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和电器的区别:电器指用电的物品或设备,包括有关元件和设备;电气是指与电有关的一切线路和设备,包括控制线路、主回路、还有线路上的各种电气设备。
电力系统的组成:电力系统由发电厂、送电线路、变电所、配电网和电力负荷组成。
发电站:是将其他形式的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二次能源)的工厂。
发电厂根据一次能源的不同,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核能、风力、地热、太阳能等。
送电线路:指35千瓦及其以上的电力线路,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
其作用是将电能输送到各地的区域变电所和大型企业的用户变电所。
变电所: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中间环节,分为区域变电所(中心变电所)和用户变电所。
其作用是汇集电源、升降电源和分配电力。
电力负荷分级:一级负荷:突然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或造成重大设备损坏且难以修复,或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损失;二级负荷:突然断电,将造成大量废品,产量锐减,生产流程紊乱且不易恢复,企业内运输停顿等,因而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
此类负荷数量很大,一般允许短时停电几分钟;三级负荷:为一般的电力负荷,电力负荷的供电原则: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而且要求发生故障时,两个电源的任何部分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
对于特别重要的一级负荷,还应增设专供应急使用的可靠电源。
二级负荷应由两回路供电,该两回路应尽可能引自不同的变压器或母线段,在负荷较小或取得两回路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6千伏及以上专用架空线供电。
三级负荷对供电电源无特殊要求,允许较长汗时间停电,可用单回路供电。
电气事故类型: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射频电磁场危害、电气系统故障危害。
电气事故概要:1电气事故危害大2电气事故危险直观识别难3电气事故涉及领域广4电气事故的防护研究综合性强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影响因素(5种):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是决定人体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电流越大,危险越大。
2电流通过人体的时间;电击时间越长,电流对人体引起的热伤害、化学伤害以及生理伤害就越严重。
3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通过人体人一部位,都可能致人死亡。
电流通过心脏、脊椎和中枢神经等要害部位,电击伤害最为严重。
4通过人体电流的频率或种类;电流的频率除了会影响人体电阻,还会对电击的伤害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25-300hz的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远大于直流电。
5触电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触电者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和人体电阻都会对触电后果产生影响。
触电事故的分布规律: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3携带式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4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5农村触电事故多6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事故多7青年、中年人以及非电工人员触电事故多8误操作事故多直接接触电击的基本防护原则:应当使危险的带电部分不会被有意或无意地触及。
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即绝缘、屏护、间距。
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绝缘材料:(电介质)其导电能力很小,指电阻率不低于1×107Ω.m的材料。
绝缘材料作用:是用于对带电的或不同电位的导体进行隔离,使电流按照确定线路流动。
绝缘材料的分类:1气体:空气、氮、氢、二氧化碳和六氟化硫等2液体:有从石油原油中提炼出来的绝缘矿物油,十二烷基苯、聚丁二烯、硅油和三氯联苯等合成油以及蓖麻油3固体:树脂绝缘漆,纸、纸板等绝缘纤维制品,漆布、漆管和绑扎等绝缘浸渍纤维制品,绝缘云母制品,电工用薄膜、复合制品和粘带,电工用层压制品,电工用塑料和橡胶、玻璃、陶瓷等。
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主要表现在电场作用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介电性能及绝缘强度。
它们分别以绝缘电阻率、相对介电常数、介质损耗角及击穿场强表示。
绝缘破坏:(绝缘击穿)电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遭到急剧破坏,失去绝缘性能的现象;绝缘老化: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其绝缘材料由于受热、电、光、氧、机械力(包括超声波)、辐射线、微生物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产生一系列不可逆的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绝缘材料的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劣化;绝缘损坏:是指由于不正确选用绝缘材料,不正确的进行电气设备以及线路的安装,不合理的使用电器设备,导致绝缘材料受到外界腐蚀性液体、气体、蒸气、潮气、粉尘的污染和侵蚀,或受到外界热源、机械因素的作用,在较短或很短时间内失去其电气性能或机械能的现象。
绝缘老化的机理主要有热老化机理和电老化机理。
绝缘检测和绝缘试验:绝缘检测是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指标是否合要求。
主要包括绝缘电阻试验(最基本的绝缘试验)、耐压试验(是检验电气设备承受过电压的能力,主要用于新品种电气设备的型式试验及投入运行前的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电工安全用具)、泄漏电流试验、介质损耗试验(只对一些要求较高的高压电气设备才有必要进行)。
屏护和间距是最为常见的电气安全措施之一。
从防止电击的角度,屏护和间距属于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安全措施。
此外,屏护和间距还是防止短路故障接地等电气事故的安全措施之一。
屏护:(指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匣等)把危险的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的安全防护措施。
其作用是防止电击,主要用于电气设备不便于绝缘或绝缘不足以保证安全的场合。
屏护的特点:1屏护装置不直接与带电体接触,对所有材料的电气性能无严格要求;2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
