌体各部孔道断面和相互位置尺寸也是衡量砌砖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有的会影响筑炉后设备安装的寻顺利进行,有的则对保证生产过程的调温工作和正常加热十分重要。

所以除在砌砖时加以注意外,还应对耐火砖尺寸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挑选。

2焦炉各部位砌砖的主要注意事项按焦炉结构的要求,焦炉砌砖包括:小烟道、蓄热室、斜道区和炭化室及炉顶5个结构单元。

对这五个单元的共同要求是:灰缝饱满均匀,墙面横平竖直,焦炉几何尺寸符合公差要求。

除此一般要求外,还有其各自的注意事项。

(1)小烟道小烟道是焦炉砌筑的开始,它砌于焦炉基础顶板上,两者的热膨胀量不同,因此顶板面与其上的红砖层之间有滑动层,一般可采用清洁河砂,要求砂层厚度均匀,符合设计要求,尽量随砌随铺。

关键在于保证滑动。

小烟道第一层砖砌筑后要防止滑动变位而偏离设计尺寸,造成炉头外移,洞宽变化,墙宽变大和立缝不满等问题。

第一次炉头应砌4~5层,并向中部呈阶梯砌筑。

第一层炉头是全炉砌砖的起点,对以后的砌筑质量的影响很大,因此应严格按标板中心点和正面线砌筑。

砌蓖子砖时,要注意不可混号,否则会影响以后的加热气流的合理分布。

蓖子砖的膨胀缝宽度必须予以保证,不足时应对砖加工。

蓖子砖脚台为放置格子砖的基础,其平直度应满足不大于±5mm的质量要求。

两分式焦炉的中心隔墙两侧为异向气流,故严密性尤为重要。

(2)蓄热室砌筑过程要注意控制墙的中心线,防止蓄热室洞宽偏小而影响格子砖的安放,为此可将洞宽砌成负公差。

为确保斜道区砌筑平稳,蓄热室墙顶及相邻墙的标高应该检查,一般规定蓄热室顶相邻墙的标高不超过3mm,蓄热室顶标高与设计尺寸误差不超过±5mm。

下喷式焦炉还应严格控制煤气管砖的位置和中心距,确保管砖垂直,符合设计尺寸,管砖之间接缝应灰缝饱满,以免生产时漏气并产生爆鸣现象。

管砖应随砌随清扫管内多余灰浆。

(3)斜道区斜道区是焦炉结构及砖型最复杂的区域,孔道很多,加热煤气,空气和废气都流通其间,如果砖缝不严,极易造成串漏,影响焦炉正常生产。

因此,斜道区的砖缝应砌筑严密,尽量减少或避免采用插砖法砌筑。

由于斜道区的砖缝多为隐蔽缝,每砌完一层砖后应随即勾缝。

为保证顺利推焦,炭化室底砖不得有与焦饼推出方向相反的错台,表面不得有缺陷。

为确保斜道开口位置和尺寸,斜道开口砖和煤气道管砖的开口尺寸应逐块挑选并检查。

斜道第一层砌砖前,应由木工划出各口中心线。

斜道区最顶层的斜道出口在调节砖不能调节的方向上,允许误差为±1mm。

侧入式焦炉对砖煤气道的要求,与下喷式焦炉相同。

(4)炭化室焦炉炭化室与燃烧室相间并列,炭化室砌砖也是燃烧室砌砖。

炭化室砌砖前,应完成斜道区的砌砖质量检查,并彻底清扫各通道和孔道;砖煤气道出口的灯头嘴用纸塞好,并用沥青灌死。

为确保炭化室第一层砖的位置正确,应由木工在斜道区顶面打墨线定位后砌砖。

为避免砌墙泥浆堵塞斜道和立火道底,以及防止砌墙掉砖打坏斜道口,在砌完炭化室墙2~3层后,再清扫一次斜道口和立火道底部,并在立火道底撒上10~15mm厚的锯木屑,再放以特制的临时保护板。

炭化室与燃烧室间只由一层薄墙隔开,如有空隙,荒煤气会漏入燃烧室燃烧,破坏焦炉的正常加热。

并使焦炭质量降低。

为此所有砖缝应饱满严密,每砌4~5层就应彻底勾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