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PPT课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PPT课件


足月儿:7-10日 早产儿:2-4周
足月儿≤221umol/L(12.9mg/dl) 早产儿≤255umol/L(15mg/dl) 一般情况好
持续时间久(足月儿>2周,早产儿>4 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足月儿>221umol/L(12.9mg/dl) 早产儿>255umol/L(15mg/dl) 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胆红素每日上升>85umol/L(5mg/dl)
病理性黄疸的治疗
(一)找出原因,相应治疗:
1.1周内尽快有效可处理溶血症和其它原因的严 重黄疸→防核黄疸 2.2-3月内确定胆道闭锁→肝门空肠吻合术;肝移置。
(二)光照疗法:(简单有效)
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有效。 单面或双面蓝光(420-470nm1)。 持续或间断照射24-72小时 影响疗效的因素:暴露面积、距离、灯管寿命、光谱 副作用: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DNA损伤?眼?
新生儿黄疸
1
新生儿黄疸
定义: 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 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约60%新生儿可出 现不同程度的黄疸。
2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来源?
3
血脑屏障
4
胆红素分类
未结合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 结合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毒性)-小分子 Delta胆红素-大分子

血清白蛋白
5
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11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因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很多,并常有多种病因同时存在。
1. 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 a.产前与产时感染 , b.病毒感染为主:巨细胞病毒(CMV),乙肝病毒等 c.一般1W后出现黄疸,大便白,小便深,肝肿大, d.肝功能损害 (2)新生儿败血症: a.细菌入侵途径 b.病原菌 c.黄疸发生机理(原因:中毒性肝炎,溶血等) d.感染中毒症状 12
1、胆红素生成增多:红细胞数量多、寿命 短,旁路及其他组织胆红素来源。 2、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 3、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不足。 4、肝细胞排泄胆红素的功能不成熟。 5、肝肠循环的特殊性。 (来的多,去的少)
6
胆红素代谢特点(1)
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胆红素产生每天每千 克约6-11mg/dl,而成人只3-4mg/dl。 1、红细胞数量多 2、红细胞寿命短: 新生儿70-90天,成人为120天。 3、胆红素旁路来源多:约占20-30% 无效造血、血红素蛋白等。
17
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体征:皮肤黄疸部位估计血清胆红素
黄 疸 部 位 头颈部 躯干上半部 躯干下半部及大腿 血清胆红素 umol/L(±50) 100 150 200
臂及膝关节以下
手、脚心
250
﹥250
18
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19
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Hb、WBC 2.尿二胆:胆红素(结合)→肝性,肝后性黄疸;尿胆原→溶血 3.大便:白陶土样→胆道闭锁、肝炎;色深→溶血,肝炎 4.溶血症血清学检查(子血): a. ABO及Rh血型(D、E、C、d、e、c) b.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十为Rh血型不合为多 c. 抗体释放试验→ABO溶血 d. 游离抗体试验→ABO溶血 5.血培养,尿培养 6.肝功能:a.TB,DB b.血清转氨酶 c.血清甲胎蛋白 7.有关胆道闭锁的特殊检查: a.B超;b.肝活检:胆小管大量 增升;c.剖腹探查:<2月内施行 20
14
阳黄与阴黄
15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因
2.非感染性:
(3)母乳性黄疸:一般4-7天开始出现持续1-4月;停母乳3-5
天,胆红素水平下降50%,排除其它原因,可诊断。 原因:β-葡萄糖醛酸苷酶↑。是否继续吃母乳? (4)遗传性疾病: a.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氧酶(G6PD)缺陷病
VitK3、K4, 新生霉素,川莲,牛黄,樟脑丸(萘)引发溶血
9
新生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胆红素升高在一定范围内,不用治疗 病理性黄疸: 疾病引起,需治疗
10
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 诊断要点
生理性黄疸:
满足下列全部
黄疸 出现 足月儿:生后2-3日,4-5日达高峰 早产儿:生后3-5日
病理性黄疸:
下列任一情况
生后<24小时
黄疸 消退
总胆 红素 水平 其他
肯定。
b. 遗体性红细胞增多症(球形、口形、椭圆形) c. Gilbert’s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
16
病理性黄疸的诊断

病史:
1.出现时间:< 24小时 新生儿溶血症 2-3天 生理性黄疸,ABO溶血 4-7天 母乳性黄疸,败血症 >7天 母乳性黄疸,败血症,肝炎,胆道闭锁 2.发展速度:快→溶血症;慢→肝炎,胆道闭锁 3.粪便及尿颜色 4.家族史:G6PD缺陷病,乙肝等 5.生产史;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时感染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因
2.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症:由于母婴之间血型(ABO、Rh等系统)不 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a.ABO血型不合:多为母O型、婴A或B,50%在第一胎发病。
b.Rh血型不合:汉族90%以上为Rh(D)+, RhD溶血症> RhE溶 血症,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母输过血、外祖母Rh+例外)。 临床表现:①胎儿水肿 ②黄疸(阳黄) ③贫血
7
胆红素代谢特点(2)
胆红素运输不足:血清白蛋白量不足,或连接能力差 肝功能不成熟: 1、摄取:Y蛋白、Z蛋白 2、结合:葡萄糖醛酸 3、排泄:易形成胆汁淤积 肝肠循环: 1、肠道菌群 尿胆原、粪胆原 β-葡萄糖醛酸甘酶 2、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8
加重新生儿黄疸的因素


饥饿:葡萄糖不足 葡萄糖醛酸 早开奶 缺氧:胆红素结合需氧过程(每一步) 防止窒息 便秘:肝肠循环 失水:血液浓缩,胆红素浓度 酸中毒:胆红素与白蛋白联结与PH相关 PH 7.4:两者结合2:1 PH 7.0:胆红素与白蛋白完全分离 体内出血:红细胞破坏④更易Leabharlann 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13
病理性黄疸常见的病因
2.非感染性:
(2) 胆道闭锁:肝后性(阴黄),结合胆红素升高较为突出
a. 生后发生胆管炎,胆管纤维化→闭锁→总胆管囊肿, 故生后2W表现明显 b. 大便逐渐(可达4W)转白→白陶土样大便 c. 尿色深
d. 肝大→肝硬化、肝衰 脾亢
e. 脂溶性维生素(A,D,E,K)吸收障碍(夜盲症、佝 偻病、出血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