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试题库及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三、材料分析题“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一章现代教育的本质一、单选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许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A.大教学论B.爱弥尔C.教育漫话D.林哈德与葛笃德1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的出版。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13.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二、多选题1.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B.孟禄C.沛西·能D.杜威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包括。

A.对生活的理解B.生活与教育的关系C.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D.教育即生活3.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

A.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B.形成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D.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E.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4.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有。

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B.拉伊C.杜威D.克伯屈6.古代教育的特点是。

A.鲜明的阶级性B.鲜明的等级性 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教育形式简单7.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

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

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

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

8.美国教育学者索尔蒂斯认为定义的形态为。

A.规定性定义B.描述性定义C..叙述性定义D.纲领性定义9.关于教育本质的探索的基本学说有。

A.“上层建筑说”B.“生产力说”C.“社会实践说”D.“教育文化说”10.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A.生活与教育B.教育即生活C.对生活的理解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

()2.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理论。

()3.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

()4.教育的本质是上层建筑。

()5.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6.通过对生活世界中交往活动的探讨,胡塞尔确立起在哲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交互主体论。

()7.教育本质的“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也是一种生产力。

()8.通过揭示教育内在的矛盾性质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是“特殊范畴说”的观点。

()9.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的同时不能缺乏价值的追求。

()10.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上山下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型表现。

()四、材料分析题1.当非洲南部狮的数量还很多并容易加以观察的时候,人们已发现,非洲南部狮通过一种有意识的体操动作进行自我训练,把树桩当作猎物练习猛扑。

一头狮子由于距离判断得不准致使一匹斑马逃脱,或者不能正确地跃到悬岩顶部,从那里轻易地扑向猎物,此后,这头狮子便多次重新开始仅仅是独自的练习。

接着,在这头狮子练习时会有两头狮子突然来到,这头狮子先引着到来的两头狮子围着悬岩转,使后者了解困难所在;当两头狮子被领回起点时,这头狮子便跃向悬岩以结束其演习。

目睹这种情景的本地人曾指出,在这种奇怪的情景的全过程中,狮子不断地吼叫,不断地“交谈”。

多亏了这种自我教育,才使那些会从事技巧活动的动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能干。

这则故事说明动物界中的教育与人的教育其本质是一样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2.古代印度的教育:全社会分为僧侣祭司、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只有第一、二种姓的人可以接受教育。

《吠陀》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教育的活动主要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

请结合材料,谈谈对古代教育的认识。

五、论述题1.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谈谈对现代教育本质的认识。

第二章现代教育目的一、单选题1.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

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

A.个人本位B.指导性C.现代D.社会本位4.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

A.多元化 B.个体本位C.完满生活D.社会本位5.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6.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

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7.中国实施新教育最早称教育目的为()。

A.教育宗旨B.培养目标C.教育指南D.教育方案8.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9.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

A.社会需要B.人的需要C.人的情感D.人的个性10.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

A.占有性个人主体B.共存的类主体C.交互主体性D.主体论二、多选题1.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

A.个人本位B.指导性C.指令性D.社会本位2.教育方针一般包括的内容有()。

A.教育制度B.教育工作总任务C.培养人才总目标D.培养人才途径3.德国的新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代表人物有()。

A.席勒B.裴斯泰洛齐C.康德D.赫尔巴特4.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

A.激励B.指导C.评价D.指令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体现人类发展历史进程B.真正的结合点是科学技术C.在我国现阶段还受限制D.是我国的教育目的6.教育目的是()。

A.教育行动的先导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7.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所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A.商品的计划性生产B.市场扩大的普遍性C.自由时间增多D.新产业不断兴起8.教育目的的限定必须要说明的因素有()。

A.主体性因素B.价值倾向因素C.存在方式因素D.客体性因素9.教育目的具有的特点是()。

A.强制性B.宏观性C.历史性D.理想性10.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

A.定性B.定向C.定位D.定点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抽象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现实体现。

()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特殊,总与分的关系。

()3.我国教育应当有统一的教育目的,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人才的具体要求上应该也是一致的。

()4.教育目的应该是一元化与多元化的统一。

()5.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教育目的唯一依据。

()6.现代教育目的应该体现人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7.现代人的终极目标是全面发展的人。

()8.全面发展教育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矛盾的。

()9.“占有性个人主体”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目的追求的一个方面。

()10.教育目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实践方面。

()四、论述题1.试论述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2.试论述教育目的的内容构成。

五、材料分析题1.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