分类:按屏护的作用分—屏蔽和障碍;按使用要求分—永久性和临时性;按使用对象方式—固定和移动。
间距是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
其作用是:防止触电、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以及方便操作。
间距大小取决因素:电压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周围环境等。
架空线路与绿化区树木、公园的树木的最小距离为3m。
IT系统即保护接地系统,也称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中性点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
字母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高压阻抗接地,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接地: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埋入地下的与土壤紧密接触的金属导体)和接地线(连接接地设备和接地体的金属导线)的总称。
什么是保护接地,保护接地的应用范围:将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接地,可以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这种做法称为保护接地。
在不接地配电网中采用接地保护的配电防护系统,即IT系统保护接地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和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包括:交流和直流不接地配电网,低电压和高电压不接地配电网。
这类配电网中,凡由于绝缘损坏或其他原因而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外均因接地。
低压配电系统各接地方式(IT,TT,TN),各字母的意义?(I,T,N,C,S)配电系统接地型式文字代号的意义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系统的对地关系T—中性点不接地I—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对地关系T—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而与电源系统的任何接地地点无关。
N--外露可导电部分与电源系统的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第二个以后的字母:表示TN系统和保护导线的组合关系S—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分开(PE线)(N线)C—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合一(PEN线)TN系统类别TN-C 系统的干线部分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完全共用的TN-S 系统的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完全分开的TN-C-S 系统的干线部分的前一部分保护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共用的自然接地体是用于其他目的,且与土壤保持紧密接触的金属导体。
利用自然接地体的优点:节省钢材和施工费用,降低接地电阻和等化地面及设备间的电位。
接地装置的连接必须保证设备至接地体之间导电的连续性。
接地装置设计的原则:接地装置是安全装置,设计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接地电阻允许值、接触电动势和跨步电动势允许值、可靠的连接、足够的防腐蚀能力和热稳定性等安全要求;作为设计也必须考虑到节省投资和施工方便等经济原则。
额定电压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并能够获得最佳经济效果的电压。
电力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
企业高压配电有放射式、树干式、环式等三种基本接线方式。
企业低压配电有放射式、树干式、环式等三种基本接线方式。
根据能量转移论的观点,电气事故是由于电能非正常地作用于人体或系统所造成的。
根据电能的不同作用形式,可将电气事故分为触电事故、静电危害事故、雷电灾害事故、电磁场危害和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事故等。
按照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电击分为单相触电、两项触电、跨步电压触电。
电气系统故障危害主要体现方面有:引起火灾和爆炸、异常带电、异常停电。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种类等多种因素有关。
室颤电流即致命电流。
当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心脏周期时室颤电流仅为50M A左右。
人体平均电阻1000~2000Ω男性人体总阻抗大于女性。
气体击穿后电压降低到临界值之下后,气体电介质会恢复绝缘性能。
液体电介质击穿后,绝缘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恢复。
固体电介质一旦击穿,将失去其绝缘性能。
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主要用于检查电气设备承受过电压的能力。
耐压试验应注意事项:1、耐压试验须在绝缘电阻试验合格之后方能进行。
2、要确保高电压试验回路与接地物体和工作人员的距离不小于安全距离,试验现场应设置围栏,围栏上向外悬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围栏应具有机械连锁和电气联锁。
此外,还应设置红色信号灯和警铃,给出声、光警示信号3、试验前应由试验负责人全面检查试验装置的所有接线,确保连接无误。
4、控制室、示波器室、电桥操作间和配电柜前,应铺设5㎜以上厚度的绝缘胶垫。
5、试验后应使用串联有负载电阻的放电棒,对被试设备进行放电。
6、为了泄放高压残余电荷,以及当发生误送电源时能迅速作用于自动开关跳闸或熔断器熔断,保证人员安全,试验后,必须将升压设备的高压部分短路短接。
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的三大系统及不同:IT系统、TT系统、TN系统。
不同之处:1、保护原理不同。
2、应用范围不同。
3、线路结构不同。
间接接触电击即故障状态下的点击。
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技术措施: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加强绝缘、电气隔离、不导电环境、等电位联结、安全电压和漏电保护。
TT系统第一个字母T表示电源是直接接地的。
TN系统即保护接零接地。
字母N表示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性点之间金属性的连接,亦即与配电网保护接零的紧密连接。
TN系统就是配电网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接零的保护接零系统。
TN系统分为TN-S,TN-C-S,TN-C三种方式,TN-S系统的保护接零线是与工作零线完全分开的。
TN-C-S系统干线部分的前一部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共用的。
TN-C系统干线部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完全共用。
重复接地的作用:1、减轻零线断开或接触不良时电击的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