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练习题 附答案

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练习题 附答案

第一章学习测试题一、单选题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P6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提高人的素质D. 促进人类和谐2. 狭义的教育是指()P7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P15A. 人B. 学校C. 理论知识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P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P2A. 《教育学》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P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P28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P31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P31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P17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 社会发展的需要C. 文化传承的需要D. 维持国家稳定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P17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 社会发展的需要C. 文化传承的需要D. 维持国家稳定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P17A. 社会需要B. 人类劳动的进行C. 语言的形成D.文字的出现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P18A. 学校出现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C. 教师出现D.痒、序的出现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P19A. 私塾B. 乡学C. 小学D.“庠序”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P20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P20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P20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P21A. 人类的教育实践B. 人类的发展C.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D.教育思想家的出现19.《理想国》的作者是()P22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和亚里士多德D. 黑格尔E.夸美纽斯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P32A. 夸美纽斯B. 洛克C. 杜威D. 布鲁纳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P32A. 杜威B. 布鲁纳C. 夸美纽斯D. 洛克22.学校教育产生于()。

P19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23.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A.《论语》B. 《大学》C. 《孟子》D.《学记》24.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P28A.《大教学论》B. 《教育学》C. 《普通教育学》D. 《爱弥尔》25.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P28A. 传统教育B. 实用主义教育C. 试验主义教育D.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26.“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P30A. 赫尔巴特B. 布鲁姆C. 杜威D.赞科夫27.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P24A.赫尔巴特B.裴斯塔洛齐C.夸美纽斯D.亚里斯多德28.“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A.皮亚杰B.杜威C.陶行知D.卢梭答案:1—5 ABDAD 6—10 ABBCA 11—15 ABADC 16—20 ADABD 21—25 BBCCD 26—28 CDB二、多选题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BC )A. 生物起源论B. 心理起源论C. 劳动起源论D.人类起源论2.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BC )A. 社会需要B. 人类劳动的进行C. 语言的形成D.文字的出现3.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A. 国学B. 省学C. 乡学D. 殿学E. 地方学4.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E )19A.大学B. 省学C. 乡学D. 殿学E.小学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BCD )A. 塾B. 庠C. 序D.校E.舍6. 古埃及的学校分为( ABCD )20A. 宫廷学校B. 职官学校C. 寺庙学校D. 文士学校E. 骑士学校7.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AD )A. 梅伊曼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拉伊E. 卢梭8.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 ABC )A. 认知目标B. 情感目标C. 动作目标D. 意志目标E. 思维目标9.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 ACDE )A.明了B.引入C. 联想D. 系统E. 方法第二章一、单选题1.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是()。

A. 决定B.中介转化C. 改造D. 激化2.教育的出发点是()。

A. 社会B. 学校C. 家庭D. 人3.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学校教育B. 家庭教育C. 社会影响D. 自学4.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A. 制度B. 风俗C. 文化D. 人际关系5.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 长相B. 吃穿C. 遗传D. 生活习惯6.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遗传B. 个体活动C. 社会环境D. 自然环境7.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社会环境B. 自然环境C. 学校教育D. 家庭教育8.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A. 促进经济发展B. 适应社会发展C. 民主参与D. 培养人9.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A. 遗传素质B. 社会环境C. 学校教育D. 个人努力10.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 生产力B. 文化C. 政治D. 社会制度11.制约教育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的是().A. 经济B. 文化C. 生产力D. 政治12.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A. 文化B. 社会制度C. 生产力D. 政治13.制约教育结构的是()A. 生产力B. 文化C. 政治D. 社会制度14.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

A. 对社会的重视程度B. 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C. 学校教育的地位D. 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15.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A. 人的全面发展B. 因材施教C.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D. 人发展的顺序16.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B. 因材施教C.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D. 人发展的顺序17.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B.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C. 取长补短D. 人发展的顺序18.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

A. 人的全面发展B.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C. 取长补短D. 人发展的顺序答案:1—5 BDACC 6—10 BCDAA 11—18 DCABBCAC二、多选题1. 影响人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ACE )A. 个体的先天性素质B. 人际关系C. 个体活动D. 大气污染E. 社会环境F.学校教育2.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在( ABCD )A. 计划性B. 组织性C. 协调性D. 全面性E. 选择性3.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 ABCDE )A. 目的性B. 系统性C. 选择性D. 专门性E. 基础性4.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CDE )A. 传承文化B. 改造文化C. 创造文化D. 更新文化E. 活化文化5.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表现在( ABCDE )A. 间接性B. 隐含性C. 潜在性D. 迟效性E. 超前性三、改错题1.教育活动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客观制约性,即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

人的制约性2.教育社会功能的超前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度地超越3.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取长补短 .4.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

人的全面发展5.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6.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因材施教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

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8.制约教育结构的是。

生产力9.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的是。

政治因素10.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是。

生产力11.制约教育权利和机会的是。

政治12.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的是。

生产力13.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遗传素质14.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培养人15.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学校教育16.教育的出发点是。

人第三章学习测试题一、单选题1.“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认识教育规律B.认识客观事物C.利用教育规律D.发挥主观能动性2.教育艺术的创造性主要决定于()。

A. 教师B. 教育思想C. 教育制度D.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3.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

A.发现教育规律B.创造教育规律C.改造教育规律D.利用教育规律4.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A. 教育准备艺术B. 教育组织艺术C. 言语艺术D. 教育方法艺术5.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

A.教育目标与受教育着发展水平的矛盾B.社会发展需要C.个人发展需要D.教育本身需要6.往往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B. 唯意志论C.宿命论D.唯心主义参考答案:ADDCAC第四章学习测试题一、单选题1.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问题。

A.教育政策B. 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2.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A.教育内容B. 教育规律C. 教育目的D. 教育制度3.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B. 教育目的C.教育艺术D. 教育制度4.教育工作的核心是()A.教育法规B. 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5.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教育方针B. 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6.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是()。

A.教育法规B. 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7.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是()。

A.教育政策B. 教育制度C.教育方针D.教育目的8.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是()。

相关主题